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鯊魚級潛艇(美國小鯊魚級潛艇)

小鯊魚級潛艇

美國小鯊魚級潛艇一般指本詞條

小鯊魚級潛艇是?>二戰太平洋戰場上得到最廣泛使用的一種潛艇,是二戰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的中堅力量。

小鯊級潛艇是美軍在二戰中的的標準潛艇。海軍在1940年決定起建6艘新型艦隊潛艇(SS-212~217),接下來在1941~1943年間建造了另外66艘(SS-218~28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鯊魚級潛艇
  • 國家:美國
  • 排水量:1526/2424噸
  • 艇長:312英尺
  • 最大下潛深度:230米
  • 艇員:60人(6名軍官)
建造沿革,技術特點,設計特點,武器裝備,本級艇,性能數據,

建造沿革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美國海軍建造了數級潛艇,但兵力規模始終非常有限。戰後首先問世的是水面排水量900噸的39艘S級潛艇(1918~1921年),接著是3艘水面排水量2000噸、水面航程12000海里的梭魚級艦隊潛艇(1921~1926年),以及2艘受到德國U型遠洋潛艇的影響,水面排水量超過3000噸的獨角鯨級潛艇(1927~1930年)。進入1930年代,美國海軍引進水面排水量約1300噸的porpoise級潛艇(以下簡稱P級),為日後的二戰潛艇定型。這7艘P級潛艇是美國首度引進柴電推進(柴油主機不連結至大軸,在水面航行時直接驅動發電機),成為日後美國潛艇的標準動力配置。接著,自P級改良而來,在1936~1939年間建造的6艘鮭魚級),以及進一步改良的12艘Tambor級(1939~1941年,水面排水量1475噸,以下簡稱T級)則是開戰時美國最現代化的潛艇。
經過二十年的累積,美國的潛艇部隊也算是比較強大了。這點倒是與當時美國在陸空兵器的情形完全不同。不過考量成本、敏捷性和性能,美國海軍偏好中型的遠洋潛艇,反而不投入小型或大型潛艇的開發,以致部份老掉牙的S級潛艇在開戰仍然在第一線服役,參與了菲律賓與西南太平洋戰事,但在1942年間陸續由新建潛艇取代。至於新建的P級、鮭魚級和T級則全數投入戰場,一直在第一線使用至戰爭結束。
小鯊級承續了P級以來的構型,但是將水面排水量放大至1825噸,下潛排水量則約為2400噸。其內、外構型仍然相當傳統(不過當時舉世潛艇皆然如此),基本上保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潛艇的模樣。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尺寸:艦身長度311英尺7英寸、寬度27英尺3英寸、水面航行時吃水深度19英尺3英寸。
艙間配置:自艦首起為前魚雷艙、軍官艙、控制艙、無線電室、廚房、餐廳、住艙、前輪機艙、後輪機艙、主機控制艙、後魚雷艙。共有8個水密艙間。與現代潛艇不同的是,艇長的指揮作戰的位置是在控制艙上方的小操舵艙(位於指揮塔內)。艦身為焊接接合,壓力艙前後段為單層艦身,中段為雙層艦身。
推進系統:4具各輸出5400匹馬力的通用(General Motors)柴油主機,帶動4具馬達轉動2具推進器;下潛時馬達則由兩個各126具鉛酸電瓶的電瓶組驅動,每具可產生1375馬力。每具電瓶重達1650磅,充滿電力時可輸出2.75伏特,兩個電瓶組聯合輸出達15000安培。
性能:水面最大航速20.25節,水下最大航速8.75節。水面航程為11000海里(速度10節),水下航程為95海里(速度5節)。潛深為350英尺。艦內油櫃可容94400美加侖柴油,一次出航可長達75天。如同當時的傳統潛艇,它們下潛後的續航力和機動力都不佳,高速水下航行很快會將電瓶耗盡。事實上,當年的傳統潛艇基本上都是「可潛魚雷艇」,大部份時間都在水面航行,而且水面航速高於水下航速。這點要到革命性的德國21型/23型U艇出現才會徹底改變,這兩型U艇也是今日柴電潛艇的真正祖宗。
武裝:本級潛艇最初服役時為前方有6具21英寸魚雷發射管,後方有4具21英寸魚雷發射管,艦內最多可攜24枚魚雷或40枚水雷。甲板上有1門3英寸/50倍徑艦炮(位置在指揮塔前方或後方並不一定,因為設計時即有兩處炮位),指揮塔上有2挺0.5英寸口徑重機槍。但是本級潛艇的水面武裝在戰時多次升級,連帶改變指揮塔造型。大戰中期,由於作戰經驗顯示3英寸艦炮準確有餘但威力不足,甲板艦炮大多升級為1門4英寸50倍徑艦炮,機槍則由安裝在指揮塔前後平台上的2門單管20毫米厄利孔機炮取代。到了戰爭末期,許多潛艇艦炮升級為1門甚至2門Mk.17單管5英寸25倍徑艦炮(射速可達每分15~20發,最大射程超過10000公尺),厄利孔機炮則由2門單管40毫米博福斯機炮取代(以上配置並未全級統一標準)。這樣的水面火力遠遠超過多數當代其它潛艇,不過這當然和太平洋作戰中,日本缺乏船團護航兵力,讓潛艇多有執行水面火炮攻擊機會有關。
船員:5名軍官與55名士兵。
聲納與雷達:本級潛艇在戰時使用WCA主動聲納,以及JP被動聲納,前者的有效距離約為5000碼。以上兩種聲納都需要手動轉動方位與操作。當時的被動聲納僅能告知方位,距離和速度則需要操作員憑經驗和知識估計(例如根據聲音估算目標螺旋槳轉速)。此外自1942年起,本級潛艇陸續配備雷達。一般標準配備為SD對空搜尋雷達(有效距離僅6海里)、以及SJ對海搜尋與導航雷達(對驅逐艦大小目標有效距離為6海里)。自戰爭中期開始,潛艇開始在潛望鏡結構內加裝小型ST測距雷達(對驅逐艦大小目標有效距離為3海里)。主動聲納測距缺點是易引起對方警覺,ST雷達的出現馬上解決此一問題,對普遍缺乏偵測雷達波設備的日本船艦尤為有效。
魚雷資料計算機:Mk.3魚雷資料計算機是美國潛艇的王牌裝備之一,具備持續「追瞄」目標進行解算的能力。這種能力在當時可謂舉世無雙。這種計算機分為兩部分,一是目標計算機,二是射角計算機。目標計算機可自動獲取本艦航向和航速,操作員負責輸入目標長度、估計速度、相對角度等資料。一般來說,3~4次目標測量就可以讓計算機精確計算出目標未來位置。射角計算機則將將目標計算機算出的資料加上魚雷性能,得出魚雷的射角,再將資料傳到前後魚雷艙,經由連桿輸入魚雷管內的魚雷羅經。這套系統的優點是讓潛艇在敵艦航行狀態沒有劇烈變化的情況下隨時發動魚雷攻擊(就是遊戲裡的目標狀態保持功能)。相較之下,日德海軍潛艇的魚雷計算機都只能算出目標在未來某一點的解算,一旦輸入條件(如本艦或目標航向)有變,或者錯過射擊時機,一切就要從頭來過。

武器裝備

1門4英寸甲板炮,2挺12.7毫米機槍,2挺7.62毫米口徑機槍,10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艇首6具/艇尾4具,共搭載24枚魚雷)

本級艇

小鯊級的建造工作自1940年開始,前後有4家造船廠參與,分別為康乃狄克州通用電船公司(41艘)、新罕布夏州朴次茅斯海軍造船廠(13 艘)、加州梅爾島海軍造船廠(8艘)、威斯康辛州曼尼威托克造船廠(10艘)。鼓魚號(SS-228)首先於1941年11月服役,最後一艘白花魚號(SS-246)則在1943年4月服役。其完工時程為1941年4艘、1942年33艘、1943年36艘,戰爭期間本級潛艇共有18艘被敵軍擊沉,1艘意外損失。

性能數據

最大航速:21節/水面,8.5節/水下
動力:柴/電推進,雙軸
馬力:5400/水面,2740馬力/水下
續航力:9500海里/10節(水面);500海里/3節(水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