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醫藥學

羌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早在3000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羌人活動的記載,在醫藥方面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羌族醫藥有它獨特的用藥習慣,醫療技術主要靠家傳和師承,通過口傳心授、腳踏手指或投師學藝,方藥對換等方式沿襲下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羌族醫藥學
  • 種族:羌族
  • 醫療技術傳承:口傳心授、腳踏手指或投師學藝,方藥對換
  • 分布:四川岷江上游的茂汶、汶川理縣北川和松潘的鎮江關一帶
醫學簡介,用藥方法,常用藥物,

醫學簡介

早在2世紀初,羌族人民就懂得用羚羊、鹿胎、麝香、鹿糞、雞膽等大批動物藥治病,根據陶弘景對《本草經》的注釋和補充,已詳細記述了四川少數民族地區的藥物近二十種,產地和效用都有明確的記載,如羌活、獨活、大黃、當歸、黃芪、戎鹽、雪荷花、麝香等品種,充分說明了該地物產豐富,藥材眾多。
羌族人民主要多數居住在高山或半高山地帶,地形複雜,海拔懸殊,氣候多變,是許多名貴藥材的天然產地,如植物藥冬蟲夏草、貝母、羌活、獨活、黃芪、天麻、當歸,動物藥熊膽、鹿茸、麝香,礦物藥水晶石、水母石、石膏、雄黃等。由於療效好,品種多,產量大,這些藥暢銷國內外。

用藥方法

羌族醫藥有它獨特的用藥習慣,醫療技術主要靠家傳和師承,通過口傳心授、腳踏手指或投師學藝,方藥對換等方式沿襲下來。治療方法和工具比較簡單,多採用牛角罐、挑刺、針刺、放血、火灸、推拿、按摩、刮痧、拔火罐等。用藥劑量無統一標準,採取一把、一握、一撮等經驗量法,一般鮮用或晾乾用,具有新鮮、味濃、效快的特點。保存了古老的治療方法和格式。羌族民間對藥物採收都有季節性,花一般在春夏採集,根基、種子在秋季採收。四五月收紅毛五加,挖冬蟲夏草,端午挖欠母,立秋挖羌活、大黃、秦艽等品種。
羌族民間流傳著一些藥物歌訣,如:“百草皆藥,無病用不著”,“骨頭跌成渣,加點亂頭髮”等,外用藥都是鮮用生用。內服藥只有治療需要用劇毒藥時,才加工炮製。一般都直接用或晾乾用,具有新鮮、味濃、效快的特點。

常用藥物

自古以來羌族人民在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實踐中,發展積累了自己的醫藥經驗和用藥習慣,為羌族的繁衍、昌盛起到積極的作用。羌族藥(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共102種,其中植物藥85種,動物藥15種,礦物藥2種。舉例如下:
羌活(寺格):將羌活根部曬乾、搗爛,成粉末狀,用紙捲成捲菸狀,平常用抽菸的方法,治療風寒感冒、咳嗽、頭痛、咽喉痛、四肢酸痛等症。
大黃(崇迪):將新鮮大黃的根,除去泥沙,洗淨後用水煎煮40-60分鐘,然後取出切成數片,熱敷患處。治療扭傷、無名腫毒、癰疽瘡瘍。
貝母(葛白):將挖出的貝母除去泥沙、曬乾,磨成粉末,粉末用雞蛋清(不要大黃)調勻後蒸,治療久咳痰喘、咳嗽咳血、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
小葉杜鵑(窩蘭巴):將小葉杜鵑的鮮葉、花、枝條新鮮搗爛外敷式乾燥後備用;治療各種化膿性癰疽、惡瘡、疥瘡,有解毒消炎止痛作用,療效較好。
卷白:全草。味辛、微澀、性平,有小毒。單味藥生用於墮胎,配益母草、鳳仙花子能通經避孕,應大劑量服,民間用於臨床,療效較可靠。
熊膽:取新鮮式乾燥熊膽2-6g,青稞15-20g,加1-2ml水調勻備用;治小兒驚癇、疔瘡、惡瘡、風蟲牙痛。每次內服2-4粒青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