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實踐說是主張美是在人的實踐中向人生成的一種學說。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蘇聯和中國形成。在中國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澤厚、蔣孔陽等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在實踐說
- 所屬學科:美學
美在實踐說是主張美是在人的實踐中向人生成的一種學說。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蘇聯和中國形成。在中國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澤厚、蔣孔陽等人。
美在實踐說是主張美是在人的實踐中向人生成的一種學說。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蘇聯和中國形成。在中國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澤厚、蔣孔陽等人。認為人既在生產實踐、生活實踐中創造了社會、歷史和人自身,使人成為實踐主體、精神主體和審...
本書是在高校文科選修課講義的基礎上編寫成的,目的在於輔助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美學論著,以實踐觀點為主線理解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美學。全書共有六章。第一章美學的實踐性與美學的研究對象,探討了美學與實踐的關係。作者認為,美學是研究人對客觀世界的審美關係的科學。藝術美是美學研究的最主要對象。美學的重大實踐意義...
下編由實踐的自由與美的範疇、柔美、剛美、滑稽與幽默、喜劇性、悲劇性、醜這七章組成,主要是地上編內容的進一步展開,對實踐美學的諸多核心範疇進行了深入探討。可以說,本書既是一部對實踐美學討論進行系統總結的專著,更是一部對實踐美學進行重新反思的開創性力作,必將影響中國的美學界乃至整個學術界。作者簡介 ...
美在主客體契合說是主張美是審美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相互契合而生成的一種學說。中國古代美學中的“天人合一”說、“心物感應”說、“意象”說、“情境”說等,已有主客體契合說的因素。德國黑格爾認為美是入在實踐中將自己的自由心靈加以對象化,外化的結果,是人的自我創造,並在他的創造物中復現人自身,而藝術...
第三節 快感實踐:適度與節制的生存美學/072 第二章 現代性的美學話語:理性與藝術 第一節 奧德修斯與啟蒙的辯證法/080 一、啟蒙精神的五副面孔/080 二、啟蒙與神話的辯證法/100 第二節 啟蒙理性與藝術審美:阿多諾的現代性批判/111 一、啟蒙理性與自然美/113 二、啟蒙理性與藝術美/122 第三節 虛擬實踐與...
自50-90年代,蔣孔陽、高爾泰、周來祥等逐步深化此說。該學說主張生命自由的超越性,將審美活動在最根本意義上與人類生命活動聯繫起來,認為美是人的生命的自由表現,捕捉住了生命,也就捕捉到了美的真正內涵;審美是人的最高的生命活動,是以實踐活動為基礎的人類生命活動中的一種獨立的以“生命的自由表現”(...
該說認為人在實踐活動中應遵循主體自身的利益與目的,在充分體現主體性原則的基礎.匕表現為主體與客體性的融洽與和諧,美作為自由的形式表現為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感性顯現,人作為自由的主體其內在本質力量構成美的內容,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感性顯現則構成美的形式。該說否定了人的自由本質與客觀必然性的對立,認為...
義大利克羅齊認為美屬於心靈的力量,美是心“發現’’出來的。中國20世紀50至60年代的美學討論中,有人提出“美在主觀”說,認為美不是事物的屬性,而是人的主觀感受。此說從主體心靈角度探討美的存在和本質,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美的主體性特徵,但否定了美的客觀性,沒有看到主體的實踐和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對美的發生...
總的說來,蔣先生的美學思想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論為基礎的,但並不像實踐派那樣,直接從實踐概念來界定美,而是以馬克思《手稿》中“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和“自然的人化”的思想為立論的主要依據,從人與現實(自然)的審美關係的歷史形成入手來揭示美和美感的誕生和本質的。朱立元先生認為,蔣孔陽先生的實踐...
(五)社會實踐說。認為美的本質是人的本質的對象化,自然的人化,是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統一,真與善的統一,是自由的形式。上述各種美論在相互對立中,又相互影響、批判、吸收、繼承,呈現出一種複雜的發展態勢。現代西方美學不再遵循傳統美學自上而下的哲學演繹的研究方法,而採用自下而上的實證法,強調直覺、...
而“美在客體”則強調的是事物存在的客觀實際及其規律。這些論爭的存在正顯示出“美學”本身既包含著客觀事物的規律性,同時也涉及到主體人的感受和需要。馬克思實踐論美學中關於“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的論述正是這兩個方面的辯證統一。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說“一方面,隨著對象性的現實在社會中...
美感是審美主體對客觀現實美的主觀感受。是人的一種心理現象,即人類的審美意識。審美活動中,對於美的主觀反映、感受、欣賞和評價。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美感能力,有些是先天因素,取決於個人的感知能力。有些則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不同時代、階級、民族和地域的人,固然有不同的美感;就是個人與個人...
黑格爾美的定義還表明,藝術是對真的形象認識,他反對把藝術歸結為單純的形式創造或主觀主義的自我表現。他認為藝術是從理念到形象的,它和哲學具有共同的內容,所不同的是藝術用感性形象,哲學用概念來表現理念。2、美學中實踐觀點的萌芽 黑格爾的主客觀統一的觀點包含美學中實踐觀點的萌芽。他認為外在現實世界是人的...
李澤厚為代表的實踐美學成了中國美學的主流。美學在中國的創新 21世紀初年,美學在中國進入了本土化的創新時期,有三個突出亮點:1、曾繁仁生態美學流派的創立。曾繁仁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提出了生態美學。生態美學是中西交流對話的產物,曾繁仁看到的正是生態美學所包含的深厚的世界性和中國性理由,生態美學是要把一種...
生態美學使得美學的哲學基礎由傳統的認識論過渡到實踐哲學,並由人類中心主義過渡到生態整體主義。在某種意義上,人與自然之間構成最基本的哲學“對待”。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美學界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解,尚處於傳統認識論範式的支配下。例如,我國“實踐美學”的倡導者力主“美學科學的哲學基本問題是認識論問題”,而美...
心靈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集中體現,是人類長期社會實踐的產物,在教育、學習、磨練以及同假、惡、醜的鬥爭中形成和發展,受特定時代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社會制度、道德準則、文化發展狀況的制約。不同時代、階級的人對心靈美有不同的或某些相似的衡量標準。包括思想意識的美(如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崇高的理想,...
同時藝術美也包括藝術內容的美、藝術的形象美、形式美。這樣,它們不僅從不同側面顯示著社會實踐主體的本質力量,而且也顯示著藝術家自身的本質力量。所以歸根結底,藝術美就是人的本質力量在藝術作品中,通過藝術形象來顯現的。藝術是美的,但需要會欣賞。藝術是需要人去接受的。音樂需要人去聽,舞蹈需要人去看,影...
這就是說,它有無目的的合目的性。就關係來說,如果美無目的的任何表象而在對象上面被知覺到的話,它是一個對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鑑賞判斷的模態是必然性。不過,與知性的必然性和理性的必然性不同,它既不是客觀的必然性,也不是實踐的必然性,而只是範例的必然性。只有根據前面介紹過的假定,即人們認知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