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喬治·盧卡斯
- 編劇:喬治·盧卡斯、格洛麗亞·卡茨等
- 主演:理察·德萊福斯,朗·霍華德,保羅·勒馬特,查爾斯·馬丁·史密斯
- 製片人: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出品公司:盧卡斯影業、環球影業
- 中文名:美國風情畫
- 外文名:American Graffiti
- 出品時間:1973年
- 發行公司:環球影業
- 製片成本:$777,000 (estimated)
- 拍攝日期:1972.6.26-1972.8.4
- 類型:劇情,喜劇
- 片長:110分鐘
- 上映時間:1973年8月11日
- 票房: $115,000,000 (USA)
- 分級:PG
- 對白語言:英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069704
- 主要獎項:第46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等5項提名
劇情簡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科特·亨德森 | 理察·德萊福斯 | ---- |
史蒂夫·博蘭德 | 朗·霍華德 | ---- |
約翰·米爾納 | 保羅·勒馬特 | ---- |
特里·菲爾茲 | 查爾斯·馬丁·史密斯 | ---- |
Bob Falfa | 哈里森·福特 | ---- |
Peg | 凱瑟琳·奎南 | ---- |
Laurie Henderson | 辛迪·威廉士 | ---- |
Debbie Dunham | 坎迪·克拉克 | ---- |
Carol | Mackenzie Phillips | ---- |
XERB Disc Jockey | Wolfman Jack | ---- |
Joe Young | Bo Hopkins | ---- |
Carlos | Manuel Padilla Jr. | ---- |
Ants | Beau Gentry | ---- |
Officer Holstein | Jim Bohan | ---- |
Budda | Jana Bellan | ---- |
Wendy | Deby Celiz | ---- |
Bobbie Tucker | Lynne Marie Stewart | ---- |
Mr. Bill Wolfe | Terence McGovern | ---- |
Eddie | Tim Crowley | ---- |
Mr. Gordon | Scott Beach | ---- |
Car Salesman | John Brent | ---- |
Bozo | Gordon Analla | ---- |
Station Attendant | John Bracci | ---- |
Girl in Studebaker | Jody Carlson | ---- |
Guy at Bar | Del Close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剪輯 | 選角導演 | 美術設計 | 服裝設計 | 布景師 |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加里·庫爾茨 | 喬治·盧卡斯 | Ned Kopp Charles Myers | 喬治·盧卡斯 格洛麗亞·卡茨 威拉德·赫依克 | Jan D'Alquen Ron Eveslage | 弗娜·菲爾茲 瑪西婭·盧卡斯 喬治·盧卡斯 | Mike Fenton 弗雷德·魯斯 | Dennis Lynton Clark | Aggie Guerard Rodgers | Douglas Freeman |
角色演員介紹
- 科特·亨德森演員:理察·德萊福斯科特高中畢業即將開始大學生活,他雖然得到了獎學金,可並不願背井離鄉前去陌生的大城市讀書,他在街頭遊蕩時發現了一位駕駛白色雷鳥車的金髮美女,科特對她一見鐘情,找到電台DJ,希望通過廣播找到那名金髮女子。在經過一夜奇妙經歷之後,他突然充滿了冒險的興趣,終於選擇了去遠方讀書,後來移居加拿大。
- 史蒂夫·博蘭德演員:朗·霍華德史蒂夫是科特的好友,他們都將遠赴美國東海岸開始大學生活,史蒂夫對前途未卜的新生活充滿期待,他身上透著正統美國中產階級的保守,史蒂夫原本想去大城市讀書,在最後關頭放棄了離開家鄉小鎮,就讀於當地的專科學校,後來成了保險公司雇員,他所選擇的是美國人最正規的人生之路。
- 約翰·米爾納演員:保羅·勒馬特約翰是一個飈車高手,他和史蒂夫、科特等人是死黨,平時愛在一起開車、吃飯。約翰充滿了叛逆的本性,年少輕狂,易走極端,經常接受新人車手的挑戰。
- 特里·菲爾茲演員:查爾斯·馬丁·史密斯特里和科特、約翰、史蒂夫在高中是好友,他綽號蟾蜍,是四個人里最不顯眼的一個。特里瘦小且沒有靚車,象個小人物一樣存在於美國社會,在給好友送行時,特里借了史蒂夫的車去尋找愛情,並認識了一個叫黛比的美麗女子,兩人把車開到了郊外,卻意外把車給丟了。後來他參加了越戰,並在越戰中失蹤。
- 勞里·亨德森演員:辛迪·威廉士勞里是科特的妹妹,史蒂夫的女友,對男友的離去深感迷茫,希望儘快分手,這樣兩人便可以另尋佳偶。後來她認識了飆車手鮑勃,並和這名新男友一起賽車,結果出了車禍,被困在車內的勞里緊緊的抓住前來救援的史蒂夫,告訴史蒂夫不要撇下她,深受打動的史蒂夫決定放棄行程。
- 鮑勃演員:哈里森·福特鮑勃是一名新人飆車高手,勞里的新男友,總是戴著印第安納瓊斯式樣的帽子,他喜歡挑戰,在和約翰賽場的過程中,他的車發生爆胎而栽倒在路邊,暈頭轉向的鮑勃被趕來的史蒂夫和特里救出。
幕後花絮
- 約翰·米爾納的汽車執照牌上寫的是"THX-138",這是喬治·盧卡斯導演的另外一部電影《五百年後》THX 1138的片名。
- 最初很多電影公司都拒絕這個劇本,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喬治·盧卡斯希望至少有40首歌曲作為電影音樂。這就要花一大筆錢購買音樂著作權。環球最終答應贊助這部電影,是因為盧卡斯的好友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在教父系列電影大紅大紫之前的那一年)答應加入進來,擔當製片人。
- 電影拍攝中,劇組要求哈里森·福特剪去他的頭髮,福特反對這么做,說他的戲份很少。於是就戴上了一頂帽子。
- 盧卡斯本想將片中科特巧遇的金髮美女拍成鬼魂,並且完全出自科特的想像,但因技術問題而最終放棄。
- 辛迪·威廉斯最初是想演卡羅爾,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她甚至願意戴牙齒矯正器。
- 電影中的梅爾免下車旅館已經倒閉了,為了拍攝又特意重新營業。
- 遊行場景中,大約需要300輛1962年之前生產的汽車,在當地的報紙上招貼了廣告後,攝製組接見了超過一千輛汽車的車主。
- 在最後場景中,飛機降落,可以在遠處看到一塊露天汽車影院的螢幕。這塊螢幕原來是沙拉拿汽車旅館的,直到2004年秋天才開始營業。
- 當不同車內的演員談話時,同時使用兩台攝影機分別進行拍攝,這在製作時間上,節約時間成本效果顯著。
- 327這個數字經常出現在盧卡斯的電影當中,該片是印在了一個發動機的上面。
- 該片的拍攝時間大部分是在晚上。
- 電影拍攝期間,雷鳥的主人自始至終和他的這個無價之寶寸步不離,他總是告訴蘇桑娜·薩摩斯應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這快要讓她發瘋了。
- 電影成本預算準確為777,777.77美元,並且還是一次性付款的。
- 連貫性:約翰·米爾納的老爺車在有些場景中,沒有汽車牌照。
- 時代錯誤:當約翰被警察攔下,距離他不遠的地方就是一家電影院。上面的電影海報是《酒店》Cabaret (1972)。
- 時代錯誤:在商店窗戶上看到的電視機,都是1970年代早期生產的樣式。
- 時代錯誤:在汽車旅館裡面的投幣電話機,直到1960年代末期,才開始使用得比較普遍一些。
- 連貫性:從特洛克來的女孩們開著的Studebaker汽車牌照,和斯蒂文的那輛58 Chevy的牌照是同一塊。
- 事實錯誤:最後的場景中,科特走向敞開的機門準備登上飛機這時候一個引擎(左側邊上的)已經發動。在現實生活中,在機門打開乘客們還在登機過程中,飛機是絕對不會發動任何一個引擎的。
- 連貫性:當卡羅爾給汽車前面的檔風玻璃上塗上剃鬚膏,她跳起來跑開之後,可以看到車上沒有任何的剃鬚膏。
獲獎記錄
幕後製作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 盧卡斯電影有限公司 | The Coppola Company | 環球影業 |
---|---|---|---|
發行公司 | 環球影業 | NBC電視台 | MCA環球家庭娛樂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美國 | 1973年8月1日 | 瑞士 | 1973年8月2日 | 瑞典 | 1973年10月10日 |
挪威 | 1973年10月11日 | 阿根廷 | 1973年10月25日 | 巴西 | 1973年11月22日 |
法國 | 1974年3月1日 | 澳大利亞 | 1974年4月25日 | 義大利 | 1974年5月10日 |
烏拉圭 | 1974年5月16日 | 西班牙 | 1974年6月3日 | 西德 | 1974年8月23日 |
香港 | 1974年10月3日 | 日本 | 1974年12月21日 | 芬蘭 | 1975年2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