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懷臻研究集》是201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懷臻研究集
- 作者:羅懷臻
- 類別:文學類圖書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20815958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羅懷臻研究集》共分三卷。*卷為研究卷,第二卷為評論卷,第三卷為自述卷。共收錄180餘篇文章,其中,“研究卷”主要收錄了對羅懷臻及其創作的綜合性、巨觀性的研究文章;“評論卷”主要收錄了對羅懷臻具體戲劇作品的評論性文章;“自述卷”則主要收錄了羅懷臻對自己及他人創作的闡釋與評論性文章。
圖書目錄
1·研究卷
序勇做戲曲突圍的急先鋒朱恆夫 / 1
閱讀羅懷臻
——《羅懷臻劇作集》序一廖奔 / 1
為信仰而創作
——《羅懷臻劇作集》序二毛時安 / 5
在世紀的交匯點上
——《羅懷臻演講集》序馬也 / 13
烈酒與清茶
——《羅懷臻劇作自選集》序王蘊明 / 36
羅懷臻在93上海劇壇謝柏梁 / 45
羅懷臻與他的歷史劇創作趙耀民 / 47
羅懷臻的“悲劇史詩”探求翥芳 / 49
羅懷臻戲曲創作的外來影響高鴻 / 54
還鄉者說
——論羅懷臻劇作的一種模式桂榮華 / 69
探索人性人格,審美人情人生
——羅懷臻劇作的生命品格謝柏梁都文偉 / 75
從淮劇的五次變法到大都市戲劇文化
——兼論羅懷臻與都市新淮劇謝柏梁都文偉 / 93
羅懷臻:還在路上傅玲 / 108
羅懷臻的宮闈悲劇謝柏梁 / 112
勇敢,求索,一個肩擔使命者張靜嫻 / 121
戲劇的求真意志
——評羅懷臻的戲劇創作王露霞 / 125
羅懷臻:上海的“異質”闖入者金瑩 / 128
城市化背景下戲曲創作的里程碑
——讀《羅懷臻戲劇文集》朱恆夫 / 131
詩人才華與哲人思辨
——讀《羅懷臻戲劇文集》朱蓓蕾 / 134
愛,是的
——《羅懷臻戲劇文集》讀後王露霞 / 136
保持戲曲民間性特徵融入當代美學精神
——論羅懷臻的戲曲創作朱恆夫 / 140
日常性、精神性與烏托邦性
——從傳統故事改編解析羅懷臻劇作的情感密碼
王露霞 / 156
當代戲曲語境下的羅懷臻戲劇研究孫雁北 / 174
轉型路上再出發
——羅懷臻的戲劇創作追求羅松 / 231
論羅懷臻劇作的現代意識李偉 / 236
“新都市戲曲”的現代化探索
——羅懷臻劇作論劉麗 / 253
時代交錯下的心靈陣痛
——解讀羅懷臻的現代戲創作張之薇 / 267
自由、疼痛與崇高
——羅懷臻戲劇創作研究廖夏璇 / 274
一曲大蛇戀之壯歌
——羅懷臻異類創作履跡探蹤鄧添天 / 289
士的精神、他者效應和日常審美
——作為文化症候的“羅懷臻創作現象”鄭榮健 / 303
浪漫與哲思:走近羅懷臻的舞台意象和生命氣象鄭永為 / 326
現代戲曲的文學建構:羅懷臻劇作人物類型論孫紅俠 / 340
戲劇理想的守望
——評《羅懷臻演講集》劉麗 / 353
餘墨尚溫
——《羅懷臻演講集》回眸魏睿 / 357
觀念與方法
——羅懷臻戲劇思想研究劉麗 / 370
另一種視角:透過“青研班”走進羅懷臻朱錦華 / 386
2·評論卷
京劇《古優傳奇》
蹊徑獨辟的《古優傳奇》陳西汀 / 3
越劇/豫劇《真假駙馬》
“真真假假情與禮”
——評越劇《真假駙馬》夏嵐 / 11
新蒲新柳三年大
——省豫劇一團的《真假駙馬》觀後王懷讓 / 13
越劇《風月秦淮》
看越劇《風月秦淮》陳為瑀 / 17淮劇《金龍與蜉蝣》
《金龍與蜉蝣》的人文意義沈堯 / 21
贊新淮劇《金龍與蜉蝣》陳貽亮 / 26
中國古典戲曲悲劇的誕生
——上海淮劇《金龍與蜉蝣》觀後感
[日]向井芳樹康小青譯 / 31
新世紀戲劇的曙光葉長海 / 35
“現代意識”與戲劇精神
——三十年回看《金龍與蜉蝣》孫紅俠 / 39
京劇《西施歸越》/《歸越情》
西施悲情,情何以堪郭小莊 / 51
“非歷史的歷史劇”
——《西施歸越》編後李小青 / 53
再塑西施的美
——觀京劇《西施歸越》感言汪人元 / 56
京劇《西施歸越》:見證生命的深度王露霞 / 61
淮劇《西楚霸王》
舊戲新編氣蓋世
——評淮劇《西楚霸王》的現代詮釋顧曉鳴 / 77
返璞歸“質”
——我看淮劇《西楚霸王》王安憶 / 81
太陽神之死
——淮劇《西楚霸王》的一種注釋桂榮華 / 84
京劇《寶蓮燈》
照耀人性的一盞神燈徐俊西 / 89
好一盞光照天地的《寶蓮燈》謝柏梁 / 92
越劇《梅龍鎮》
聽取新翻楊柳枝
——評新編越劇《梅龍鎮》朱國慶 / 99京劇《李清照》
京劇《李清照》觀感康橋 / 107
為泉城才女塑像
——看京劇《李清照》安葵 / 110
人文之美《李清照》黃維鈞 / 112
崑劇《班昭》
班昭的四季
——觀看崑劇《班昭》有感翁敏華 / 119
悲情生命
——換一種眼光看《班昭》羅周 / 121
三看《班昭》劉厚生 / 127
今夜的寂寞是如此動人毛時安 / 130
寫假為真,新編歷史劇的創作空間
——以崑劇《班昭》為例朱錦華 / 135
甬劇《典妻》
清麗·悽美·深沉
——感受甬劇《典妻》廖奔 / 155
民初浙東鄉民形象的復活
——論甬劇《典妻》的人物塑造朱恆夫 / 157
《典妻》的敘事倫理葉志良 / 169
黃梅戲《長恨歌》
愛與死的否定之否定
——評新編黃梅戲《長恨歌》王夔 / 177
依託文學名著打造舞台劇目
——談黃梅戲《長恨歌》的改編徐禮節 / 180
豫劇《曹公外傳》/《斗笠縣令》
一種對歷史的詩意表達
——海峽兩岸聯袂演出的新編歷史劇《曹公外傳》
侯耀忠 / 189
豫劇《斗笠縣令》:傳統藝術的時代精神何弘 / 197
黃梅戲《孔雀東南飛》
孔雀又從東南飛
——評黃梅戲《孔雀東南飛》吳功敏 / 205
身份、欲望與權力
——黃梅戲《孔雀東南飛》的閨閣政治闡釋王露霞 / 211
崑劇《一片桃花紅》
古典的·現代的·唯美的
——初識“青春崑劇”《一片桃花紅》郝昭慶 / 221
越劇《青衫·紅袍》
越劇《青衫·紅袍》的文化品格羅松 / 227
印象:《青衫·紅袍》趙玎玎 / 232
京劇獨角戲《李慧娘》
地獄、煉獄到天堂
——新編折子戲《李慧娘》評析王露霞 / 243
電影《伐楚》
復仇陰影下的生存悖論
——對電影文學劇本《伐楚》的文本分析王露霞 / 249
川劇《李亞仙》
新編川劇《李亞仙》的藝術魅力
——從李亞仙故事的嬗變談起劉鳳霞 / 263
傳奇,當代的可能性
——川劇《李亞仙》印象朱蓓蕾 / 271
瓊劇《下南洋》
面對心靈,面對永恆
——讀羅懷臻的瓊劇《下南洋》李春喜 / 275
一杯清酒祭故土
——觀現代瓊劇《下南洋》蔡體良 / 278
遊子鄉戀自風流
——瓊劇《下南洋》觀後走筆王蘊明 / 281
京劇《建安軼事》
亂離之世的情感微瀾
——羅懷臻新作《建安軼事》論略鄭傳寅 / 287
別出機杼更著新意
——再看新編歷史京劇《建安軼事》王蘊明 / 292
崑劇《影梅庵憶語》
非為傾城的傾城之戀
——評崑劇《影梅庵憶語》鄭榮健 / 299
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
——評《影梅庵憶語》張瀟雨 / 305
一首散發著理想主義光芒的情詩
——評崑曲《影梅庵憶語》鄭永為 / 308
舞劇《朱䴉》
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觀舞劇《朱䴉》有感梁戈邏 / 313
生命的哀歌生態的盼
——大型民族舞劇《朱䴉》觀後於平武奕彰 / 322
淮劇《武訓先生》
從“五味雜陳”到“一念執著”
——淮劇《武訓先生》的作者敘事與訴求石俊 / 329
將暗影,變成光胡曉軍 / 335
武七,歸來!
——淮劇《武訓先生》的審美意蘊與精神內涵
鄭永為 / 338
信仰照亮戲裡戲外雷琳靜 / 345
新時代的《武訓先生》王蒙 / 350
淮劇《武訓先生》值得討論和研究季國平 / 354
茫茫天地間,又見武訓先生
——評上海淮劇團《武訓先生》張永明 / 356
話劇/京劇《大面》
話劇《大面》:變異與回歸羅馨兒 / 367
原型與儀式:京劇《大面》的人性寓言葉志良 / 372
超越式回歸
——京劇《大面》的啟示羅松 / 377
文學與表演的契合孫紅俠 / 382
話劇《蘭陵王》
新的,可能總會看上去很美
——評話劇《蘭陵王》鄭榮健 / 391
假面的狂歡靈魂的悲歌
——觀話劇《蘭陵王》廖夏璇 / 395
文化視閾下的人性反思
——評話劇《蘭陵王》劉麗 / 399
人性回歸與精神困境
——歷史寓言話劇《蘭陵王》論王露霞 / 406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留得青春不羈,可薦軒轅
——評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鄭榮健 / 419
賦崇高革命激情以藝術光芒
——論中國藝術節開幕大戲《永不消逝的電波》的藝術成就馮雙白 / 422
舞劇版“電波”,尋找到一種有意味的形式楊揚 / 426
3·自述卷
心靈回顧
1心靈的回顧
——《西施歸越:羅懷臻探索戲曲集》後記 / 3
《秦淮煙雲》創作絮語 / 7
再演《西施歸越》 / 10
電視連續劇《如花似玉》文學創意書 / 18
崑劇《班昭》文學創意書 / 55
崑劇青春劇《一片桃花紅》劇本創意書 / 63
重讀《班昭》 / 68
甬劇《典妻》與地域文化
——致“中國戲曲學會獎”甬劇《典妻》學術研討會 / 71
京劇《李清照》“三言” / 74
“都市戲曲”的自覺探索
——關於“都市新淮劇”《金龍與蜉蝣》的創作 / 81
新手上路
——電影劇本《伐楚》創作弁言 / 84
從“下南洋”到“下海南”
——瓊劇《下南洋》劇本創作感言 / 89
大時代中的隱秘情感
——京劇《建安軼事》創作回顧 / 93
電影劇本《詩人李白》文學創意書 / 97
征服
——崑劇《影梅庵憶語》創作絮語 / 119
寫在台灣豫劇版《梅龍鎮》首演之際 / 124
致琦君
——從小說《橘子紅了》到戲曲《秀芬》 / 125
越劇《玲瓏女》劇本創作回顧 / 130
紅色題材的藝術表達
——從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說起 / 132
高山流水
好人薛沐 / 143
曹禺永生 / 147
心中的偶像
——追憶陳白塵先生 / 149
仰望尚小雲 / 151
回首來處展望去處
——追憶傅全香老師 / 155
綿長的思緒
——蔣星煜先生回憶點滴 / 160
如父如師
——懷念劉厚生先生 / 170
時代同行
三訪愚園
——側寫葉長海 / 177
她說她“嫁”給了國劇 / 182
梁偉平
——在淮劇的轉折點上 / 186
我所認識的楊小青 / 189
如此師生
——序《尋夢留痕——龔孝雄劇作選》 / 193
顏公子全毅
——序《倩女幽魂——顏全毅新古典戲文創作集》 / 197
鄭佳艷的品格 / 202
我的“梅花獎” / 206
時代的同行者
——張之薇《品戲卮言》序 / 210
作為朋友的張曼君
——兼及現代戲曲的思考 / 217
繼承、發展及“流派”
——我看尚長榮表演藝術的意涵 / 230
梁偉平:“都市新淮劇”探索路上的同行者 / 234
眼前風景
崑劇《司馬相如》所見所思 / 241
冷峻的美麗
——評舞劇《水月洛神》 / 245
我看話劇《紅旗渠》 / 248
戲謔的悲愴
——柳隱溪劇本《大唐樂工》閱後 / 251
生命的詮釋
——陳國亮劇本《要離》閱後 / 255
“般若真心無不在”
——崑劇《蓮花結》劇本閱後 / 258
《呦呦鹿鳴》是中國民族歌劇創作的新探索 / 262
用國際語言講中國故事
——我看歌劇《馬可·波羅》 / 264
舞劇《醒·獅》觀後 / 268
一家之言
江山代有才人出
——當代戲劇表演藝術管見 / 275
上海話劇的尊嚴 / 279
豫劇與台灣 / 283
中國當代戲劇創作與舞台美術家的“同敘美景·共築美境” / 286
重返“手工時代”的中國戲曲 / 292
我看“現實題材”的戲曲創作 / 295
長三角地區戲曲藝術在新時代的傳播 / 300
方言、聲腔與劇種 / 306
新時代的戲劇觀 / 327
當代戲劇版圖上的福建戲劇
——寄語福建青年戲劇家 / 336
當戲曲成為生活方式 / 342
我所理解的舞台美術 / 346
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 352
深度對話
與現代都市文化接軌
——訪《金龍與蜉蝣》編劇羅懷臻 / 375
呼喚“文學意識”的回歸
——劇作家關於戲劇文學的南北對話 / 377
當代戲曲發展的又一種選擇
——關於戲曲電視劇的對話 / 383
說在“霸王”夜
——我們眼中的戲曲 / 393
重新崛起中的中原戲劇
——著名劇作家羅懷臻訪談 / 401
感受《金沙》
——著名劇作家羅懷臻訪談 / 414
從《海上生民樂》看民族音樂的當代表達 / 419
“眼中本來沒淚水,不知何故涌兩行”
——梁偉平表演藝術三人談 / 424
編後語 理性與感性的共鳴廖夏璇 / 436
作者簡介
當代劇作家。祖籍河南許昌縣,1956 年出生於江蘇淮陰市,1987 年遷居上海市。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文化部授予“崑劇藝術優秀主創人員”稱號,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現為上海市劇本創作中心藝術總監,上海戲劇學院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