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花風毛菊,為桔梗目、菊科、風毛菊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5-100厘米。根狀莖紡錘狀,黑褐色。莖直立,上部有傘房狀分枝,被短硬毛和腺點或近無毛。瘦果倒圓錐狀,黃褐色。冠毛2層,淡褐色,外層糙毛狀。花果期8-10月。分布於北京、黑龍江、吉林等地。它的全草可用於風濕痹證、肝鬱氣滯、腹痛、腹瀉。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花果期,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飼用價值,藥用價值,繁殖方式,
形態特徵
植株
多年生草本,高25-100厘米。根狀莖紡錘狀,黑褐色。
莖
莖直立,上部有傘房狀分枝,被短硬毛和腺點或近無毛。
葉
基生葉有葉柄,柄長1.5-3厘米,葉片全形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2-15厘米,寬4-6厘米,羽狀深裂或全裂,裂片線形或披針狀線形,頂端長漸尖,邊緣全緣或再分裂或有齒,兩面被短糙毛或幾無毛;下部與中部莖葉與基生葉同形並等樣分裂;上部莖葉小,披針形或線形,無柄,羽狀淺裂或不裂。
花
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或傘房圓錐花序。總苞球形或球狀鐘形,直徑1-1.5厘米;總苞片6-7層,全部外面被稀疏的長柔毛或幾無毛,外層卵形,長2毫米,寬1毫米,頂端有擴大的圓形紅色膜質附片,附片邊緣有鋸齒,中層與內層卵形、長圓形或線狀披針形,長0.4-1.5厘米,寬2-3毫米,頂端有膜質粉紅色的擴大的邊緣有鋸齒的附片。
小花淡紫色,長12-13毫米,細管部長7-8毫米,檐部長4-5毫米。
果
瘦果倒圓錐狀,黃褐色,長4-5毫米。冠毛2層,淡褐色,外層糙毛狀,長2毫米,內層長,羽毛狀。
花果期
8-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2200米的草原、林緣、灌叢、溝谷草甸處。
美花風毛菊喜生於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的中性土壤上,是典型草甸、林問草甸,河穀草甸、山地林緣等常見伴生種。美花風毛菊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具有一定的耐瘠薄和耐早性,在草甸草原帶砂質性土壤的貝加爾針茅、大針茅、羊茅、糙隱子草等群落,也常生長;也具有一定的耐鹽鹼性,在pH<8.5的土壤上能正常生長發育,在鹼化草地的植物群落中也常見到。
分布範圍
分布於北京(密雲、門頭溝、靈山)、黑龍江(泰康、虎林、密山、安達、薩爾圖)、吉林(安圖、長白山、鏡泊湖、和龍、九台)、遼寧(撫松、鞍山、岫巖、大連、營口)、河北(張家口、張北、阜平)、山西(婁煩)、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哲里木盟、昭烏達盟、錫林郭勒盟、大青山)。
朝鮮、日本、蒙古、俄羅斯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達烏里。
主要價值
飼用價值
適口性較差,僅在春季和晚秋牛、羊採食嫩葉。粗蛋白質含量較低,粗灰分含量高,特別是鉀和鈣的含量比一般植物均高。總評為低等飼用植物。
藥用價值
來源:美花風毛菊的全草。
功效:祛風除濕、理氣止痛。
性味歸經:辛、苦,寒。入肝、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一10克。
中藥化學成分:地上部含生物鹼、黃酮。
繁殖方式
美花風毛菊在東北於4月中、下旬返青,7月孕蕾,8—9月開花結實,9月下旬至10月籽實成熟,瘦果千粒重約2.37g,生育期在200天左右。美花風毛菊為地下芽植物,側根肉質,可產生不定芽,在母株受損或適宜的環境可進行無性繁殖,再生力較強。
美花風毛菊的有性繁殖力也較強,單株可產生多至數千粒種子,瘦果具長冠毛,頭狀花序在籽實成熟後風乾開展,藉助於風力將種子散布到各個地方,甚至距母株較遠的地方,翌年在適宜的條件下,種子便可萌發生長,實生苗當年不能進入生殖生長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