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越與中國青銅器研究

羅越與中國青銅器研究

《羅越與中國青銅器研究》是一部由[美] 貝格利所著書籍,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羅越與中國青銅器研究
  • 作者:[美] 貝格利
  • 原作品:Max Loehr and the Study of Chinese Bronzes
  • 譯者:王海城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月31日
  • 頁數:288 頁
  • 定價:298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8140218
  • 副標題:藝術史中的風格與分類
  • 叢書: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研究叢書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叢書信息,

內容簡介

羅越(Max Loehr,1903–1988)是一位傑出的中國藝術史學家,其1953年的名文《安陽時期的青銅器風格》事實上預測到了中國考古學家將要做出的考古發現。這些考古發現推翻了羅越的著名論敵、瑞典漢學家高本漢(Bernhard Karlgren,1889–1978)的理論,後者對青銅器的分類和統計看似科學,曾長期統治著西方的青銅器研究。作者羅伯特·貝格利在本書重探了這一由於考古發現的介入而結束的學術爭論,剖析了其背後的重大方法論意義。他從細讀高本漢的文章著手,以生物分類學作比釐清了方法論的問題,辨析了科學與科學表象的區別。作者然後討論了羅越的研究,為他所從事的藝術史提供了邏輯根據,指出他最關注的乃是重建一部有意義的發明創新史,把藝術設計者和資助者的意圖看作風格變化的背後動力。作者在最後一章分析了風格這一概念,得出結論認為,藝術史學家正是由於沒有認識到風格並非藝術品的固有屬性,方才製造出了諸多混淆是非的典型理論。本書以羅越的青銅器研究為個案來探索藝術史學科的中心問題,其讀者群並不限於中國藝術史學者,而是包括了所有關心視覺材料分析的研究者。

作者簡介

羅伯特·貝格利: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史與考古系退休榮譽教授,研究領域涉及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的藝術、考古、冶金、文字起源和音樂理論,近期著作包括Gombrich among the Egyptians(2015)、《劍橋世界史》第四卷的古代世界藝術以及Routledge Handbook of Early Chinese History 的西周之前的中國青銅器時代等章節。
王海城: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藝術史系Mary and Cheney Cowles講座副教授,致力於中國青銅時代與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較研究,近期著作包括Writing and the Ancient State(2014)、《劍橋世界史》第三卷的中國早期文字與城市以及Routledge Handbook of Early Chinese History的中國早期藝術等章節。

目錄

中文版序
譯序
英文版序
第一章 引論:分類與風格
高本漢與羅越
分類學
青銅器分類
第二章 高本漢的第一篇文章——《中國青銅器中的殷和周》(1936)
第三章 高本漢的第二篇文章——《中國青銅器新探》(1937)
根據紋飾題材對銅器分類
解釋A項和B項
特徵之選擇
第四章 高本漢的後期作品
《幾位早期中國青銅器製作大師》(1944)
《再議殷代裝飾中的A型和B型風格》(1946)
《Hellström的青銅器藏品》(1948)
《早期青銅器紋飾的語法注釋》(1951)
《部分青銅器彙編瑣記》(1959)
《部分青銅器彙編瑣記II》(1960)
《殷代藝術的一些特徵》(1962)
第五章 羅越的第一篇文章——《論古代中國青銅器的年代》(1936)
第六章 羅越的《安陽時期的青銅器風格》(1953)
羅越的文章
考古學與羅越的青銅器風格
“克服叄式風格某些局限的另一方式”
動物圖像的發明
虛幻動物紋
青銅裝飾的意義
第七章 分類
一座滿放銅器的倉庫
科學
更多的分類者:杜朴、張光直、葉利塞耶夫、艾迪博格
“用複雜的辦法鑄造銅器”
第八章 風格
表格與圖版來源
年代說明
表格與圖版
徵引文獻
索引
西文人名與中譯名參照表

叢書信息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研究叢書 (共3冊), 這套叢書還有 《我來自東》,《陶瓷手記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