羥基脲膠囊

羥基脲膠囊,適應症為抗腫瘤藥。主要用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加速期和急變期、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多發性骨髓瘤。另對頭頸部鱗癌、復發性轉移性卵巢癌、腎癌等亦有一定療效,與放射治療同時套用可作為放射增敏劑,可增加治療頭頸部鱗癌的療效。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羥基脲膠囊
  • 藥品類型:處方藥、醫保工傷用藥
  • 用途分類:細胞毒性藥物
成份,性狀,適應症,規格,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老年用藥,藥物相互作用,藥物過量,藥理毒理,藥代動力學,貯藏,包裝,有效期,

成份

羥基脲。

性狀

本品為膠囊劑,內裝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無味、易溶於水。

適應症

抗腫瘤藥。主要用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加速期和急變期、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多發性骨髓瘤。另對頭頸部鱗癌、復發性轉移性卵巢癌、腎癌等亦有一定療效,與放射治療同時套用可作為放射增敏劑,可增加治療頭頸部鱗癌的療效。

規格

(1)0.25g
(2)0.5g

用法用量

1. 成人常用量
(1)慢粒,可根據患者用藥前病情及白細胞數高低而決定劑量,一般開始劑量為每日按體重20~30mg/kg,1次或分2次口服,當白細胞下降至10×109/L以下時,減量至約為每日20mg/kg,口服維持或改間歇服用。
(2)頭頸癌、卵巢癌等,劑量為每次按體重60~80mg/kg,或按體表面積2000~3000mg/m2,每周2次,單獨服用或與放療合用;亦可每日按體重20~30mg/kg,每日1次口服給藥。
2. 小兒常用量:尚未確定。

不良反應

1.造血系統:較常見的有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貧血或紅細胞形態異常。
2.消化系統:較常見的有胃納減退、噁心、嘔吐,較少見的有便秘,長期服用本品可發生口腔黏膜炎、口腔潰爛、腹瀉等。
3.其他:皮疹、紅斑、瘙癢、皮膚色變深等皮膚反應及脫髮較為少見,可偶然發生血尿酸增高或尿酸性腎病,偶見頭痛、倦睡、頭暈、幻覺、驚厥等神經毒性表現及藥物性發熱。

禁忌

1.水痘,帶狀皰疹者禁用。
2.各種嚴重感染者禁用。

注意事項

1.骨髓抑制、嚴重貧血、腎功能不全、痛風、尿酸鹽結石史等慎用。
2.患者應避免接受疫苗的免疫接種。
3.服用本品可使患者的血尿素氮、血尿酸及肌酐濃度暫時性增高。
4.服用本品時應適量增加液體攝入量,以增加尿量及尿酸的排出。
5.治療前後及治療期要嚴密定期隨訪血常規、血小板計數、血尿素氮、尿酸、肌酐濃度,若出現顯著的粒細胞或血小板減低,如白細胞下降至2.5×109/L或血小板下降至100×109/L以下,應暫停服用本品,並予相應處理。
6.與放療合用時,應在放療前7日開始給藥,並嚴密觀察血象,若出現嚴重的放療不良反應,也應考慮減少或暫停服用本品。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孕婦應避免在妊娠初期3個月內或哺乳期內服用。

老年用藥

老年患者服用本品應適當減少劑量。

藥物相互作用

1.本品與別嘌呤醇、秋水仙鹼、丙磺舒等合用治療痛風時,必須調節上述抗痛風藥物劑量,以控制痛風病變及血尿酸的濃度。本品與別嘌呤醇合用時能預防並逆轉本品所致的高尿酸血症。
2.與能引起白細胞或血小板減低的藥物或與放射療法聯合套用時,應嚴密觀察患者血象,並依此適當調節本品的用量。
3.本品與烷化劑和放射線無交叉耐藥性。
4.本品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並能產生嗜睡。與戊巴比妥,甲喹酮硝西泮、麻醉藥、酚噻嗪類,三環類抗憂鬱藥等合用,產生相加作用後注意調整劑量。

藥物過量

尚不明確

藥理毒理

本品是一種核苷二磷酸還原酶抑制劑,可以阻止核苷酸還原為脫氧核苷酸,因而選擇性地抑制DNA的合成,能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摻入DNA,並能直接損傷DNA,但對RNA及蛋白質的合成並無抑制作用。本品為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作用於S期,並能使部分細胞阻滯至G1/S期的邊緣,故可用作使癌細胞部分同步化或放射增敏的藥物。

藥代動力學

本品口服吸收較快,2小時後血清濃度已達高峰,半衰期(t1/2)為3~4小時,可透過血腦屏障。主要在肝內代謝,由尿中排泄,排泄量個體差異大,腎功能受損病人慎用,4小時內排出約60%,12小時內排出約80%。

貯藏

遮光,密封保存。

包裝

PVC、PTP鋁塑包裝,每板12粒

有效期

暫定2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