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俄國和冷戰,1945-2006

美國、俄國和冷戰,1945-2006

《美國、俄國和冷戰,1945-2006》是一本沃爾特·拉費伯爾編制,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在(時間)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美國、俄國和冷戰,1945-2006
  • ISBN:7506287544,9787506287548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開本:787*1092毫米1/16
  • 平裝:370頁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條形碼:9787506287548
  • 尺寸:25.8x18.8x2cm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沃爾特·拉費伯爾(Walter Lafeber) 譯者:牛可 翟韜 張靜
沃爾特·拉費伯爾(Walter Lafeber),當代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先後獲史丹福大學碩士、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博士。1968年以來在康奈爾大學任歷史學講座教授。主要著作有:《美國的時代:1750年以來美國對外政策的國內和國外方面》(2nd,1994),《不可避免的革命:美國在中美洲》(2nd,1993),《巴拿馬運河:歷史視野中的危機》(2nd,1989),《新帝國:對美國擴張的解釋,1865-1998》(1963,1998),《麥可·喬丹和新全球資本主義》(1999),《死亡的賭註:林登·詹森、越南和1968年大選》。他還是《劍橋美國對外關係史》第2卷《美國對機會的尋求(1865一1913)》(1994,中譯本由新華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作者。他所著《衝突:歷史上的美日關係9》1997)獲得班克羅夫特獎和霍利獎。
譯者簡介:
牛可,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翟韜、張靜,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研究生。

內容簡介

《美國、俄國和冷戰,1945-2006(第10版)》初版於1967年,40餘年裡不斷修訂而暢行不衰,是冷戰史的一部經典之作。1980年商務印書館引進翻譯此書第三版,定名《美蘇冷戰史話,1945-1975(第9版)》,深受好評。正如書名《美國、俄國和冷戰9》所揭示的,這是一本從美蘇視角來解析冷戰的著作。它聚焦於冷戰的兩個主角,上溯19世紀兩國的歷史糾葛,下及2006年雙方關係,以此論述了冷戰的緣起、演變、結束以及對今日美俄關係的影響。
《美國、俄國和冷戰,1945-2006(第10版)》強調兩國國內政治對於冷戰進程的重大影響。美蘇的意識形態、經濟狀況、領導人性格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們的對外政策。美國在這一點上尤甚。作者認為,美國在冷戰的起源和發展過程中均具有主導性,故對其予以更為嚴厲的批判。

目錄

致中國讀者
前言
第十版序
致謝
引言 歷史的重負(1941年以前)
第1章 門戶開放,鐵幕落下(1941—1945年)
一、蜜月從未出現
二、為開放的世界而戰
三、妄想狂或現實主義者?
四、毀滅世界的鍋爐被造出來了
第2章 兩個冷戰宣言(1946年)
一、中國局勢失控
二、中東——兩個冷戰宣言
三、德國問題與核武器控制
四、猶疑未決中的美國
第3章 一個胡桃的兩半(1947—1948年)
一、杜魯門主義
二、馬歇爾計畫
三、“X”文章
四、尋求軍事安全
五、蘇聯人的新政策
第4章 國家安全委員會第68號檔案中的“別樣的世界”(1948—1950年)
一、柏林危機與北約建立
二、重新爭奪歐洲
三、美國失去了中國
四、杜魯門政府的冬天
五、美國的冷戰藍圖
第5章 朝鮮的戰爭:為了亞洲也為了歐洲(1950—1951年)
一、從朝鮮的內戰到韓戰
二、在全球推行攻勢
三、麥卡錫主義
四、美軍跨過三八線
五、麥克阿瑟和杜魯門的衝突
第6章 新問題和新面孔(1951—1953年)
一、北約的戰略
二、作為轉型人物的艾森豪
三、史達林之死
第7章 別樣的冷戰(1953—1955年)
一、美國新政府的別樣冷戰
二、新視野
三、灰色地帶的挑戰
四、北約取代了歐洲防務共同體
第8章 蘇伊士運河的東西兩邊(1954—1957年)
一、爭奪第三世界
二、蘇聯的政策轉向
三、蘇伊士運河危機
四、美國大選與意識形態共識
五、文化冷戰
六、赫魯雪夫攀上權力頂峰
第9章 新邊疆和老難題(1957—1962年)
一、“飛彈差距”與《蓋瑟報告》
二、東風與西風
三、不確定的新階段
四、甘迺迪的新政府
五、柏林圍牆
六、走向越南的泥沼
第10章 東南亞及其他地方(1962—1966年)
一、古巴飛彈危機
二、加速沖向越南的泥沼
三、美國在非洲和拉丁美洲
四、越南戰爭升級
第11章 新的遏制:緩和之興衰(1966—1976年)
一、不穩定的緩和
二、尼克森主義
三、大選與緩和
四、緩和的破產
第12章 從冷戰到老式戰爭:里根和戈巴契夫(1977—1989年)
一、混亂的卡特外交
二、美蘇關係中的“中國牌”
三、蘇聯的危機
四、卡特外交政策的崩潰
五、里根的反蘇外交
六、里根主義的失敗
七、舊體制、新思維
八、冷戰的轉折
第13章 新的世界秩序,還是分裂的時代?(1989—1993年)
一、蘇聯消失,世界分裂
二、天鵝絨手套與鐵拳
三、“積極地維護現狀”
四、兩伊戰爭
五、兩位總統的下台
第14章 後冷戰時代分裂的世界:柯林頓、葉爾欽和另一個布希(1993—2001年9月11日)
一、可預見性的終結
二、擴展民主和擴展市場
三、柯林頓主義
四、軍事行動的擴張
五、來自俄羅斯的問題
六、單邊主義
第15章 顛倒的世界(2001—2006年)
一、9·11事件和反恐戰爭
二、入侵伊拉克
三、創造自己的“事實”
四、顛倒的美俄關係
譯名對照表
出版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