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黃,中藥名。為牛科動物山羊Capra hircus Linnaeus的膽囊結石。分布於全國各地。具有清熱,開竅,化痰,鎮驚之功效。常用於熱盛神昏,風痰閉竅,譫妄,驚癇。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羊黃
- 別稱:羊結石、羊膽寶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哺乳綱
- 目:偶蹄目
- 科:牛科
- 屬:山羊屬
- 種:山羊
- 分布區域:全國各地
- 採收時間:繁殖季節
- 用量:內服:研末沖,1-1.5g
- 毒性:小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膽囊結石。
性味
味苦,性平,小毒。
歸經
歸肝、心經。
功效
清熱,開竅,化痰,鎮驚。
主治
熱盛神昏,風痰閉竅,譫妄,驚癇。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沖,1-1.5g。
採集加工
四季均可,宰羊時,剖腹,取膽囊,如發現有結石,即取出,洗淨,晾乾。
形態特徵
山羊,又名長髯主簿。體長1-1.2m,體重10-35kg。頭長,頸短,耳大,吻狹長。雌雄額部均有角1對,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後彎,角質中空,表面有環紋或前面呈瘤狀。雄者頜下有總狀長須。四肢細,尾短,不甚不垂。全體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雜等多種。
生長環境
為飼養家畜之一,品種頗多。分布於全國各地。
藥理作用
1、鎮靜和抗驚厥作用。
2、抗炎作用。
3、增強耐缺氧能力。
相關論述
《陸川本草》:“苦、平,有小毒。”“代牛黃用,瀉熱,利痰,通竅,鎮驚。治風痰閉竅,痰火昏迷熱病譫妄,小兒驚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