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大黃(羊蹄根)

牛耳大黃

羊蹄根一般指本詞條

牛耳大黃,中藥名。為蓼科植物皺葉酸模Rumex crispus L.的根。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青海、福建、台灣、廣西、貴州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便殺蟲之功效。常用於急慢性肝炎,腸炎,痢疾,慢性氣管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熱結便秘,癰疽腫毒,疥癬,禿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牛耳大黃
  • 別稱:土大黃、四季菜根、牛耳大黃根、火風棠、羊蹄根、羊蹄、牛舌片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蓼目
  • :蓼科
  • :酸模屬
  • :皺葉酸模
  • 分布區域:東北、華北、陝西、甘肅、青海、福建、台灣、廣西、貴州
  • 採收時間:4-5月采其根
  • 毒性:無毒(《四川中藥志》)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心、肝、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便殺蟲。

主治

用於急慢性肝炎,腸炎,痢疾,慢性氣管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熱結便秘,癰疽腫毒,疥癬,禿瘡。

相關配伍

1、治肝炎:(1)慢性肝炎:土大黃6g,茵陳15g,車前草30g。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2)急性黃疸型肝炎:羊蹄根30g,車前草30g,茵陳30g。水煎服。(《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2、治痢疾:土大黃15g。水煎服。
3、治癰腫瘡癤:鮮土大黃、蒲公英各適量。搗爛外敷。
4、治崩漏,胃潰瘍出血,血小板減少症:土大黃9g,水煎服;或用土大黃、烏賊骨各半,共為末,每次沖服3g。(2-4方出自《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5、治紅崩:牛耳大黃根30g,旋雞尾15g,香附子15g,益母草30g。用酒炒熬水服。(《重慶草藥》)
6、治乾濕性癬:土大黃根汁18g,米醋18g,枯礬4.5g。調勻蘸擦患部。(《閩東本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搽。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禁服。

採集加工

4-5月采其根,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肥厚,黃色,有酸味。莖直立,通常不分枝,具淺槽。葉互生;托葉鞘膜質,管狀,常破裂;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2-18cm,寬2-4.5cm,先端短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有波狀皺褶,兩面無毛。花多數聚生於葉腋,或形成短的總狀花序,合成一狹長的圓錐花序;花被片6,2輪,宿存;雄蕊6;柱頭3,畫筆狀。瘦果三棱形,有銳棱,長2mm,褐色有光澤。花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溝邊濕地,河岸及水甸子旁。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青海、福建、台灣、廣西、貴州等地。

藥材性狀

根呈不規則圓錐狀條形,長10-20cm,粗達2.5cm,單根或於中段有數個分枝。根頭頂端具乾枯的莖基,其周圍可見多數片狀棕色的乾枯葉基。表面棕色至深棕色,有不規則縱皺紋及多數近圓形的鬚根痕。質硬,斷面黃棕色,纖維性。氣微,味苦。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止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3、抗腫瘤作用;
4、其他作用:瀉下作用。

相關論述

1、《草木便方》:“苦。”
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性寒,味苦,無毒。”
3、《草木便方》:“走表,壯力,活血,補精。搗爛合調靛缸水,搽疥癬禿癩。”

附註

同屬植物尼泊爾酸模R. nepalensisSpreng 本區亦有分布,根亦常作牛耳大黃用,其基生葉矩圓狀卵形或卵狀三角形,果時內輪花被片增大,一部或全部有疣狀突起,邊緣有針刺狀齒,齒端為鉤狀,可與皺葉酸模區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