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魚無鱗。上頜較下頜長。前上頜骨齒為一叢。上頜骨齒細小,形成齒帶;下頜骨齒細小,遍布整個下頜;鋤骨齒圓錐狀,前端排成一列狀,後端成一單列。不具複合齒。背鰭起點在肛門之稍後。脊椎骨數200~203。體長為體高的14.9倍;尾長為頭與軀幹的3.4倍;頭長為吻長的3.9倍。口裂超過眼之後緣。吻鈍。眼大,有尾鰭。背鰭、臀鰭及尾鰭相連。胸鰭發育完善。肛門至鰓裂之距離小於頭長。前鼻孔管狀,後鼻孔在眼前。體長可達74.5厘米。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種群分布,瀕危等級,致危因素,經濟利用,
形態特徵
本魚無鱗。上頜較下頜長。前上頜骨齒為一叢。上頜骨齒細小,形成齒帶;下頜骨齒細小,遍布整個下頜;鋤骨齒圓錐狀,前端排成一列狀,後端成一單列。不具複合齒。背鰭起點在肛門之稍後。脊椎骨數200~203。體長為體高的14.9倍;尾長為頭與軀幹的3.4倍;頭長為吻長的3.9倍。口裂超過眼之後緣。吻鈍。眼大,有尾鰭。背鰭、臀鰭及尾鰭相連。胸鰭發育完善。肛門至鰓裂之距離小於頭長。前鼻孔管狀,後鼻孔在眼前。體長可達74.5厘米。
棲息環境
潮間帶泥灘、淺海、海灘及沙丘,屬於底棲魚類,以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食。
種群分布
中國特有,分布於台灣海域,水深200~1020米。
瀕危等級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極危 CR A2d; C2b
依據標準:本種棲息環境不穩定,極易受自然條件影響,高強度捕撈使該魚資源很快陷入枯竭境地;根據估計(推斷、或猜測),在過去10年逐年減少,或者三個世代內,種群數至少減少80%,其減少原因可能還未終止,且將繼續下去。
致危因素
漁業、本地貿易、鉤捕誤捕、網捕誤捕、擴散能力有限、種群密度低、生長緩慢、分布區狹窄
經濟利用
數量少,不具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