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蒿 ,別名角蒿、莪篙 、蘿蒿 、冰耘草、大一枝蒿 、 羊角透骨草等 。為紫葳科角蒿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抗炎鎮痛等作用,是一味在中國西部地區被廣泛使用的民間傳統藥物,具有較高的醫藥價值,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觀賞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角蒿(原變種)
- 拉丁學名:Incarvillea sinensis Lam. var. sinensis
- 別稱:莪篙,冰耘草,大一枝蒿,羊角蒿,羊角透骨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管狀花目 Tubiflorae
- 科:紫葳科 Bignoniaceae
- 族:硬骨凌霄族 Trib. Tecomeae
- 屬:角蒿屬 Incarvillea
- 種:角蒿(原變種)
- 分布區域:分布東北、華北至西南各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整地與施肥,播種,田間管理,採收與加工,主要價值,觀賞價值,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具分枝的莖,高達80厘米根,近木質而分枝。
葉互生,不聚生於莖的基部,2~3回羽狀細裂,形態多變異,長4~6厘米,小葉不規則細裂,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具細齒或全緣。
頂生總狀花序,疏散,長達20厘米;花梗長1~5毫米,小苞片綠色,線形,長3~5毫米。花萼鐘狀,綠色帶紫紅色,長和寬均約5毫米,萼齒鑽狀,萼齒間皺褶2淺裂。花冠淡玫瑰色或粉紅色,有時帶紫色,鐘狀漏斗形,基部收縮成細筒,長約4厘米,直徑粗2.5厘米,花冠裂片圓形。雄蕊4,2強,著生於花冠筒近基部,花葯成對靠合,花柱淡黃色。
蒴果淡綠色,細圓柱形,頂端尾狀漸尖,長3.5~5.5(10)厘米,粗約5毫米,種子扁圓形,細小,直徑約2毫米,四周具透明的膜質翅,頂端具缺刻,花期5~9月,果期10~11月。
生長環境
喜生長在陽光充足的山坡灌叢中、草地上或河溝邊、林地邊,對土壤要求不嚴,有較強的抗耐乾旱能力,多年生,地上部入冬枯死,以地下根及根莖越冬。
分布範圍
產東北、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寧夏、青海、內蒙古、甘肅西部、四川北部、雲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
栽培技術
整地與施肥
選好地塊,撒施廄肥15000kg/公頃,耙勻,耕翻20cm,隨耕翻撒施磷酸二氫銨、硫酸鉀複合肥各750kg/公頃,整平、耙細,做1m寬平畦。
播種
用當年收的成實新鮮種子,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下種。在畦內按行距20cm開淺溝,溝深2cm,播種量以12~15kg/公頃與10倍的細砂,(過篩)混合均勻,然後勻勻地撒入淺溝內,覆細砂土2cm厚,稍鎮壓,墒情適宜,約7~8d出苗。苗高4~5cm時按株距5~6cm定苗。
田間管理
1、澆水
為了促使小苗紮根,定苗後澆遍水,以後乾旱時及時澆水,以充足的水肥促使生長旺盛,發育良好。
2、鬆土、除草
出苗前後有草就拔除,苗高10cm時要鬆土、除草、保墒。鬆土宜淺,連鋤2遍,苗高20cm後只拔草不再鬆土除草。
3、追肥
翌春初,噴0.5%尿素液1200kg/公頃,20d後再噴1次,如缺其它微肥,隨時配液補充。
採收與加工
8月下旬至9月上旬採收,當植株頂端花開完,下部長角狀蒴果近成熟時割取地上全草,趁鮮切段曬乾或烘乾,備用,以身乾、淡黃色、不帶根、無雜質者為佳。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綠莖直立灑脫,葉似青蒿絲絲翠綠欲滴,鐘狀花冠大色艷,花開花謝自春至秋,花事花期悠悠綿長,極具觀賞價值。加之其對乾旱條件的極強抗耐性,特別適宜在乾旱河谷園林植物配置中加以套用。可配置於花徑、花池、花壇,或配置於色塊邊、林地邊、假山上下,可叢植、片植、帶狀種植,亦可盆栽觀賞。
藥用價值
用作中藥材,全草人藥,辛、苦、平,有小毒,散風祛濕,用於口瘡,齒齦潰爛,耳瘡,濕疹,疥癬,陰道滴蟲病。根主治消化不良,食積腹脹,氣滯胸悶,黃疸病;花主治高血壓病,肺結核,肺炎,肺出血,月經不調;種子主治中耳炎,耳聾,風濕性關節炎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