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宅村

羅宅村

萬市鎮羅宅村地處杭州市富陽區西部,距富陽市區57公里,屬浙西低山—丘陵區,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溫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氣溫16.1℃,多年平均降雨量1480㎜。羅宅村由原羅宅、三村、吉龍三村合併而成,羅宅村現下轄14個村民小組,共423戶農戶,人口1345人,村域面積12.8平方公里,山林面積12426畝,耕地面積1244畝。縣道萬牧線,羅洪線穿村而過,屬南安的集鎮中心村,集鎮上分布有超市、商店、郵電、信用社、醫院、學校等基礎設施和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羅宅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下轄地區:羅宅村、三村、吉龍
  • 政府駐地:羅宅村
  • 電話區號:0571
  • 郵政區碼:311406
  • 面積:12.8平方公里
  • 人口:1345人
  • 方言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龍羊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龍馬古道、前山步行道
  • 車牌代碼:浙A
村情介紹,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村情介紹


羅宅村地理區域優勢明顯,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是城市養身休閒的理想去處。近年來,羅宅村以中心村建設為契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開展百千整治,實施道路硬化、路燈亮化、環境美化、衛生潔化、溪堤整治、污水處理、飲用水工程、農居點工程等各項民生工程,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村莊變得更加美麗,社會更加和諧。羅宅村堅持以科學發展為忠旨,著力打造生態、文明、休閒的旅遊型鄉村,為廣大村民提供一個舒適、祥和、溫馨的宜居家園。
羅宅村的新農村建設得到了各級部門的肯定,先後獲得杭州市衛生村、杭州市“十一五”人口計生工作先進單位、富陽市文明村、富陽市檔案示範村、富陽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富陽市無邪教村、富陽市平安村、富陽市信用村、富陽市農村信息化示範村、富陽市生態村等榮譽稱號。
杭州市富陽區萬市鎮羅宅村

建制沿革

羅宅,為原南安鄉政府所在地,地處富陽區西北部邊陲,西、北與臨安僅隔一座浮雲嶺,南與桐廬毗鄰。民國初,為新登縣嶺西區南安鄉。民國後期,稱龍門鄉。

行政區劃

由原羅宅村、三村、吉龍三村合併而成

地理環境

衛星地圖
羅宅村

歷史文化

羅宅老街
《徐霞客遊記》浙游日記 曾記錄過途中羅宅經過
“初四日 雞鳴作飯,昧爽西行。二里,過橋,折而南又六里,上乾塢嶺。其嶺甚坦夷,蓋於潛之山西來過脈,東西皆崇山峻岭,獨此峽中坳。過脊處止丈余,南北疊塍而下,皆成稻畦。北流至下圩橋,由青山入苕;南流至沙宕,由新城入浙,不意平陀遂分兩水。其山過東遂插天而起,曰五尖山。(五尖之東北即新嶺矣)。循其西麓,又五里過唐家橋,則新城北界也。白石崖山障其南。遂循水西南行,五里為華龍橋,有水自西塢來合。過橋,南越一小嶺,二里至沙宕,前有一石樑跨澗,曰趙安橋,則入新城道也。由橋北西溯一澗,沿三九山北麓而入後葉塢。“三九”之名,以東則從趙安橋南至朱村,北則從趙安橋西南至白粉牆,南則從白粉牆東南至朱村,三面皆九里也。由後葉塢九里至白粉牆,為三九山北來之脊。其脊亦甚坦夷,東流者由後葉出趙安橋,西流者由李王橋合朱村,此“三九”所以名山,亦以水繞無餘也。白粉牆之西二里,為羅村橋,有水自北來,有路亦岐而北,則新城道也。循水南行里許,為缽盂橋,有水西自龍門龕來。〔龕有四仙傳道嶺,在橋西四里,乃於潛境。〕由橋北即轉而東,里余復折而南。其地東為三九,西為洞山,環塢一區,東西皆石峰嶙峋,黑如點漆,丹楓黃杏,翠竹青松,間錯如繡,水之透壁而下者,洗石如雪,今雖久旱無溜(即流水),而黑崖白峽,處處如懸匹練,心甚異之。二里,渡李王橋,遂至洞山之東麓。”

風景名勝

龍馬古道: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歷游此地,故有通往臨安、於潛方向的東坡古道、霞客古道,而起源於龍門橋至馬嶺關的龍馬古道,連線著東坡古道和霞客古道。在遠離河道水路的邊遠山區,龍馬古道是人們生存的主要陸路通道,淳安、建德、桐廬、分水與臨安、於潛、餘杭等地往返行人、挑腳人,羅宅街、龍馬古道是必經之路。由於羅宅恰好處在古道的中間點,往來的客人均到此歇腳、吃飯、宿夜。由此,羅宅雖然偏僻,但街市早已形成。
龍馬古道古時稱“上通徽嚴,下達寧越”。不僅是人們的經商通道,抗戰時期,堪稱軍事要道。國民黨一九二師曾在此安兵紮營,設炮台三座。使分水、新登等地日寇聞風喪膽,不敢越馬嶺半步,折回改走它道。1939年3月,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周恩來從金華前往浙西行署駐地西天目,出於安全考慮,走的是從淳安、建德、分水,至新登、龍門鄉翻越浮雲嶺進入於潛,安全抵達目的地。
前山步行道:長1100米、寬2米的景觀步行道,沿途建設3處涼亭、1座廊橋
羅宅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