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市

羅市

“花木之鄉”羅市鎮地處江西奉新縣的中部,距縣城32公里,距省會南昌100公里,屬丘陵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市
  • 總面積:122平方公里
  • 人口:1.4萬
  • 耕地:2.5萬畝
羅市概況,行政區劃,歷史沿革,榮 譽,旅遊資源,歷史名人,

羅市概況

山川秀麗,環境清幽,新開發的省級風景名勝區——蘿蔔潭瀑布群聞名遐邇。羅市土地富饒,資源豐富,自古以來是奉新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的主要集散地。全鎮有,山林9.7萬畝,其中竹林4.7萬畝,是全縣重要的毛竹基地和優質米生產基地,是全縣最大的花木基地.糧食生產量在一萬噸以上,毛竹年砍伐量25萬支。近年來,通過結構調整,花卉苗木己成為羅市的支柱產業。種植面積達12000餘畝.
羅市鎮工業主要是工藝玻璃、小水電和竹製品企業。現有工藝玻璃廠2家,年產值2000萬元;小水電站5座,裝機1600千瓦;竹製品廠4家,年產竹地板5萬平方米,生產的金魚缸、燈具等工藝玻璃製品行銷全國各地,出口國外.
羅市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轄區通訊、供水、供電設施配套,教育、衛生、文娛設施齊全,投資環境良好。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羅市的旅遊業、花卉苗木產業、工藝玻璃製造業、毛竹加工業將發展成為羅市鎮四大經濟產業。

行政區劃

全鎮有羅市、田背等2個居委會,港下、蘭田、店前、竹溪、梧岡、冶城、河南、巴源、坪上等9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奉新縣(羅市鎮)春秋時屬吳,戰國時屬楚,秦屬九江郡,漢初屬豫章郡。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置海昏縣,和帝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分海昏置建昌縣,靈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分海昏、建昌兩地,設定新吳縣,縣治在今會埠故縣,屬豫章。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縣衙由故縣遷至馮川。南唐保太元年(公元973年)吳把帝位讓於唐,唐嫌“吳”字,遂改新吳為奉新。
1949年7月8日,奉新解放。
1958年前屬南昌專區管轄。
1959年1月始劃歸宜春地區管轄。
1996年3月19日,撤銷羅市鄉,設立羅市鎮(贛民字[1996]50號批覆)。
2000年8月宜春撤地設市,仍轄奉新縣。

榮 譽

2006年獲江西省"花木之鄉"榮譽稱號

旅遊資源

江南第一瀑布群---蘿蔔潭瀑布群:
位於羅市鎮店前村境內的蘿蔔潭瀑布共有六瀑六潭,直線距離約500米。瀑布或寬或窄,疊飛而下,如少女浣紗,似白練長垂,如銀河倒懸,仿佛玉帶當空飛舞,水聲如雷,轟鳴作響,山谷震動。潭形或圓或扁,形狀各異。瀑心重簾處,二石聳立,一方一尖,方如玉皇大印,尖似飛來金塔。潭水澄澈如鏡,兩岸青山倒映水中,雲霧繞崖,彩虹變幻,氣象萬千。山澗兩側異樹盤踞,滿目蔥蘢,奇花竟放,清香撲鼻,令人心曠神怡。

歷史名人

千古音韻第一人——陰幼遇
元朝初朝,羅市鎮陰村曾建有一座聚德樓(又名招賓館)。這座樓里,曾誕生了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音韻類書。該書的作者陰幼遇,為完成這部不朽的著作,在這座樓里嘔心瀝血十多年。
陰幼遇,字時夫,一作時遇,奉新縣羅市鎮陰村人,約生於宋鹹淳四年或五年(1267年或1268年),其父陰應夢是游 十年的進士,做過朝廷官員,後因南宋朝政日益腐敗,奸臣賈似道專權,便辭官帶著家眷回到家鄉,在家鄉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偉的聚德樓,從此以讀書自娛。陰幼遇從小聰穎好學,才智過人,8歲便考中了九經童科。也就在陰幼遇考中九經童科的二、三年後,南宋為元所滅。或許是為了表明他們忠於宋室,從此,陰幼遇一家人中再也沒有誰出去應考或做官了。
陰幼遇平時沒有事,喜歡待在聚德樓的書房裡翻閱藏書,一天,他在翻閱前人留下的有關音韻方面的著述時,覺得這些著述都不太全面,便萌發了編一部比較齊全的“音韻”類書的念頭。
為編好這部書,他很快開始做詞藻和典故的歸類工作,頓時,他書房裡的桌子上,凳子上,几子上……到處都堆放著一疊疊的卡片。
一天,陰應夢登上樓來,走進陰幼遇的書房,見屋裡擺滿了重重疊疊的紙片,感到非常驚異,便問幼遇:“你這是在搞什麼名堂?”陰幼遇滿懷信心地回答說:“我準備編寫一部按韻編排的類書來,現在正在積累資料,做詞藻和典故的歸類工作。”陰應夢聽後,笑著搖搖頭,便走出了書房;他不相信兒子能完成這項巨大工程。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了解之後,便深深地為陰幼遇堅韌的治學毅力和頑強的拼搏精神所感動,不但完全相信陰幼遇能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積極給予指導和支持。陰應夢為陰幼遇籌劃說:“造屋子的,必須先有工具;燒陶瓷的,必須先有模子;著書立說,也是同樣道理,必須先有個準則。因此,我給你設計了一套‘凡例’,作為你編好這部類書的依據。”陰幼遇在父親的指導下,孜孜不倦地幹了整整30年,終於完成了這部書的編纂工作。全書共二十卷,上涉群經,下包諸子。
書編成後,陰幼遇的三哥陰幼達認為書中蒐集的典故,並不是每個讀書人都能一看就懂的,於是便又給書隨字注釋,以備觀鑒。這樣,這部類書就更齊全和完整了。
最後,到了該給這部書取名了。有個書客建議道:“就請題名為《韻府群玉》吧!”陰幼遇的父親聽後,臉上微露難色,便問道:“您取的這個名兒,到底是什麼含義呢?是說這部書編得象圭璋璜璧一樣可貴呢?還是說這部書里所蒐集的詞藻、典故本身象圭璋璜璧一樣可貴呢?假如屬於前一種含義,實在是不能稱望,假如屬於後一種含義,那么這個名字是取得再好也不過了。”客人笑而不答,於是書名客這么定下來了。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陰應夢為《韻府群玉》寫好了序言。可是韻書正式出版時,陰應夢竟不幸去世了,陰幼遇非常悲痛,他在書中的自序里寫道“是編敬遵先子‘凡例’,刻意纂集,幸績於成,書成而失怙,痛哉!”表達了對他父親的深切悼念。
《韻府群玉》問世後,得到了歷代文人學士的推崇。元代翰林滕玉霄說這部書“經史子傳鬼獵靡遺,是又能以有窮之韻而寄無窮之事,亦奇矣!”認為此書蒐集材料,廣博無遺,浩如煙海,不禁漢為觀止;元代另一翰林趙子昂評價說:“上涉群經,下苞諸子,賢於回溪史韻多矣!”明陳文燭認為“備天地之大觀,為藝林之珍品”。都是說它廣博可貴。清朝康熙年間張廷玉等人奉旨修撰音韻巨著《佩文韻府》時,將《韻府群玉》全部抄入。乾隆年間修編《四庫全書》時,《韻府群玉》又被收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還說:“然而元代押韻之書,今皆不傳,傳者以此書為最古。世所通行之韻,亦即從此書錄出”。
《韻府群玉》在元、明、清時,一直是作“近體詩”者押韻的依據,它在音韻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古代文化寶庫中一份極其珍貴的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