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流村(羊流鎮羊流村)

羊流村

羊流鎮羊流村一般指本詞條

羊流村,羊流鎮原駐地,進駐地西0.2公里,濟南—臨沂公路北側。西漢建村,因村北有一荒嶺始名禿丘,因羊氏居住,後更名羊留、羊流,又名羊流店、羊流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羊流村
  • 別名:羊流店、羊流村
  • 地點:濟南—臨沂公路北側
  • 建村時間:西漢
村莊介紹,自然資源,文化歷史,
羊流村

村莊介紹

《新泰縣誌》載,羊流店為羊祜故居,地有羊氏之流風,故以為名。1305戶,4345人,回、漢族共居,其中回族266人,平原,耕地2973畝,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等。產蔬菜。農曆二、七逢集;二、九月古會。有清真寺一處。羊流是尋祖拘西晉政治家、軍事家羊祜的故里,古代著名的驛站。
羊流村
羊祜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49.8畝(其中,旱地349.8畝),人均耕地2.3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543.9畝,荒山荒地170.5畝,其他面積116.9畝。

文化歷史

新泰市羊流鎮是一個有著繁富的地方歷史文化的千年古鎮。羊流村境內有許多原始社會遺址,以及十分豐富的文化遺蹟和遺產。對此進行認真的挖掘和整理,對於弘揚地方歷史文化,傳承古老歷史文明,構建經濟文化重鎮,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羊流驛站遺址
位於羊流鎮羊流村內(原供銷社倉庫院內)。現有拴馬石3塊。
清初,為加強南北之間的聯繫,清廷設立了自東南各省至京的驛道,俗稱“九省御道”。這條驛道便穿經羊流。順治十年(1653),以東南全閩、兩浙、吳會、淮揚諸路至京由泰沂為捷徑,遂在羊流設立驛站。羊流,在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占有了較為重要的地位
羊流東大寺
坐落於羊流村內原糧所院內。原名德忠寺,坐北向南,始建於元代大德五年(1301),距今707年。占地5畝,建築面積446平方米。建築布局:始為山門,門內兩側塑有四大天王泥像,形象威嚴。院內正面建正殿3間;西跨院建有禪堂3間,住室3間,伙房2間;北面另建一院落,東西兩廊房淋才請甩內塑有火神等泥像。寺院建築為磚木結構。享斷凳一九五一年建糧食管理所時,寺院大多建築被拆除。現僅存廟堂3間。
羊流清真寺
位於羊流村西南。清鹹豐年間,由回族米宗順夫婦捐出半畝地,並拿出自己的所有積蓄修建,後“積蓄數年之間,遂買地三畝有餘,悉歸於寺,以作阿訇薪水之資”(《重建清真寺碑記》)。該寺坐西向東,占地面積為200平方米,其中大殿面積為40平方米大殿為起脊的飛桅斗拱式建築,具有完整的回族民族風格,殿前立有清末修寺紀念石碑一通達獄多擊,由羊流店庠生郇北渭撰文,庠生單菱洲丹書。今保存完好。 現存於羊流店清真寺內。碑石立於清光緒叄拾肆年(1908),由羊流店庠生郇北渭撰文,庠生單凌洲書丹。
羊流古西戲樓
羊流古戲樓位於羊流西門裡正吉街路南,坐南向北,宏偉高大。戲樓統高9米,戲台高2米,占地1795平方米,建築面積墊霸籃128平方米,分為前台和後廳兩部分。前台台基四周用條石壘砌,中間用三合土填實。台四角有四根明柱支撐樓頂,樓頂呈四角亭狀,磚木結構,用木椽湊成尖頂,上蓋竹節筒瓦。四角飛檐挑翅,置有108個哈巴狗。四角下方掛有銅風鈴,飛檐之下雕有精美的魚草花蟲。外形鈴瓏而壯觀。後廳是三間樓閣式瓦房,磚木結構,牆體裡生外熟,供演員化裝休息之用。後廳正中匾額為“大概如是”四個斗大銀字,左右兩門為戲台上下台口,上口橫匾為“歸去”,下口橫匾“來兮”,蒼勁有力。三匾均為縣內知名人士、羊流店人朱相同所書。  戲樓由羊氏後人始建於明代。時羊氏一族在南方興盛,每年清明時節及農曆十月初一,派人前來祭祖,受到當地百姓官員熱情相待。為答謝故里,他們便自籌資金,聘請工匠,歷時兩年,修造了這座祖樂墊戲樓。竣工之日,唱戲五天。自此,每年陰曆二月二十二日至二月二十七日、九月二十七日至十月初二日,羊氏祭祖期間,羊流人便在戲樓唱大戲,漸漸形成古會習俗,流傳至今。同治年間,羊流的賢達名士又聘請名匠,按北京一戲樓式樣進行大修,並配以三間後殿,使古樓更加雄偉壯觀。人們常說:“南京到北京,羊流在當中”。一是指地理位置而言,一是北京、南京都有一座一模一樣的戲樓。戲樓在1967年被作為“四舊”拆除。
《重修組淋水井記》碑
現存於羊流村內,民國十八年(1929)立。由單凌洲撰文並書丹。
《重修水井記》碑
現存於羊流村內,民國十八年(1929)立。由單凌洲撰文並書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