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

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

《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是耿福能於2008年12月15日申請的發明專利,該專利申請號為2008101478693,公布號為CN101427665,專利公布日為2009年5月13日,發明人是耿福能。該發明涉及養殖技術領域。

《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採用蟲卵分離、室內養殖方式,採用通風、能透光的橫向具有多縫隙、豎向分為若干層的晶片養殖架,溫度保持在28~30℃,濕度保持在65~75%範圍內,光照度在10~15勒克斯,以自然光照為主,燈光照明為輔,光照時間為10~14個小時,熟食餵養,在成蟲交配產卵高峰期後一個月進行整批捕殺,將捕殺間溫度升高38~40℃,持續30分鐘左右,美洲大蠊即可死亡,經後期加工處理入藥。該發明所提供的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是在適應美洲大蠊的自然生長規律的基礎之上,將各項指標加以人工調控,提高了其藥用成分,縮短了生長周期,適宜大規模工業化養殖。

2017年12月,《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獲得第十九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
  • 公布號: CN101427665
  • 公布日: 2009年5月13日
  • 申請號:2008101478693
  • 申請日: 2008年12月15日
  • 申請人: 耿福能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營門口路88號四威大廈B座15樓
  • 發明人:耿福能
  • Int. Cl.:A01K67/033(2006.01)I、A23K1/18(2006.01)I、A61K35/64(2006.01)I
  • 類別:發明專利
專利背景,發明內容,專利目的,技術方案,改善效果,權利要求,實施方式,榮譽表彰,

專利背景

美洲大蠊是蜚蠊科中體積最大的昆蟲,成蟲體長29~35毫米,紅褐色,翅長於腹部末端,觸角很長,前胸背板中間有較大的蝶形褐色斑紋,斑紋的後緣有完整的黃色帶紋。
美洲大蠊是傳統的中藥材。美洲大蠊的醇提取物對癌細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心血管疾病具有明顯的療效,性塞味鹹,有毒,有辛辣味、有散瘀、消積、解毒、利水、消腫等功能。現代研究發現,美洲大蠊表皮含有鞏膜質和甲殼質,溴、鋅、鎳、猛、鉀、鈣、鈦、氯、硫、矽、鋁、鎂等元素。肌肉水解13種胺基酸。此外,身體貯藏維生素B1、B2、煙酸和抗壞血酸等,淋巴含海藻糖、海藻、糖酶、糖蛋白、肌醇、原兒茶酸葡萄甙等。全體含麥角硫因、龍蝦肌鹼、胡蘆巴鹼、甘氨酸、甜菜鹼、肛鹼、三甲胺、腺嘌呤等。
利用美洲大蠊入藥以及研製新藥已成學術界的重要課題,但在美洲大蠊的養殖方面,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並不多,公開的技術文獻也是鳳毛麟角,2003年4月23日公開的中國專利01128946.5記載了一種美洲大蠊的養殖方法,是採用溫室箱養,蟲卵分離,人工孵化,孵化和飼養溫度為20~30℃,濕度60~85%,散光照射,用熟食餵養。該方案第一次比較完整的提出了美洲大蠊的養殖方案,明顯提高了美洲大蠊的成活率和孵化率,但其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人工飼養步驟不夠完整,藥用成分不高等缺陷。

發明內容

專利目的

《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該人工養殖方法能克服2008年12月之前的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養殖方案。

技術方案

《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採用蟲卵分離、室內養殖方式,其特徵在於:
①養殖環境
將孵化工具內的已孵化的幼蟲移入養殖間,養殖間內環境達到如下要求:溫度保持在28~30℃,濕度保持在65~75%範圍內,溫度和濕度保持相對穩定,光照度在10~15勒克斯,以自然光照為主,燈光照明為輔,如果自然光不足,適當增加燈光照明,光照時間為10~14個小時;另提供充足的氧氣,保持良好通風;
②養殖工具
採用通風、能透光的橫向具有多縫隙、豎向分為若干層的晶片養殖架;
③餵養
熟食餵養,原料為玉米、小麥、豆粕、魚粉、蠶蛹、米糠、礦物質元素及添加劑,按照100千克鮮活蟲配給3千克乾粉料的比例計算領料,經水混合,與水的比例為1:1,攪拌均勻,上籠蒸熟後,放至到27~30℃,切成小塊或者粉末狀,投放於每個養殖架上供美洲大蠊食用;
④捕殺
剛孵化出的幼蟲經過4~6個月的蛻變為成蟲,在成蟲交配產卵高峰期後一個月進行整批捕殺,將載有需要捕殺成蟲的晶片移入捕殺間,然後將捕殺間溫度升高38~40℃,持續30分鐘左右,美洲大蠊即可死亡,經後期加工處理入藥;
⑤孵化
將鮮孵鞘放置在孵化箱中,溫度保持在29~31℃,相對濕度在80~85%,保持黑暗、寧靜和良好通風;按照該發明所提供的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晶片養殖架內放置有適宜美洲大蠊群居的雞蛋托。
按照該發明所提供的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捕殺後的美洲大蠊要經過揀選、烘乾、包裝步驟:
①揀選:嚴格剔除異物,並用清水漂洗、瀝乾水分後送交烘乾;
②烘乾:將漂洗瀝乾後的美蠊蟲體置於各烤盤中,攤平,將各烤盤逐一放入烘箱中進行乾燥,溫度恆定在75℃±2℃進行烘乾,直至用手指輕捏蟲體腹、背兩面即碎裂為止;
③包裝:乾品從烘箱內取出,放冷,包裝,檢驗合格後入庫待用。
按照該發明所提供的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養殖間內牆壁下面設立可控制空氣流量的不鏽鋼紗窗和推拉玻璃窗,頂部開設不鏽鋼紗窗,形成空氣對流,可利用推拉玻璃窗開起的大、小來調節養殖間的溫度和通風狀況。
按照該發明所提供的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其特徵在於,鮮卵鞘孵化27~40天出鞘,蛻變為幼蟲。

改善效果

《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的有益效果如下:1、提高了美洲大蠊的產量,世代交替的周期大大縮短;2、飼養過程和環境更有利於提高美洲大蠊的卵鞘孵化率和幼蟲成活率;3、藥用成分有來顯著的提高,藥材質量高;4、飼料科學配方,舒適可口,並且衛生。

權利要求

1.一種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採用蟲卵分離、室內養殖方式,其特徵在於:
①養殖環境
將孵化工具內的已孵化的幼蟲移入養殖間,養殖間內環境達到如下要求:溫度保持在28~30℃,濕度保持在65~75%範圍內,溫度和濕度保持相對穩定,光照度在10~15勒克斯,以自然光照為主,燈光照明為輔,如果自然光不足,增加燈光照明,光照時間為10~14個小時,提供充足的氧氣,保持良好通風;
②養殖工具
採用通風、能透光的橫向具有多縫隙、豎向分為若干層的晶片養殖架;
③餵養
熟食餵養,原料為玉米、小麥、豆粕、魚粉、蠶蛹、米糠、礦物質元素及添加劑,按照100千克鮮活蟲配給3千克乾粉料的比例計算領料,經水混合,與水的比例為1:1,攪拌均勻,上籠蒸熟後,放至到27~30℃,切成小塊或者粉末狀,投放於每個養殖架上;
④捕殺
剛孵化出的幼蟲經過4~6個月的蛻變為成蟲,在成蟲交配產卵高峰期後一個月進行整批捕殺,將載有需要捕殺成蟲的晶片移入捕殺間,然後將捕殺間溫度升高38~40℃,持續30分鐘左右,美洲大蠊即可死亡,經後期加工處理入藥;
⑤孵化
將鮮卵鞘放置在孵化箱中,溫度保持在29~31℃,相對濕度在80~85%,保持黑暗、寧靜和良好通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晶片養殖架內放置有適宜美洲大蠊群居的雞蛋托。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捕殺後的美洲大蠊要經過揀選、烘乾、包裝步驟:
①揀選:嚴格剔除異物,並用清水漂洗、瀝乾水分後送交烘乾;
②烘乾:將漂洗瀝乾後的美蠊蟲體置於各烤盤中,攤平,將各烤盤逐一放入烘箱中進行乾燥,溫度恆定在75℃±2℃進行烘乾,直至用手指輕捏蟲體腹、背兩面即碎裂為止;
③包裝:乾品從烘箱內取出,放冷,包裝,檢驗合格後入庫待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養殖間內牆壁下面設立可控制空氣流量的不鏽鋼紗窗和推拉玻璃窗,頂部開設不鏽鋼紗窗,形成空氣對流。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其特徵在於,鮮卵鞘孵化27~40天出鞘,蛻變為幼蟲。

實施方式

《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是在適應美洲大蠊的自然生長規律的基礎之上,加以人工調控,如從溫度、濕度、飼料、生長環境以及孵化環境等各個方面加以地改善和提高,有效地縮短了美洲大蠊的生長周期,提高了其藥用成分,適宜大規模工業化養殖。
  • 養殖操作規程
將孵化箱或竹篩內已孵化出的幼蟲移入養殖間,其養殖環境應達到以下要求:
①、溫、濕度:因美洲大蠊喜溫暖、愛潮濕,因此要求溫度應保持在28~30℃,相對濕度保持在65~75%範圍內,而且要求溫、濕度要保持相對穩定,切記忽高忽低,避免造成對美洲大蠊的傷害,溫度低時可設立暖氣裝置,溫度高時可打開門窗或用換氣扇降溫,經過試驗,養殖間內溫度在28~30℃,相對濕度保持在65~75%範圍內時,美洲大蠊的生長周期、產卵量、孵化率和幼蟲成活率和藥用成分都有了大幅提高,具體數據(對照自然狀態下)見下表:
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
②、光照:光照主要影響美洲大蠊的活動行為,對生活周期起著調節作用。適宜的光照時間和亮度,能促使各階段幼蟲的生長發育,故要求照度在10~15勒克斯,一般採用自然光,若自然光不足,還可適當增加燈光照明,光照時間10~14小時,最佳為12或者13個小時。
③、通風:美蠊繁殖和生長均需要充足的氧氣,因此通風設施應能保證空氣流通,設施:牆壁下面設立雙層窗(不鏽鋼紗窗和推拉玻璃窗),頂部開設不鏽鋼紗窗,形成空氣對流;可利用推拉玻璃窗開起的大、小來調節養殖間的溫度和通風狀況。
④、餵養:採用專用飼料配方加工而成的細粉料,按100千克鮮活蟲配給3千克乾粉料的比例計算領料,經加水攪拌混合均勻(比例為1:1)上籠蒸熟,放至27~30℃左右,切成小塊,投放於每個養殖架上供美蠊食用,飼料配方以及加工如下:
配方:玉米30-45%,小麥20-35%,豆粕8-15%,魚粉2-8%,蠶蛹1-7%,米糠4-12%,礦物質元素及添加劑2-8%,製備步驟如下:
(1)細粉飼料按比例稱量配方→粗混→粉碎過20目篩,入庫備用;
(2)礦物質添加劑混勻,粉碎過20目篩,備用;
(3)飼料混合細粉:將當天蒸煮所需粉料和礦物質添加劑按比例加入,充分混勻。
(4)將混勻後的飼料加入適量水,在槽型混合機內充分攪拌均勻,上籠蒸熟,放至微溫後投放養殖間供美蠊食用。
此配方是通過長期摸索觀察後而確定的最佳配方,營養豐富而全面。按此配方製作出的飼料進行餵養,美蠊生長發育良好,形體大,光亮,且胺基酸含量高。
⑤捕殺及藥材加工:
孵鞘經孵化出的幼蟲一般要經7~12次蛻皮化為成蟲,每蛻一次皮幼蟲便長大一齡,後期長出翅芽,長出翅芽的幼蟲約20天后變為成蟲。成蟲一般在10天左右即能交配產卵。
整批捕殺的成蟲應選定在產卵高峰期後一個月進行。方法:將載有需要捕殺成蟲的晶片移入捕殺間,然後將捕殺間溫度升高至38~40℃,持續30分鐘左右,美蠊即可死亡;嚴格剔出異物,並用清水漂洗、瀝乾水分送交烘乾。將漂洗瀝乾後的美蠊蟲體置於各烤盤中,攤平,將各烤盤逐一放入烘箱中進行乾燥,溫度恆定在75℃±2℃進行烘乾,直至用手指輕捏蟲體腹、背兩面即碎裂為止。整個過程需5小時左右;乾品從烘箱內取出,放冷,包裝,檢驗合格後入庫待用。
⑥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
腸炎:以預防為主,嚴格控制養殖間溫、濕度,注意通風及飼料衛生等。
蜚卵齧小蜂:是一種寄生在美蠊卵鞘內,以卵內容物為食的一種天敵。
防治方法:A、設立紗、門窗,以防止齧小蜂進入養殖間;
B、燈光誘滅法:利用齧小蜂的趨光性進行誘殺。
螞蟻:美蠊的飼料、屍體、排泄物等均是螞蟻的嗜食物。
防治方法:在養殖房周圍修建一環形水溝,取名護城河,用於防止螞蟻進入養殖區內。

榮譽表彰

2017年12月,《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獲得第十九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