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位於
湖南省辰谿縣東南100公里,長約25華里,共有90峰,屬雪峰山脈,主峰海拔1378.7米,為辰谿縣最高峰。相傳隋唐時期,羅翁山高道羅公遠之子在此峰修道,故得羅子山之名。從山巔俯視山谷,近處一片綠海,遠處雲霧茫茫。晴天,站在主峰,滔滔沅江、村莊田園一覽無遺。
結構風貌
從黃溪口出發,一到羅子山界,似乎到了仙境。這裡林木森然,蒼松成屏,翠蓋蔽空,群峰隱落於雲霧半空。山風吹過秀竹婆娑,滿山筍老都成竹,一路花草光是茶。
景觀
羅峰
羅子山境內群山環抱,最高峰稱羅峰,海拔1378.7米,是全縣海拔最高的山峰。羅子山主峰,常在雲霧
中。晴日主峰鶴立雞群,別有風趣。清晨可觀日出,看雲霧冉冉映山峰,眼底空濛天四圍。瑤鄉人民盛傳,三國初期,關雲長奉諸葛亮之命平蠻,駐兵瑤鄉,並登羅子山賞景。瑤鄉人民對關公崇信,故在主峰建關聖殿,爾後羅公遠之子在此修道。明代中葉,辰溪、漵浦、黔陽三縣佛教信士,又在羅子山主峰建一佛庵,名樵雲庵,但在山門外仍保留關聖殿。古時羅子山巔樵雲庵和山半覺庵,常有僧尼住庵,法會期香客如雲,香菸繚繞。
隋唐時期,五溪名道羅公遠之子曾在此修過道,念過經,故又稱羅公山。羅峰山位於辰溪、漵浦、中方三縣交匯之地,居高鄰下,占地勢之利。立於山峰之巔,極目遠眺,可攬勝三縣之風光,可觀東升之旭日,可望茫茫之雲海。那群峰層巒疊翠,鬱鬱蔥蔥;那雲海色彩斑斕,霞光萬丈;那梯田層層疊疊,蜿蜒逶迤。遠眺近看,萬般景致盡收眼底,美不勝收。雲霧繚繞的大小山頭,纏綿著,親吻著,難捨難分,若隱若現,明朗朗的山色與金燦燦的霞光柔美地交融在一起,宛如人間仙鏡,見情此景,也許你會禁不住地由衷感嘆,此景只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見?因此羅子山也就有了仙山之美稱了。
羅峰寺
羅峰寺又名樵雲庵,座落於羅子山主峰羅峰山頂上,飛檐翹角,項著藍天,俯視眾山,吸天地之靈氣,是辰溪、漵浦、中方三縣香火最旺盛的佛教聖地之一。相傳三國時期,關雲長奉孔明之命平蠻,駐兵瑤鄉,並登羅子山賞景。後來瑤鄉人民處於對關公的崇信和敬仰,為了緬懷這位三國名人,便在主峰之巔建關聖殿。明代中葉,辰、漵、黔三縣佛教信士又在主峰建一佛庵,名羅峰寺,並在山門外仍保留關聖殿。
離寺廟300餘米處的山頭上有一水井,深不可測,泉水清澈,汩汩流淌,冬暖夏涼,甘甜可口,據說附近百姓有什麼三病兩痛,都要去那裡喝點水,只要喝上三口便可治癒。水源旺盛,無論你挑多少桶水,水位都維持不變,當地百姓稱之為仙水。羅峰山上的水質極為細膩,高山有好水,一方山水養育一方人,從羅峰山走出的女子個個清秀亮麗,水色極佳。同時,山水也孕育了他們清脆的歌喉,進入瑤鄉,那滿寨滿山的山歌聲,如同那香甜可口的米酒,準會醉倒你。
現在每年農曆的2月18、6月18、9月18是羅峰寺的法定廟會日,每逢此日,周邊十里八鄉的善男信女和慕名而來的遊客雲集於此,燒紙進香,祭拜神靈,求子祈福,或觀景朝拜或對山歌打號子,熱鬧非凡,已成為瑤鄉一大景觀。
仙人谷黑水洞瀑布群
羅子山主峰之下形成三大峽谷,其中仙人谷長約4公里,水位落差高達500米,雄奇險峻。峽谷兩側崖壁高聳,怪石林立,古木奇樹隨處可見。涓涓溪流在深谷中跌跌撞撞地穿行,形成若干瀑布與深潭。每到峰迴路轉之處,先聞水擊深淵之聲,轟轟然如虎嘯雷鳴,隨見瀑布飛流直下,濺起潭中萬朵雪花,美不勝收。峽谷中的黑水洞,白練垂空,飛珠濺玉,石柱直立,姿態各異。古樸的農舍溢出縷縷輕煙,柔和的山風飄來陣陣花香,幽谷飛瀑,實乃人間仙境。
正是: 瀑布晴川飛綠雨,松花香粉落青台。
茲游不羨群仙會,共剪青雲作賦來。
仙人谷石舫
在仙人谷後山的茫茫林海中有一巨石,形似船舫,攀登其上,石面平整,可容百餘人。相傳此船乃一神仙劃來,被山間美景及瑤鄉情歌所迷,便停泊其間,久而久之,化作石舫。登上石舫,環顧四周,酷似綠色海洋,山風吹過山頭,泛出陣陣綠波。
羅子山水庫
位於沅水二級支流——水獺溪上游的
羅子山瑤族鄉桂林村境內,集雨面積40.6平方千米,總庫容1727萬立方米。
樞紐工程包括:62.1米高的多種土質粘土心牆壩,長280米的左側岸槽式溢洪道,長416米左岸導流遂洞,長210米的右岸輸水遂洞和2×250千瓦的壩後電站。渠道工程有:7千米的總乾渠,4千米的左乾渠,在總乾渠末端建有2×630千瓦的新田坪跌水電站,在左乾渠末端已建成裝機1×250千瓦的羅水三級電站。1990年至1994年,實施羅子山水庫“以線代渠”灌區配套工程。水庫可灌溉黃溪口區沅水右岸的6個鄉鎮。至2002年,羅子山水庫工程累計挖填土石方128.3萬立方米,乾砌石0.7萬立方米,漿砌石1.2萬立方米,澆灌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1.9萬立方米,投入工日246.9萬個,累計投資1825.74萬元,其中國家935.53萬元,當地自籌890.21萬元。
千株古松長廓——龍脈松景觀
離羅子山瑤族鄉政府1.5公里,位於玉虎嶺村境內,沿村後的山脊整齊排列三千餘米的一排古松樹,樹齡150年左右,大小1400餘株,遠眺似臥龍之脊,起伏綿延,近看則千姿百態,爭雄鬥妍,景觀奇特,世間罕見。2010年省測繪局出版的萬分之一地形圖上,將該處景觀用特殊符號予以標註
杞木界團碑
杞木界因路兩邊長著諸多杞木而得名。瑤鄉山高谷深,行人上坡下嶺,十分艱辛。為方便行人有遮陽避雨歇息之所,瑤民自古至今籌資、獻工、獻料在交叉路口或山坳之處修建涼亭、供應茶水。涼亭多為精工木質建築,一般是十六根木柱落地,飛檐翹角,上蓋青瓦,路從亭中穿過,兩旁鋪設寬厚木板作凳,下有橫枋踏腳,後有橫靠倚背,四周植有松、柏等常綠樹。此類古涼亭羅子山鄉尚存有十餘處,其中以杞木界亭最負盛名。該亭位於羅子山、上蒲溪兩瑤鄉之間的山坳處,除供行人歇息外,還是蒲、劉、丁、沈、石、陳、梁七姓瑤人議事和處分違犯團規者之場所,因此又稱計議界。清宣統三年冬月,七姓瑤人首士等邀約齊赴杞木界涼亭,宰豬公議數款條規,立七姓瑤團碑。團碑條款為:“一議國稅必須早完,免差催促;二議境內不準打牌賭博、窩賊、停匪及停面生歹人,如犯者重罰;三議失盜者,不拘辰漵,只要是七姓報信者,人人齊心追趕,不要奸躲,若違者轉回座落,罰豬一頭;若境內出賊,宰豬治酒除滅,不有異言。”新中國成立前,曾在杞木界亭處按團規處罰,用柴火燒死違犯團規者3人。
瑤族文化樓景觀
瑤族文化樓建成於2007年,採用椿、楓、槲、槭、杉、松、梓七種木材加上花崗岩、玉竹石而修建的十四角三十二柱集亭台樓閣為一體的四層全木結構古典式標誌性建築,主樓基部鐫刻瑤族風情、生活習俗、勞動場景等圖案,樓內設有瑤族實物陳列室、圖片展覽室、資料保存室、放映室和圖書室。該樓建造歷時3年,是羅子山瑤族鄉為進一步弘揚民族文化、打造瑤族文化品牌、展示瑤族文化魅力和開展瑤族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
羅子山瑤族鄉生活著“蒲、劉、丁、沈、石、陳、梁”七姓瑤民,是“七姓瑤”的發源地,他們地處偏壤,環山而居,自成一統,繁衍生息。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民族習性,形成了獨特的瑤山“節俗文化”。過盤王節、趕廟會、打茶山號子、唱瑤鄉山歌、吹雙嗩吶等等都是瑤鄉獨具特色瑤族民族文化。
歷史記載
一、
清康熙初年,本籍舉人、號稱清初辰溪四大才子之一的米元倜,游羅子山,作《登羅公山》七絕詩。詩云:
直上白雲第幾重,紛紛曉露濕孤松。
自知不是神仙侶,空坐羅公九十峰。
二、
清道光年間《辰谿縣志》載:“樵雲庵,縣東120里羅子山頂。殿宇二重,俱鐵瓦,夏日可衣重絮,雷常掃殿,僧習以為常。清雍正年間,本邑文士米雲芳游樵雲庵,見景生情作詩:耿耿孤松立,閒閒野鳥飛,一聲空谷響,適見老僧歸。”
羅子山瑤族鄉
羅子山半山和山腳,散居著七姓瑤。他們尊崇遠古的祖先。盤王節是羅子山瑤鄉的傳統佳節。這一天瑤民集會舉行慶典,雙嗩吶伴奏,青年男女載歌載舞,盛況空前。瑤民愛唱山歌,他們在村子唱,在山上唱,在小溪邊唱,人走到那裡,歌聲就到那裡。瑤鄉山歌有勞動歌、幸福歌、愛情歌。拜佛的人還會唱拜佛歌,充分體現了瑤鄉的韻味。
規模
該鄉政府駐地位於辰谿縣城東南79公里。成立於1956年,1958年改稱公社,1982年恢復瑤族公社,1984年復稱瑤族鄉。全鄉平均海拔500米,鄉東南部的羅子山海拔1378.7米,是全縣最高峰,鄉因山而得名。全鄉總面積50.6平方公里,轄羅峰、岩坪、劉家壠、總山、玉虎嶺、桂林、
板栗坪、老屋場、黃金洞、百堰溪10個行政村,83個村民小組,1667戶,共6850人,其中瑤族4263餘人,占總人口的65%。
自然資源
該鄉是一個山區鄉,境內多高山深谷,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具有獨特的高寒氣候,非常適宜種植中藥材,羅峰、岩坪兩村在縣扶貧單位的扶持下,發展了1000多畝金銀花。
羅峰、岩坪兩村有豐富的錳礦資源。
該鄉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有千年南方紅豆杉群落;有豐富的錳礦資源;建有2000畝金銀花生產基地;有旖旎迷人的羅子山水庫,吞雲吐霧的黑水仙洞瀑布群,千株古松長廊景觀,“七姓瑤”議事古亭,可望三縣的羅峰古庵堂,高聳入雲的神仙石船和湘西縱隊起義與張玉琳匪部戰鬥遺址等豐富的旅遊資源。
境內野生支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富,常見的野生動物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小鯢、紅腹錦雞、黃腹錦雞以及穿山甲、竹雞等。植物有南方紅豆杉、銀杏、珙桐,1982年,境內發現全國罕見的大紅花油茶。
經濟發展
林業是本鄉重要收入來源。全鄉林地面積63863畝,活木蓄積量8.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4.4%,林木資料豐富,全鄉每年林業總收入50萬元,是辰溪東部重要林區,到2005年止,有鄉辦林場1個,有林地面積3500畝。
本鄉個體工商戶30戶,從業人員40餘人;2005年底全鄉外出務工人員超過1000人,金銀花、外出務工,林業是本鄉民眾收入的主要來源。2001年度國民生產總值518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452萬元,林業總產值50萬元,勞務輸出收入50萬元,人均純收入520元,2005年鄉鎮財政收入為158萬元,在全縣經濟發展中處於下等水平。
文化建設
羅子山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據“夢辭”的《九歌》序說:“昔夢國南部之邑,其谷信鬼而好詞,其詞必作歌樂鼓舞以東諸神。”由此衍生出的文體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有多種崇拜的祭祀方式和歌謠,茶山號子,栽田歌,山歌,雙嗩吶,吹木葉等多種文體活動,內容十分豐富。其中茶山號子在2007年被列為全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
全鄉有中學一年(含中心國小)村小7所,中國小在校學生1200多人,教師50餘人。1996年開始,國家和當地政府共投入150萬元,用於鄉中學(含中心國小)的校舍擴建及危房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