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校訂本)》是團結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徵,褚亮,虞世南
基本介紹
- 作者:魏徵、褚亮、虞世南
- 出版時間:2016年2月
-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 頁數:1320 頁
- ISBN:9787512627574
- 定價:128 元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八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餘年。二十八歲即帝位後,偃武修文,特別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根據《新唐書》記載如下: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詔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經史百氏帝王所以興衰者上之,帝愛其書博而要,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賚賜尤渥。《群書治要》一書,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經、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彙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博採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書成,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本書根據《群書治要》元和二年本、《群書治要》天明本校勘整理而成,並將原闕的三卷重新從原書中節錄,以補原闕之憾,更...(展開全部)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八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餘年。二十八歲即帝位後,偃武修文,特別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根據《新唐書》記載如下: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詔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經史百氏帝王所以興衰者上之,帝愛其書博而要,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賚賜尤渥。《群書治要》一書,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經、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彙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博採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書成,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本書根據《群書治要》元和二年本、《群書治要》天明本校勘整理而成,並將原闕的三卷重新從原書中節錄,以補原闕之憾,更便於當前人們學習和汲取該書的智慧。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初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河北巨鹿人。貞觀元年(627年),升任尚書左丞。貞觀二年(628年),魏徵被授秘書監,並參掌朝政,在此期間,受命編撰《群書治要》,於貞觀五年(631年)編輯成書。貞觀七年(633年),魏徵代王珪為侍中。貞觀十年(636年),魏徵奉命主持編寫《隋書》、《周書》、《梁書》、《陝書》、《齊書》(時稱五代史)等,歷時七年。貞觀十二年(638年),魏徵看到唐太宗逐漸怠惰,懶於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漸不克終疏》,列舉了唐太宗執政初到當前為政態度的十個變化。貞觀十六年(643年),魏徵病逝家中。太宗親臨弔唁,痛哭失聲,並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