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氣候研究所是全球三大S2S數據中心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氣候研究所
- 簡稱:IRI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氣候研究所是全球三大S2S數據中心之一。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氣候研究所是全球三大S2S數據中心之一。科研成就S2S計畫聯合主席Andrew Roberts在2023年度會議上指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氣候研究所IRI(全球三大S2S數據中心之一)實時預測數據中...
1999年7月- 2003年7月,美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氣候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mate and Society, Columbia University),副研究員(Associate Research Scientist)1995年9月- 1999年7月,美國,美國羅德島大學(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助理研究科學家和博士後(Assistant Research Scientist and Post ...
詹姆斯·漢森(James Hansen),美國氣候科學家。1941年3月29日出生於美國愛荷華州,1967年在愛荷華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是哥倫比亞大學兼職教授。1981年起擔任美國航天局戈達德航天研究所所長。1988年,漢森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向議員們警示燃燒化石燃料等人類活動可能導致的全球變暖風險,成為第一位拉響全球變暖警報的...
9,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GISS 研究中心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訪問學者,合作者Profs. James Hansen and Dorothy Peteet;2008.5-2009.8,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助理;1992.7-2000.8,新疆地礦局,助理工程師及工程師(1997 年9 月起);2013-至今,Adjunct 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美國...
該項研究成果獲得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評價:如國際著名的全新世學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氣候變化研究中心、美國航空航天局的R.W. Fairbridge教授2001年在《The Holocene》雜誌上發表專題評論文章指出:“洪業湯等人的論文是導向第三個千年研究工作的一條極好的路子。該論文使用了中國泥炭纖維素18O時間序列,構成了一個...
哥倫比亞學院位於溫哥華市的心臟地帶,交通便利。溫哥華是一座擁有200萬人口的國際化大都市,蘊含多種不同的文化。溫哥華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有山有水,亦有秀麗的郊野公園,一年四季氣候宜人,無論市內市外,隨時隨地可以享受戶外運動,如高爾夫球、網球、遠足等。學院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幫助學生安排適當的寄宿家庭...
南卡羅來納大學的美麗校園就位在哥倫比亞的市中心,也是南卡南卡羅萊納的首都,經濟、政治的中心,是全美發展幅度最快的城市之一,都會區的居民約有50萬。 哥倫比亞是一座友善且安全的城市,將以“南方人的好客”之道歡迎所有的國際學生,是一座傳統的美國城市。校園附近有購物中心、州政府及多種文化設施,如藝術中心、交響樂...
碩士、博士課程 :教育、社區健康、歷史、數學、計算機、物理、自然資源和環境研究、政治學、心理學、國際研究等。研究生證書課程 : 教學領導、原住民兒童和青年心理健康、特殊教育心理學。大部分專業提供帶薪實習。交流與合作 UNBC和世界多個不同國家的多所大學有正式的交換學習的協定。合作院校如下:中國:溫州大學,...
該中心由美國猶他大學和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共同領導,學術成員還包括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WIFIRE實驗室、新墨西哥大學、美國沙漠研究所,以及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奧肯那根分校、阿爾伯塔大學、薩斯喀徹溫大學等。該中心創建了一個跨學科的國際合作夥伴關係,匯集了來自電力工程、氣候、林業等多個領域...
到2012年,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已經擁有大約一萬名成員,他們來自六十多個國家,其中大多數是來自北美各個科研機構和大學院校的地理學或相關的例如人類學、環境科學、地質學、地球科學、氣象學、信息科學等領域的科研人員、教授和研究生,地方政府的相關工作者(如城市規劃師、環境工程師、能源工作者、地質學家、新聞記者等...
密蘇里大學位列2022US News美國大學排名第122名, 全美最具價值大學排名第72名,全美公立大學排名第58;2021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369名;2021世界大學排名中心(CWUR)第207名; 2020軟科世界大學排名第151-200名,美國大學排名第57-65。辦學歷史 密蘇里大學1839年創建。辦學條件 大學系統 哥倫比亞校區 主校區 密蘇里...
長期天氣過程,氣候與氣候變化及其預測和預估,人類活動影響,全球與區域氣候模式,風能與太陽能變化與預估。主要貢獻 曾先後在國外英國東安吉利亞大學氣候研究所(UEA/CRU)訪問教授(1991);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氣候與社會研究院(IRI)訪問學者(1994);美國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實驗室氣候與環境部(PNNL)訪問學者(1996,...
陳大可在沿岸上升流的數值模擬、營養鹽的垂向混合、湍流混合參數化、鋒面與內潮的機制、南極海冰年際變化、及厄爾尼諾預報等方面作出開創性的研究,主持改進與運行的拉蒙特模式是國際上預報厄爾尼諾最成功的模式之一,也是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發布短期氣候預報的主要依據之一。承擔項目 截至2016年,陳大可兩度擔任國家973計畫...
入選者必須是海外優秀中國留學人員,在這9名學者當中,有5位是數學家〔史丹福大學李駿、美國紐約大學林芳華、加拿大阿爾伯達大學沈善普、麻省理工學院田剛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張壽武〕。 1999, 國科會夥伴獎 (NRC Associateship Award),美國科學 院發,屬個人成就獎,表揚沈善普在空間統計學、誤差估計和濾波理論研究的貢獻...
鄭焰的研究領域為:不同空間尺度地下水天然污染物成因及對策研究;地下水回補與水資源可持續性研究;飲用水安全及個人健康行為關係。人物經歷 1983年—1988年,鄭焰就讀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並獲得地球化學學士學位。1988年—1991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1991年—1993年,就讀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6、 國際學生需要滿足以下條件的一種來證明其英語能力:A 托福ibt:100或者IELTS 7.0或者SAT閱讀650;B 在貝瑟尼學院ENGL C1010 University Writing 課程成績B以上。哥倫比亞大學介紹 哥倫比亞大學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於1754年根據英國國王喬治二世頒布的《國王憲章》而成立,是美國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由3個本科...
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院執行院長,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常務副院長,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政策分析師與技術顧問。 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管理學教授、可持續發展政策及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哥倫比亞大學氣候學院研究員、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客座教授。領導設計了一套城市可持續發展績效評價系統,用來...
;2020年任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工 程學院教授 ,同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2022年12月,當選為國際科學理事會首批ISC會士。成秋明主要從 事定量地學研究。人物經歷 1960年3月,成秋明出生於山西太谷。1978年,入讀於河北地質學院(現河北地質大學)水文及工程地質專業,經推薦,後轉入長春地質學院學習。1982年,...
伍榮生的堂叔父伍獻文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的姐夫劉建康是中國科學院水生所魚類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的表弟孫義燧是天體力學家,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伍榮生的夫人馮蕊英同樣也是畢業於南京大學,並也曾同他一樣在南大氣象系工作。他們的兒子伍瑞新在南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兒媳婦...
翟明國,1947年12月24日出生於河南濟源。前寒武紀地質與變質地質學家,岩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1976年畢業於西北大學;1982年從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畢業後留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副研究員...
2019-20年CWUR世界大學排名第1943名。周邊環境 位置 康乃狄克學院位於康乃狄克州新倫敦市,該市為海港城市距波士頓有172千米。文化生活 康乃狄克學院環境優美,植物濃密的學院可以瞭望長島海濱,學生和教職工由於各種不同觀念創造了一個自由的,好交際的,文化氣氛濃郁的和學術的社區。自然景觀 康乃狄克州有很多名勝。美國...
郭華東,1950年10月6日出生於江蘇豐縣,地球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科學理事會會士,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數字地球學會名譽主席。郭華東於1977年從南京大學畢業;1981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
廖國男教授是一位國際著名的、有著傑出科學貢獻的科學家,長期以來,為推動中國大氣科學和相關領域的發展和進步以及人才培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重大的貢獻。(中國科學院評)廖國男在增進大氣輻射傳輸,及其與雲和氣膠之間互動作用的理論與套用上,展現睿智的領導與深遠的貢獻。(美國氣象學會評)廖國男先生在大氣輻射傳輸...
2024年,由侯增謙院士團隊牽頭國際研究小組建立的碳鍶鈰礦超族分類命名方案獲得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IMA-CNMNC)的正式批准。這是第一個由我國科研團隊主導建立的礦物超族分類命名體系。學術論著 根據2021年6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網站顯示,侯增謙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40篇(SCI論文86篇),其中, ...
蘇紀蘭,1935年12月31日生於湖南攸縣,物理海洋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 院外籍 院士,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教 授、研究員。蘇紀蘭於1957年畢業於台灣大學;1961年獲得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碩士學位;1967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1971年—1972年任夏威夷地球物理...
1987年1月—1987年12月,在北京語言大學出國培訓部俄語讀進修生。1987年12月—1992年6月,在俄羅斯莫斯科石油與天然氣大學地質與地球物理系石油地質學研讀副博士,期間擔任全蘇中國留學生學生會主席。1992年,取得副博士學位後,進入西西伯利亞石油地質研究所擔任副研究員。1993年—2002年,回國後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