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羅賓遜(羅賓遜(世界級經濟學家瓊·羅賓遜))

瓊·羅賓遜(世界級經濟學家瓊·羅賓遜)

羅賓遜(世界級經濟學家瓊·羅賓遜)一般指本詞條

瓊·羅賓遜是新劍橋學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和實際領袖。被經濟學界認為是應該獲得而未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少數幾個經濟學家之一。瓊·羅賓遜夫人雖然未能獲得經濟學界的這一最高榮譽,但她被世人公認的最高成就是在J.R.沙克爾頓和G.洛克斯利合編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瓊·羅賓遜
  • 外文名:Joan Robinson
  • 國籍:英國
  • 職業:女性經濟學家
  • 主要成就:世界級經濟學家當中的唯一女性
人物介紹,生平經歷,對經濟學貢獻,主要著作,著作,未獲諾貝爾獎,最著名的告誡,

人物介紹

瓊·羅賓遜(Joan Robinson)(瓊·羅賓遜夫人)英國著名女經濟學家, 新劍橋學派的代表人物,瓊·羅賓遜夫人是世界級經濟學家當中的惟一女性,而且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女性經濟學家。

生平經歷

1903年10月31日出生於英國的坎伯利。
1922年進入劍橋大學攻讀經濟學。
1925年以優等成績獲得學士學位。
1926年與E.D.G.羅賓遜結婚。
1927年獲劍橋大學碩士學位。
1929年在劍橋大學任教,最初是經濟學的助理講師,1937年升任副教授。
1965年起任教授,直至1971年。
1973年退休並轉任名譽教授後,仍著書立說,直到83年去世。

對經濟學貢獻

33年,她發表了《不完全競爭經濟學》一書,因之聞名於經濟學界。30年代初,由她和卡恩等人組成“凱恩斯學術圈”,對於促進凱恩斯經濟思想的形成曾起過相當重要的作用。1936年,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問世後,當時已是著名經濟學家的羅賓遜高度評價了這一著作,並寫了許多闡述凱恩斯理論的著作和文章,成了一個重要的凱恩斯主義者,從50年代起,她投入了很大精力與經濟理論界居統治地位的新古典綜合派論戰,有力動搖了新古典綜合派分配論的根基,同時,使她成了新劍橋學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和實際領袖,由於她提出了很多比較激進的政治和經濟觀點,在經濟學界素以“凱恩斯學派”代表人物著稱。她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也作過深入的研究,甚至提出了“向馬克思學習”的口號。1973年她與約翰·伊特韋爾合寫的《現代經濟學導論》被認為是按照新劍橋學派理論觀點闡述經濟問題的一本入門書。1965——1971年任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

主要著作

《不完全競爭經濟學》(1933年)
《就業理論引論》(1937年)
《就業理論文集》(1937年)
《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1942年)
《經濟論文集》(四卷,1951—1973年)
《資本積累論》(1956年)
《經濟成長論文集》(1962年)
《經濟哲學》(1962年)
《經濟學──為難之處》(1966年)
《自由與必然:社會研究導論》(1970年)
《經濟學異端:經濟理論中若干過時問題》 (1971年)
《現代經濟學導論》(1973年,與劍橋青年經濟學家J.L.伊特韋爾合著)
《現代經濟學文稿》(1978年)
《現代經濟學文稿續集》(1980年)
她的大量著作對當代經濟理論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

著作

《現代經濟學導論》一書是瓊·羅賓遜同約翰·伊特韋爾(John Eatwell)合寫的,分為三卷。第一卷環繞財富、價格、貨幣、社會正義和有效需求等問題,扼要論述了從十八世紀到現在為止的經濟學說。作者強調指出,經濟基礎的變化引起經濟學說的發展,經濟學說是為一特定階層服務的:“重商主義者是海外貿易商的擁護者;重農主義者衛護地主的利益;亞當·斯密和李嘉圖則相信資本家(他們賺取利潤,為的是進行再投資,擴大生產)。馬克思把他們的論點倒轉來為工人辯護。現在,馬歇爾站出來充當食利者的戰士……”(第50頁)。第二卷主要是對資本主義經濟的分析。作者首先提出一個農業生產模型,接著提出一個工業生產模型,用來說明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和技術變革的影響;然後著重說明利潤和分配問題;最後四章涉及金融、經濟成長、國際收支和社會主義計畫。第三卷探討了當前世界的一些經濟問題,包括就業、增長和通貨膨脹問題,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際貿易、農業和計畫問題,以及第三世界的土地改革、就業不足、資金、技術和人口等問題。
本書的特點是推翻“新古典學派”以邊際生產率為依據的分配論。薩繆爾森根據這種分配論指出,隨著資本量的增長,資本的邊際生產率不斷減低,於是利潤率將逐漸下降,工人的實際工資將逐漸提高。在本書中,瓊·羅賓遜指出,“資本”是不能測度的量值,因而資本邊際生產率概念是沒有意義的,用邊際生產率來說明工資率和利潤率的理論也是站不住腳的。她採用彼羅·斯拉法所著《用商品生產商品》一書的論證方法,推論出資本家的消費和投資決定利潤,而不是相反的情形。如果資本家的消費傾向不變,那么“整個經濟的利潤水平——產量與就業水平——決定於投資水平”(第137頁)。較高的投資率必然帶來較高的經濟成長率。在經濟成長過程中,工資和利潤在國民收入中所占的相對份額將朝著不利於工人的方向發生變動。她主張國家採取措施,以實現收入的均等化,因此她在美英各國博得了“凱恩斯左派”的稱號。
這本書是一本現代經濟學教材,對一些重大經濟理論問題有其獨特的見解,是一本可供學習經濟學和研究當代經濟問題時參考的比較有分量的著作。

未獲諾貝爾獎

羅賓遜夫人本來應該有三次理論上的突出貢獻而被授予諾貝爾獎:(1)創立壟斷競爭理論,(2)發展補充完善凱恩斯理論,(3)創立新資本積累理論。而當年把持諾貝爾委員會的林德貝克等人反對羅賓遜夫人的左傾和社會主義,一直不將獎項頒給羅賓遜夫人。
83年當羅賓遜夫人去世時,就連她學術上的對手薩繆爾森寫的悼念文章中還為她鳴不平。自此,在對羅賓遜夫人的追憶中,除了她天才的思辨、卓越的成績、犀利的文風以及堅韌的性格之外,還多了兩個前無古人的特徵:一、她是迄今為止所有偉大經濟學家中唯一的女性;二、她是偉大的經濟學家中應該獲得而沒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人。
75年10月的一天清晨,倫敦的天氣一如既往地陰霾潮濕,人們還聚在酒館裡企盼著,那種熱切的氣氛絲毫沒有受到天氣的影響,仿佛沒有經過晝夜交替似的,要知道,他們已在此等候了整整一夜!所有的人都情緒高漲,熱烈地交換著意見,以致於連酒館的侍者在內,都不約而同地抱著同一個信念: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定非我們英國的羅賓遜夫人(J.Robinson)莫屬。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同樣的猜測也主導著經濟學界,而全球經濟學界幾乎唯美國是瞻。儘管這位女士在60年代曾代表英國的劍橋與美國劍橋(中譯坎布里奇,麻省理工學院所在地)的薩繆爾森(P.Samuelson)展開了一場關於資本理論的大論戰,被稱為“兩個劍橋之爭”,不幸羅賓遜夫人處於下風。而此時,就算是對她最苛刻的批評家也在打賭,斷定羅賓遜夫人一定會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75年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婦女年”。 天時地利人和,一切似乎已經確定無疑,大家彷佛已代替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委員會做出了決定,只等公布了。當時,精明的美國《商業周刊》雜誌提前刊出一篇羅賓遜夫人的傳記,旨在闡明美國經濟學界對她學術成就的評價,以及這位才華橫溢的女經濟學家的獨特魅力,並堅稱這位女性的名字將會“出現在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每一張選票上”。然而,造化弄人,來自瑞典的訊息出奇的冷漠與寧靜,獲獎者竟是一個叫康托羅維奇的俄羅斯男人和另一個叫庫普曼斯的美國男人!那些徹夜等待結果的仰慕者和學生傷心泣下,頓時,曾經人聲鼎沸的酒館成了迷戀者的傷心之地…… 事情過去將近三十年了,在此期間,關於這件公案的是是非非一直是經濟學人議論的話題,它成為世人詬病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委員會不公正的一個主要論據,他們認為:一、至今沒有一個女經濟學家獲獎,而羅賓遜夫人是才華橫溢、著作等身的經濟學家,不授獎給她,證明評審有性別歧視;二、羅賓遜夫人並非主流經濟學家,沒有給羅賓遜夫人和加爾布雷思這樣影響甚大的具有左翼色彩的經濟學家授獎,證明評審有政治歧視。

最著名的告誡

“學習經濟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不受經濟學家的欺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