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政策研究(1967-1988)

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政策研究(1967-1988)是姜淑令著,顧雲深指導的,屬於世界史的博士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政策研究(1967-1988)
  • 作者:姜淑令
  • 關鍵字:美國對外政策、對外援助、國際關係史、以色列
  • 導師:顧雲深
  • 學科專業:世界史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 學位授予時間:2008
  • 館藏號:D871.2
  • 館藏目錄:2010\D871.2\29 
內容簡介
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作為美國總體外援政策實施過程中的一個個案,不僅對美以特殊關係的發展,而且對中東地區的和平,國際安全和美國的經濟利益都有重要的影響。以色列自建國以來就依靠美國的援助發展經濟並對抗阿拉伯國家的敵對行為。隨著冷戰形勢的發展,對以色列的援助日益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遏制蘇聯影響,維護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的重要工具。本文以冷戰背景下美國對以色列援助政策的調整、轉變直至最終與以色列結成正式的戰略同盟為主線,主要考察了1967-1988年間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政策,圍繞這一時期美國的對以援助政策及實施援助的原因和效果展開論述。論文正文部分由四章組成。 第一章簡要論述了第三次中東戰爭前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情況。作為美國對以色列援助史上的重要一環,這一時期的對以援助政策為後期援助政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以色列建國伊始,美國就通過援助拯救了這個新生國家,從而奠定了美以關係的基礎。但在甘迺迪上台之前,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援助都停留在較低的水平上,甚至拒絕向以色列出售武器。這一時期,美國中東政策的重點在於拉攏阿拉伯國家,因而對以色列的援助在一定程度上只具有道義上的意義。第二次中東戰爭後,美蘇聯合將英法勢力排擠出中東,中東局勢隨之發生重大改變,美國中東政策的重點也發生相應改變。因其強烈的親西方立場,以色列逐漸成為美國中東政策的突出點。甘迺迪上台後,針對蘇聯在埃及等阿拉伯國家的滲透,維持阿以軍備平衡、抵消蘇聯影響成為美國中東政策的目標,為此美國加強了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這一政策上的調整雖然提升了以色列的戰略地位,但是仍以拉攏阿拉伯國家為前提,因此沒有擺脫早期美國中東政策的窠臼,直到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後,美國的對以援助政策才實現徹底的轉變。 第二章著重論述尼克森政府至里根政府上台前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政策。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後,鑒於形勢的變化,美國徹底擺脫以往以爭取阿拉伯國家為重心的慣性思維,開始將扶植以色列、確保以色列的軍事優勢作為一項長期的政策。其用意在於通過強化以色列使阿拉伯國家不斷面對挫折,並越來越承受不起失敗的打擊,最後走向政治解決的道路。整個70年代,通過增加對以色列的援助,維持以色列的軍事優勢,美國基本實現了最初轉變援以政策的目的。十月戰爭後埃及等阿拉伯國家主動要求改善與美國的關係,從而使蘇聯在中東處於被動地位。美國逐漸掌握了中東事務的主動權,成為它所希望的阿以問題的調停者。 第三章重點分析里根政府對以色列的援助政策。這一時期美國通過與以色列結成正式的軍事同盟而使對以色列的各種援助急劇增加,並使對以援助有了制度保證。里根政府對以色列的援助不僅數額巨大,條件也極為優惠,到80年代中期,美國對以援助全部實現無需償還的贈款。這主要因為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東政治格局發生劇烈動盪,美國在中東的政策因而遭受挫折,而蘇聯對阿富汗的入侵更使開始於尼克森政府時期的美蘇緩和宣告結束。與脆弱多變的政治體系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以色列作為一個穩定、可靠、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民主國家以及其堅持反對“共產主義威脅”的立場,對美國遏制蘇聯向中東的擴張顯得尤為重要。於是,公開的戰略合作關係開始在美以之間建立起來。然而,美以戰略同盟的建立,破壞了美國在這一地區的信譽,相對於美國所要追求的目標,美以戰略同盟的作用非常有限。 美國對以色列的長期援助是美以特殊關係的直接體現,針對美以特殊關係的形成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在第四章中,筆者也嘗試著對美以特殊關係進行了思考。通過對美國對以色列援助政策的考察,筆者認為這種特殊關係更多的是戰略利益的驅動,尤其在冷戰期間更是如此;其次,美國猶太人在美國政府對以色列援助政策的出台和實施中起到了支持性的作用,只有當猶太人的活動與美國戰略利益契合時,才能促成有利於以色列政策的出台。此外,美以在文化、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趨同也在美以特殊關係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從根本上來說美以關係的發展還是取決於美國的國家利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