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羅子國又稱羅國,與荊楚同祖,是夏商時代羋部落穴熊的一個分支。據《漢書·地理志》應劭注和《水經注·湘水》等文獻記載,楚文王時將羅子國自枝江遷徙到羅縣一帶。
1957年,湖南省文管會對羅子國城遺址進行了小規模調查與試掘。
1985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岳陽市文物普查辦對羅子國城遺址再次進行了全面調查。
1992年底至1993年元月,岳陽市文物工作隊對羅子國城遺址進行了第三次考古調研和全面試測,並進行了小型試掘。
2008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對羅子國城遺址進行了複查。
2015、2016年,為配合羅子國城遺址文物保護規劃編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兩次對羅子國城遺址了進行科學發掘。
2020年,因羅子國城遺址保護利用設施項目建設,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羅子國城遺址小洲羅地點進行考古發掘工作。發掘面積約2500平方米。
遺址特點
綜述
羅子國城遺址整體略呈長方形,南面略向內凹。主要由城址區及外圍的聚落組成。據考古調查,城址區面積約為20萬平方米;外圍分布有小洲羅、小洲熊、雞公灘、馬頭曹等東周時期的遺址。城址東面護城河原系李家河,南、西三面護存河均保存較好,現存寬約5~10米,深淺不一,最淺處亦超過3米。北面城牆及西面大部城牆保存較好,牆基寬達14米,牆高3米,系用黃土分層夯築而成。城址內出土過石器、陶器、硬陶、青銅器等。
文化層
1992年12月~1993年元月,在城址西北隅開探溝一條,其底部清理灰坑1個,坑底至地表深約1.70米,可分三層堆積,第一層為耕土層,出土有繩紋筒瓦、板瓦殘片,以及豆柄、鬲足等,包含物中還有近現代瓷片等;第二層和第三層為文化層,清理了堆積厚約30厘米的板瓦、筒瓦層,並伴出鼎足、鬲足、豆柄以及礫石等遺物,並在底部清理灰坑一個出土的陶器組合為鬲、盂、豆、罐。鬲可分為大口、小口兩型,均通體繩紋,大口鬲與春秋中期襄陽山灣M7所出近同一致,小口鬲與春秋中期紀南城AI式鬲極為相似,罐與春秋中期岳陽閻家山M9所出幾乎相同,盂與春秋中期公安石子灘H6所出高度接近,豆與春秋中期I式豆幾近相同,據此判斷城址的建造年代應在春秋中期。
遺蹟
小洲羅位於羅子國城城址的北部,東、北兩面臨近汨羅江,南距羅子國城北城垣約250米。考古發掘發現了一批可能與制陶、制石等手工業活動相關的取土坑、陶窯和建築等遺蹟以及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灰坑、水井等遺蹟,並出土了一大批年代集中於春秋中晚期階段的陶器、石器等遺物。
文物遺存
羅子國城遺址出土遺物有筒瓦、板瓦、鬲、豆等陶器和印紋硬陶等。
研究價值
羅子國城遺址出土的大量春秋中期甚至更早時期的遺存,是湖南地區考古已發現的年代最早的一批典型楚文化遺存。該遺址還是楚文化大規模進入湖南的最早一處地點,可謂湖南被證實納入中原王朝治理體系的起點所在,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該遺址是已知研究羅子國歷史唯一的實物資料,對研究楚文化、湖湘文化、屈原文化等,都有重要的意義。
保護措施
2024年1月,入選湖南省第一批省級大遺址名單。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羅子國城遺址位於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屈原管理區
河市鎮古羅城村。
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屈原管理區政務服務中心開車前往羅子國城遺址,路程約16.1千米,用時約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