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佛洛斯特

羅伯特·佛洛斯特

羅伯特·佛洛斯特(Robert Lee Frost,1874年3月26日-1963年1月29日),美國詩人,曾四度獲得普立茲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伯特·佛洛斯特
  • 外文名:Robert Lee Frost
  • 國籍:美國
  • 出生日期:1874年3月26日
  • 逝世日期:1963年1月29日
  • 職業美國詩人
人物生平,文學成就,

人物生平

羅伯特·佛洛斯特1874年3月26日生於美國西部舊金山。他11歲喪父,之後隨母親遷居新英格蘭。此後,他就與那塊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佛洛斯特16歲開始學寫詩,20歲時正式發表第一首詩歌。他勤奮筆耕,一生中共出了10多本詩集。他一生歷盡艱辛和痛苦,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女)。成名後的弗羅斯特受聘於多所大學,經常外出讀詩和演講,“經常拖著病體疲憊不堪地回家。”他詩歌中常常出現與孤獨絕望死亡等關聯的意象如枯葉等。因此,佛洛斯特常常以凋零的玫瑰、乾枯的花朵等以喻體以映襯孤獨、悲哀、寂寞的內心世界。

文學成就

佛洛斯特的詩可分分兩大類:抒情短詩和戲劇性較強的敘事詩,兩者都膾炙人口。佛洛斯特的抒情詩主要描寫了大自然農民,尤其是新英格蘭的景色和北方的農民。這些詩形象而生動,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深受各層次的讀者歡迎。
他的詩歌語言質樸、清新、近乎口語化,但折射出真理的光輝。這與他詩歌中大量使用的比喻是分不開的。他說過:“詩始於普通的隱喻,巧妙的隱喻和高雅的隱喻,適於我們所擁有的最深刻的思想。” 他還說過:“我發現自己對詩歌還有不少談論,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談隱喻,即指東說西,以此述彼,隱喻的歡欣。詩簡直就是由隱喻構成的。”
他的敘事詩一般都格調低沉,體現了詩人思想和性格中陰鬱的一面。佛洛斯特的世界觀是比較複雜的,他把世界看成是一個善與惡的混合體。因此,他的詩一方面描寫了大自然的美和自然對人類的恩惠,另一方面也寫了其破壞力以及給人類帶來不幸及災難。佛洛斯特詩歌風格上的一個最大特點是樸實無華,涵義雋永,寓深刻的思考和哲理於平淡無奇的內容和簡潔樸實的詩句之中。這既是佛洛斯特的藝術追求,也是他成功的秘密所在。
他創作了許多流傳的自然詩篇如〈雪夜在林邊停留〉(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美景易逝〉(Nothing Gold Can Stay)、〈荒野〉(Desert Places)、〈既不遠,也不深〉(Neither out Far nor in Deep)及〈未走之路〉(The Road Not Taken)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