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高約40-70厘米。根狀莖直立,密被深棕色、披針形、先端鑽狀,邊緣具鋸齒鱗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纖維鱗毛蕨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綱:薄囊蕨綱
- 目:水龍骨目
- 科:鱗毛蕨科
- 屬:鱗毛蕨屬
- 種:纖維鱗毛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特點,主要價值,植物名錄,
形態特徵
Ching: Fraser-Jenkins in Bull. Br. Mus. Nat. Hist. Bot. 18 (5): 342. 1989, pro parte.
植株高約40-70厘米。根狀莖直立,密被深棕色、披針形、先端鑽狀,邊緣具鋸齒鱗片。葉簇生;柄長10-15厘米,基部密被鱗片,鱗片褐黑色、狹披針形、先端鑽狀,扭曲,向上鱗片漸稀疏;葉片披針形,羽狀漸尖頭,基部狹縮,長約30-55厘米,中部寬15厘米,二回羽狀;側生羽片約25對,近水平開展,互生或近對生,彼此相距約2厘米,披針形,漸尖頭,基部最寬,幾無柄,中部的長約7厘米,寬約1. 5厘米,向基部數對羽片漸縮短,基部一對羽片長僅3厘米,羽狀深裂;小羽片14-16對,略斜展,彼此以狹間隔分開,長約1厘米,寬3-4毫米,長圓形,圓鈍頭或平截,略有鈍牙齒或波狀,兩側近全緣,略反折。葉乾後薄紙質,棕黃色;背面葉脈略可見,羽片背面有淡棕色鱗片,上面近光滑,葉軸下部背面的鱗片褐色,披針形,上部的棕色,並被棕色纖維狀鱗毛,羽軸上面光滑,下面疏被鱗毛。孢子囊群圓形,生於葉邊與中脈之間,囊群蓋圓腎形。染色體n=82。
生長環境
生針葉林下,海拔2800-4000米。
分布範圍
產四川(西部、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尼泊爾、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也有。
物種特點
本種是中國一喜馬拉雅成分,主要分布於東喜馬拉雅和中國西南部的高山。因其無融合生殖,種內的變化甚大。著者在秦仁昌先生指導下完成《西藏植物志》時,曾借閱了印度標本,其葉柄基部鱗片褐色或近於黑色,狹披針形,並常扭曲。在檢查了產於雲南、四川高山的大量標本之後,認為上述這一特徵可以作為確定本種的依據。Fraser-Jenkins(1989),將本種作為Dryopteris pulcherrima的異名是不妥當的。後者分布於中國北部的河南、陝西等地,其特徵是側脈大多數單一,少有分叉,葉柄鱗片不扭曲,可以區別。
主要價值
來 源:為鱗毛蕨科植物纖維鱗毛蕨的根莖。
功 效:清熱平肝、解毒殺蟲、涼血止血。
主 治:用於預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膜炎,用於治療各種蟲積腹痛症,用於紅崩白帶、刀傷出血諸症。
性味歸經:苦,微寒。入肝、肺、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6一12克,水煎服。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考 證:始載於《西藏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