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惇衍

羅惇衍,字椒生,廣東順德人。道光十五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督四川學政,擢侍講;累遷侍讀學士,太僕寺卿;遷通政使,授左副都御史,擢刑部侍郎,仍兼權吏部,署翰林院掌院學士。八年,以母憂歸。十三年,卒,諡文恪。

基本介紹

  • 本名:羅惇衍
  • 字號:星齋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順德大良
  • 出生時間:1814
  • 去世時間:1874年
  • 主要作品:著有《集義編》、《百法百戒》、《庸言》、《孔子集語》等書。
人物信息,個人其它信息,相關事件,清史稿記載,

人物信息

號椒生,順德大良人。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舉,第二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編修。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戶部尚書、工部尚書兼武英殿總裁。一生崇尚宋儒理學,常與同僚曾國藩、吳廷棟等切磋論道,著有《集義編》、《庸言》等,在當時產生過一定的社會影響。
羅惇衍

個人其它信息

羅氏政治思想保守,而為官端謹盡力,經常勸諫皇帝糾正時弊,多行善政,如請崇儉禁奢以節約財政開支、請令戶部減免京城貧戶鋪捐、請令戶部按正價統購南方漕糧以杜絕狡吏盤剝、請禁各地營兵勒索商戶、請查禁鎮江水勇入城詐稱公務橫行不法、請令各省不得變價提用儲備糧,請責成兵事結束後各州縣以利農勸耕為首務、請令各省水災地區撫恤流亡等等。鹹豐二年,他就日食的天象上疏指揭時弊(古人迷信,認為日食是君主有過失所致),吁告皇帝下旨“嚴飭廷臣改悔誘卸取巧之習,毋貪戀祿位,毋顧惜身家。事可行則行,毋泥成規;費可節則節,毋避眾怨;人可舉則舉,毋限資歷;法可改則改,毋憚更張。”他愛重賢才,經手舉薦的官員有林則徐、駱秉章、周天爵、曾國藩、倭仁、鄭敦瑾、袁甲三、吳廷棟、姚瑩仕、吳昌壽等。

相關事件

鹹豐七年(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羅惇衍正在鄉服孝,奉旨與同是在鄉服孝的太常寺卿龍元僖和工科給事中蘇廷魁出任督辦團練大臣,掌管廣州地區各縣反侵略民眾武裝的領導大權。鹹豐八年三月,在順德大良開辦廣東團練總局,做出一系統戰守部署,對牽制外敵發揮了作用。鹹豐十一年,英法軍隊撤離廣州,羅惇衍對太平天國、捻軍和各地民眾的武裝舉義,均竭力出謀獻策鎮壓。鹹豐三年,太平軍北伐將領林鳳祥、李開芳擊潰官軍防守線,挺進直隸臨洛關,京師為之震動。羅惇衍火速上書,詳細闡述京畿內外應當如何布防,官紳士民應當如何配合守護,糧草輜重應當如何籌劃調運,兵將應當如何調遣呼應。軍機處對他的建議十分賞識,委託他主持京城防務。鹹豐五年防務結束後,皇帝賜宴勤政殿,破格賞賜“福”字玉如意一柄。同治四年(1865年),捻軍擊斃清軍悍將、蒙古親王僧格林沁,馳騁數省,羅惇衍又保舉漢族將領李鴻章、左宗棠承擔“戡亂”重任,致使捻軍遭遇剋星,接連受挫,終至失敗。
同治十三年,羅惇衍病逝,享年60歲,朝廷賜謚“文恪”。

清史稿記載

羅惇衍,字椒生,廣東順德人。道光十五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十七年,督四川學政,召對,上以惇衍年少,語多土音,留不遣。二十三年,大考一等,擢侍講。累遷侍讀學士,轉通政副使、太僕寺卿。二十六年,督安徽學政,遷通政使。
三十年,文宗即位,應詔陳言,略言:“古帝王治天下,根源祗在一心,要在覽載籍,勤省察,居敬窮理,以檢攝此心。聖祖仁皇帝《御纂性理精義》,於存養省察、致知力行,以及人倫性命,皆有程途階級,其論君道,尤極詳備。惟在皇上講習討論,身體力行。世宗憲皇帝《朱批諭旨》,於臣工奏摺,指示得失,明見萬里。皇上幾暇,日閱一二事,凡督撫陳奏,如能深謀遠慮,措置得宜,即予以褎答;若有飾詐懷私,亦為之指示,庶大吏皆知警戒。他若《御纂資政要覽》、《庭訓格言》諸書,皆本心出治,一以貫之。伏願皇上法祖以修己,推而知人安民,皆得其道。”又請諭部院大臣各舉所知,備京卿及講讀之任;敕直省督撫、提鎮、學政皆得犯顏直諫,指陳利病,無所忌諱,藩臬亦許密封由督撫代為呈奏。疏入,上嘉納之。鹹豐元年,疏陳風俗侈靡,民生日困,請崇儉禁奢,以蓄物力。二年,署吏部侍郎,授左副都御史。
三年,擢刑部侍郎,仍兼權吏部。時軍需孔亟,戶部令京師商民以賃舍金一月納公家,惇衍以為非政體,疏乞明定限制。又疏薦廣東在籍給事中蘇廷魁等任籌軍餉。江寧既陷,寇氛復溯江上犯,惇衍疏請敕曾國藩練楚勇,自湖南移駐武昌,杜賊窺伺荊襄;蘇廷魁募粵勇援江西;袁甲三回河南防捻匪,並會同已革兩廣總督徐廣縉募新兵堵御鳳、潁,遏賊北竄諸路;多被採納。命隨同惠親王巡防京師,調戶部。五年,以父憂歸。
七年,英吉利兵攻陷廣州,八年正月,命惇衍及在籍太常寺卿龍元僖、給事中蘇廷魁為團練大臣。十年,款議定。十一年,召來京,擢左都御史。
同治元年,兩廣總督勞崇光被劾任用非人,調度乖方,命惇衍偕廣州將軍穆克德訥按治,崇光坐罷。遷戶部尚書,疏言:“吏治日壞,當獎廉懲貪。四川總督駱秉章、湖北巡撫嚴樹森、山西布政使鄭敦謹、山東按察使吳廷棟,清操較著,請獎之,以勵其餘。”又疏言:“皇上求賢若渴,應詔者寥寥,即有登諸薦牘者,或由他省督撫保舉,必待本省給咨,始能赴部,非所以示虛懷延攬之道。且但令封疆大吏保舉,而未及京卿,恐馴致外重內輕,不可不防其漸。內閣、六部、九卿等朝廷重臣,素所親信,必俾其各舉所知,眾正盈廷,然後可反危為安,轉亂為治。請不必限以時日,拘以人數,但有操守廉潔,才猷卓越者,即許隨時疏薦。倘所舉之人,將來或犯貪污,罪其舉主。”二年,兼署左都御史。
四年,兼管三庫,署翰林院掌院學士。伊犁參贊大臣聯捷、御史陳廷經先後論劾“陝西布政使林壽圖沉湎於酒,巡撫劉蓉未諳公事,舉劾悉聽壽圖”,及“蓉疏奏失體,漏泄密保”。命偕協辦大學士瑞常赴陝西按治。惇衍等為疏辨,僅以微過議處,吏議壽圖遷調,蓉革職留任。尋蓉復以他事罷,陝民為蓉、壽圖訟冤,總督楊岳斌以聞。惇衍等已回京復命覆奏,遂合疏言:“劉蓉秉性樸直,辦理甘肅潰勇,不動聲色,悉臻妥善。甘肅亂回竄擾,遣兵分布要隘,陝民以安。林壽圖身任勞怨,勤奮有為,惟參劾屬員,間有輕重失當,致謗毀紛興,而其廉潔之操,究不能稍加訾議。”詔蓉仍署巡撫,壽圖來京候簡用。六年,兼署工部。八年,以母憂歸。十三年,卒,諡文恪。
惇衍學宗宋儒,立朝正色,抗論時事,章凡數十上,無所顧避。著有《集義編》、《百法百戒》、《庸言》、《孔子集語》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