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一十五》是清代的畢沅創作的編年體通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續資治通鑑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續資治通鑑
- 文學體裁:編年體通史
- 作者:畢沅
原文,譯文,
原文
初,吳國公①至婺州,召見濂。及②克處州,胡大海薦基等四人,即遣使以書幣征之。時總制孫炎先奉命聘基,使者再往反③,不起。炎為書數千言,陳天命以諭基,基乃與三人者同至。人見,吳國公甚喜,賜坐,勞之日:“我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紛爭,何時定乎?”溢對曰:“天道無常,惟德是輔。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公稱善。
基陳時務十八事,且言:“明公因天下之亂,崛起草莽間,尺土一民,無所憑藉,名號甚光明,行事甚順應,此王師也。我有兩敵:陳友諒居西,張士誠居東。友諒包饒、信,跨荊、襄,幾天下半;而士誠僅有邊海地,南不過會稽,北不過淮揚,首鼠竄伏④,陰欲背元, 陽則附之,此守虜耳,無能為也。友諒劫君而脅其下,下皆乖⑤怨;性剽悍輕死,不難以其國嘗人之鋒,然實數戰民疲。下乖則不歡,民疲則不附⑥,故漢易取也。夫攫獸先猛,擒賊先強,今日之計,莫若先伐漢。漢地廣大,得漢,天下之形成矣。”
①吳國公:即朱元璋。
②及:到…時候。
③ 反:通“返”。
④伏:躲藏。
⑤乖:違背,不協調。
⑥附:歸附。
⑦至:極好的。
譯文
先前,吳國公到婺州的時候,就召見了宋濂。等打下了處州,胡大海推薦劉基等4人給吳國公,吳國公就立刻派遣使者去下詔書,賞財寶,傳召4人前來。當時的總制(官名)孫炎之前就奉命去聘請劉基,等使者再去的時候,劉基回復使者說不去。孫炎又給劉基寫了封幾千字的信,表示是上天的意思,是命運的安排使皇帝要委你重任,劉基這才和另外三人一起到了建康。他與另外3人一起入宮覲見,吳國公十分高興,給他們賜坐,慰問道:“我是為了天下,才委屈四位先生前來,如今天下紛爭不斷,什麼時候才能安定下來呀?”章溢回答說:“上天的世道變化無常,只有德是輔助。不喜歡殺人的人能稱王天下。”吳國公稱讚好。
劉基陳述了當時的十八件實事,然後說道:“當初因天下戰亂,明公你從民間崛起,當初不過是個擁有一小塊地的平民,沒有什麼可依靠的。但你打著光明磊落的旗號,順應天命而行事,這就是王者的軍隊。我們有兩個敵人:西邊的陳友諒,東邊的張士誠。陳友諒的勢力,跨越了饒,信,荊,襄,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士誠卻只有靠海的地區,向南不超過會稽,向北不會超過淮揚,打的是游擊戰,躲躲藏藏,背地裡反元,表面上依附,這種只守不攻的敵人,是不會有什麼作為的。陳友諒劫持皇帝,脅迫臣下,大家都很恨他,而且他個性容易衝動,不在乎生死,也不在乎自己的國民陷入戰爭,但幾場戰爭打下來,早已民不聊生。他的臣下心懷怨恨,於是無心國事,人民怨聲載道,也不擁戴他,所以其實漢是容易攻克的。抓獸先抓厲害的,擒賊先擒強壯的,如今之計,莫過於先攻打漢。漢地寬廣,一旦得到了漢,就等於定了天下之勢。
【解釋】
(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至)好的
(伏)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