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美人梳頭歌
西施曉夢綃帳寒⑴,香鬟墮髻半沉檀⑵。
轆轤咿啞轉鳴玉⑶,驚起芙蓉睡新足⑷。
雙鸞開鏡秋水光⑸,解鬟臨鏡立象床⑹。
一編香絲雲撒地⑺,玉釵落處無聲膩⑻。
紆手卻盤老鴉色⑼,翠滑寶釵簪不得⑽。
春風爛漫惱嬌慵⑾,十八鬟多無氣力⑿。
妝成婑鬌欹不斜⒀,雲裾數步踏雁沙⒁。
背人不語向何處⒂?下階自折櫻桃花⒃。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西施:春秋時越過美女,這裡代指所寫美女。綃帳:絲織的床帳。晉
王嘉《
拾遺記·蜀》:“ 先主甘後……至十八,玉質柔肌,態媚容冶。先主召入綃帳中,於戶外望者如月下聚雪。”
⑵香鬟(huán):古代婦女的環形髮髻。墮髻:墮馬髻的省稱,為一種髮式。《
後漢書·梁冀傳》記冀妻孫壽“色美而善為妖態,作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李賢注引《風俗通》:“墮馬髻者,側在一步……始自冀家所為,京師翕然皆放佼之。”沉檀:指用沉檀木做的枕頭。
⑶轆轤:井上汲水木。南朝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顧曰:‘井上轆轤臥嬰兒。’”咿啞:形容物體轉動或搖動聲,這裡指是轆轤轉動的聲音,其聲如玉之鳴。
⑷芙蓉:借指美人。《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後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⑸雙鸞:指鏡蓋上所繡的鸞鳥。秋水光:形容明鏡的光芒像秋水一樣明淨。
⑹臨鏡:對鏡。唐
元稹《三兄遺白角巾》詩:“暗梳蓬髮羞臨鏡,私戴蓮花恥見人。”
⑺香絲:指髮絲。絲、云:都指美女的頭髮。
⑻玉釵:玉制的釵。由兩股合成,燕形。漢
司馬相如《
美人賦》:“玉釵掛臣冠,羅袖拂臣衣。”或作“玉梳”。
⑼老鴉色:形容頭髮烏黑。
⑽翠滑:色黑而潤澤。多用以形容女人頭髮。簪(zān):插定髮髻。
⑾爛漫:形容光彩四射。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丹彩之飾,徒何為乎,浩浩汗汗,流離爛漫。”嬌慵:柔弱倦怠貌。宋
柳永《臨江仙引》詞之三:“鮫絲霧吐漸收,細腰無力轉嬌慵。”
⑿鬟多無氣力:髮長髻高好像力不能勝。
⒀婑(此字應為“髟”下加“委”,音wǒ)鬌(duǒ):形容髮髻美好。欹(qī):傾斜之意。“欹不斜”,指髮髻似斜非斜。
⒁雲裾(jū):輕柔飄動如雲的衣襟。宋
陳著《柳梢青·壽吳竹溪內》詞:“縹緲瑤城。客情春小,本分寒輕。霞佩雲裾,步聯西母,笑倚飛瓊。”
⒂背(bèi)人:避開別人。
⒃櫻桃:果木名。落葉喬木。花白色而略帶紅暈,春日先葉開放。核果多為紅色,味甜或帶酸。核可入藥。木材堅硬緻密,可制器具。亦指其果實或花。
白話譯文
西施般的美女拂曉還做著夢在清冷的紗帳中,芳香的環形髮髻半覆著沉檀枕,蓬蓬鬆鬆。
室外響起了咿咿呀呀像玉鳴一樣的轆轤勝,把芙蓉般的美人從酣睡中驚醒。
打開雙鸞鏡套,鏡子像秋水般光潔,站在象牙床上,解開發髻面對明鏡。
一頭長長的香絲烏雲般一直撒落在地上,玉篦梳理這那細潤柔美的頭髮滑利無聲。
細嫩的雙手推弄著烏黑的發盤,青翠滑潤,連寶釵都不能插定。
爛漫的春風吹得她嬌柔倦懶,十八歲的美人髮髻高高,好像力不能勝。
梳理成的髮髻美好而又齊正,穿著華美的服裝把腳步輕緩地移動。
背著人脈脈不語,她將去向何處?走下台階折枝櫻桃戴在頭頂。
創作背景
這是李賀創作的一首
艷體詩,當作於元和(唐憲宗年號,806—820年)早期,具體作年不詳。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寫美人曉妝之狀。
“西施”二句寫美人春睡未醒。雖說春意闌珊,但曉晨綃帳猶寒。第二句描寫美人睡態。發沐香膏,故曰“香鬟”。“墮髻”這種髮式大致是似墮非墮之狀。“沉檀”指美人所用枕頭,“半沉檀”是寫美人長發半堆於枕間之狀。
“轆轤”二句寫美人夢醒。唐明皇曾喻楊貴妃醉狀說:“直是海棠睡未足耳。”“驚起”一句寫如玉之鳴的轆轤聲,驚醒了沉睡中的美人。
以上四句是鋪敘,下面始寫美人梳頭。“雙鸞”一句寫開鏡。美人解開了發鬟,長發委地,所以立於象床上照鏡梳頭。接下“一編”數句細寫美人梳頭過程。古代詩人常以濃雲、綠雲喻女子秀髮,“雲撒地”即美人長發委地。“玉釵落處無聲膩”句寫美人秀髮之濃。有人解“落處無聲”謂“釵墜無聲”。
王琦說:“落處謂梳頭,凡梳頭原無聲,無聲是襯帖字,下著一膩字,方見其發之美。”美人秀髮豐膩,玉釵落處,自然是無聲無息。“縴手”二句接上,寫梳理完後的盤髻。“老鴉色”,言發色之黑。南朝樂府《
西洲曲》:“雙鬢鴉雛色。”“縴手”一句顯從《
西洲曲》變化而來。“翠滑”句寫美人發濃,以至寶釵時或不能扣住髮髻。以上“雙鸞”六句,詳細描述美人梳頭過程。”
“春風”句描繪美人嬌慵之態。春風爛漫,暖意薰人,美人精心梳妝完後,已是懶漫不可收拾了。“無氣力”三字,刻畫出了美人的嬌懶神態。
溫庭筠《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寫美人晨妝云:“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李賀此詩中的“春風”句,可與溫庭筠詞對照來讀。
“妝成”二句寫美人梳頭完後走路的姿態。鬌是式樣美好的髮髻。“欹不斜”,美人的髮髻,似墮非墮,似斜非斜,別有一番風情。下句中的“雲裙”指美人衣衫飄逸如雲。“踏雁沙”三字則形容美人步履緩慢輕盈,如雁足踏沙。此時,梳妝已畢的美人,開始緩步走向春光明媚的庭園。
最後二句,通過美人自折櫻桃花的動作描寫,刻畫美人的內在情思,成為這首詩最有價值的部分。從“背人不語”四字可見這位美人性格內向。她有一腔幽怨,但不肯公諸世人。她只是將全身心投向春光、投向自然。白雪般盛開的櫻桃花,觸發起美人自憐的情感。櫻桃花潔白,一塵不染,多像美人的素淨高雅。可嘆春色易逝,花落有日,美人折花、憐花,也就是自憐。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美人梳頭歌》說:“寫幽閨春怨也,結尾、櫻桃花三字才點睛。花至櫻桃,好春己盡矣;深閨寂寂,亦復何聊!”這段話,基本上指明了此詩寫幽閨春怨的主題。結尾一句確實是點睛之筆,不過,這一幽閨春怨的旨意無一字明白道及,它是隱然見之於言外的。美人閒寂無聊的情思,僅僅是通過自折櫻桃花的優雅動作傳達出來。這是詩人的高明之處。比較李白的《
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宮女的幽怨也僅從“望秋月”中見出。在通過人物的神情動作,含而不露地刻畫人物內在情思這點上,李賀與李白是相通的。
李賀詩語言總的特色是奇險、穠艷。《美人梳頭歌》屬穠艷一類。整首詩色澤嬌艷,與南朝樂府民歌有明顯的繼承關係。這首詩的題材是平凡的,色澤是鮮艷的。其中層出不窮的比喻,如以鳴玉喻轆轤聲,芙蓉喻美人,“秋水光喻明鏡,“雲撒地”喻長發委地,“老鴉色”喻黑髮,“踏雁沙”喻緩步,在相當程度上給人以新鮮的感覺。
名家點評
宋人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美人梳頭歌》云:西施曉夢綃帳寒……”余嘗以此歌填入《水龍吟》。
元人韋居安《梅澗詩話》:李長吉集中有《染絲上春機》、《美人梳頭歌》,婉麗精切,自成一家機軸。
明人
鐘惺、
譚元春《唐詩歸》:鐘云:嫩靜而搖曳,美人妙手。
清人
姚文燮《昌谷集注》:狀美人之曉妝也。奇藻茜艷,極盡情形。顧盼芳姿,仿佛可見。
清人
沈德潛《
唐詩別裁》:髮長也(“解鬟臨境”句下)。梳頭以後之神(末句下)。
清人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寫幽閨春怨也。結尾“櫻桃花”三字才點睛。花至櫻桃,好春已盡矣;深閨寂寂,亦復何聊!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使溫、李為之,穠艷應十倍加。然為人羨,不能使人思,不如此畫無盡意也。從來艷體,亦當以此居第一流。
清人
王士禛《唐賢小三昧集》:形容處極生艷之致,此種乃楊鐵崖極力模仿者,然不逮遠矣。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偃蹇。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於韓愈、皇甫湜,並和沈亞之友善,死時僅二十七歲。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一幟,
嚴羽《
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有些作品情調陰鬱低沉,語言過於雕琢。有《
昌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