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先

羅中先

羅中先,男,漢族,1947年2月生,貴州貴陽人,西華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教授,重慶大學、四川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曾任任西華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主要從事機電控制及自動化的教學和研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中先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47年2月
人物簡介,科研成就,個人榮譽,個人經歷,教育理念,

人物簡介

羅中先,男,漢族,1947年2月生,貴州貴陽人,西華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教授,重慶大學、四川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1969年2月參加工作,1981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華大學(原成都農機學院)機制專業畢業。曾任任西華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2009年2月由於年齡原因不再擔任,現任政協四川省第九屆委員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科研成就

主要從事機電控制及自動化的教學和研究,承擔4項國家863課題、教育部重大教育科研項目“21世紀普通工科院校人才素質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及實踐”及多項省科技廳重點課題,參與教育部重大教育科研“21世紀初教學改革指南(工科類)”編寫。

個人榮譽

曾獲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各一項,中國機械工程科學與技術二等獎一項。是四川省863/CIMS專家組專家;四川省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高等教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高校製造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產學合作教育協會理事;四川省科技顧問團顧問;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006年1月增補人四川省政協委員。

個人經歷

1982年畢業於四川工業學院機械工程系後留校任教;
羅中先羅中先
1982.07~1992在四川工業學院機械系任教,其間1986~1988在英國UMIST留學,從事“柔性製造系統的計算機模擬”方面的研究,歷任四川工業學院機械系系副主任、教務處副處長、院長助理;
1992~1996.09,任四川工業學院副院長,分管教學和學科建設;
1996.10~2003.04,任四川工業學院院長;
2003年4月16日,經教育部和省政府批准,四川工業學院和成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正式合併組建為西華大學後,9月19日,四川省委、省政府任命羅中先任西華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2005年羅中先作為四川省高等教育管理一把手,受派赴美國哈佛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學習培訓,並任臨時黨支部委員;
2003.09~2006.10,任西華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2006.10~2009.01,任西華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2009.2~至今任四川省第九屆委員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教育理念

高校教育重視辦學理念
“大學某種程度上講就是一種環境。學生和老師應該經常思考我為什麼在這兒、在這兒應該怎樣?”羅中先認為,目前中國的高校教育越來越強調辦學理念。學生進入社會要立足創業,綜合素質是非常重要的。“人的素養是後天養成,所以一所學校的氛圍如何很重要,會對學生的未來產生很大的影響,對處在轉型期和全球化環境中的青年學子尤其如此。西華現在也在不斷地探索。”
西華大學努力實踐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融入創新人才培養過程,堅持內涵發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育具有西華特色的校園文化和大學精神。“‘求是、明德、卓越’是西華校訓,反映一種辦學理念的認識。我們希望形成‘慎思、篤行、進取’的校風,培育學生‘知難而進、自強不息的一種人生追求的精神。’”羅中先進一步解釋說,校訓中“求是”是“天道”;“明德”是“人道”;“卓越”則是一種精神。
“創新學分”
作為第一個非教育部大學主辦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亞洲預選賽,羅中先認為這將對整個西華大學的校園氛圍有擴散和輻射效應,更能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學習,以及對未來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多選擇的平台。“因為在當前教育生態環境中對人才培養的實踐顯得尤為重要。同時也應該關注的是開放辦學促進發展。無論一所什麼樣的大學,人才的培養既是本土化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國際化眼光的特點。”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西華大學一直對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給予高度重視,結合社會實踐,為學生提供展現自己才華、培養創造性思維、組織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的平台,形成有利於學生有序競爭、和諧發展、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我們有創新學分、每年的社會實踐和科技文化藝術節。”羅中先說,幾年來,學校不斷對學分制進行完善,“學分制應努力為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設計和規劃提供多種選擇。對此學校仍在不斷探索,”羅中先強調說,創新學分所占比例儘管還不大,“但這是一種導向,是體現學校引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拓寬視野的一種導向。”
“二課堂”是有益補充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西華大學一直對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給予高度重視,校方每年都會拿出10萬元的經費完全由學校團委掌握,用以實現學生社會實踐的一些構想和計畫,為學生提供展現自己才華、培養創造性思維、組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的平台。“現在的企業、單位最重視的學生素質中,‘團隊精神’一般都排在前三位。”羅中先說,面對尚未擺脫應試教育的基礎教育和獨生子女一些獨特成長環境,大學教育應有一些對應措施。“我認為以自我為中心和個性張揚是不同的。學校的第二課堂,包括這次的ACM
競賽,都要培養團隊精神。一個學生某方面再優秀,也必須學會怎樣與人相處。”
據羅中先介紹,西華大學的社團活動都由學生自主管理,學校作好巨觀指導和幫助。“一、二課堂間其實是互動的,相互滲透。”他說,學生可將在一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在二課堂中進行實踐,同時,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又可以激勵學生更加主動地在一課堂中進行學習。“二課堂是對一課堂的有益補充。記住比爾·蓋茨對大學生的那句忠告是有益的:無論怎樣,首先要完成學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