纁,拼音:xūn,黃而兼赤為纁。落日的餘輝的色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纁
- 拼音 : xūn
- 總筆畫 : 20
- 解釋:淺紅色
部首筆畫,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古籍解釋,
部首筆畫
部首:糹 部外筆畫:14 總筆畫:20
五筆86:XTGO 五筆98:XTGO 倉頡:VFHGF
筆順編號:55444431254312114444 四角號碼:2293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E81
基本字義
2、古通“曛”,黃昏的陽光。
詳細字義
xūn
<形>
淺黃紅色 [light red]
爵弁服纁裳。——《儀禮·士冠禮》
又如:纁裳(淺赤色的衣裳);纁襦(淺紅色的短衣);纁玄(淺絳色或黑色。古代以為象徵天地之色);纁幣(淺絳色的帛)
纁:《周禮·王之吉服》疏:“知玄衣纁裳者:見《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概取諸乾坤。’乾為天,其色玄;坤為地,其色黃。但土無正位,托位於南方。(南方)火色赤,赤與黃(合),即是纁色。”
纁,淺降也。從糸,熏聲。——《說文》
其篚玄纁璣組。——《史記·夏本紀》
天青黑,地黃赤。’青黑即玄色,黃赤即纁色也。——《周髀算經》
燈搖搖無定,焰纁黃。——《聊齋志異》
<名>
落日的餘輝。也作“曛” [afterglow]
王逸註:“纁黃,蓋黃昏時也。纁,一作曛。”
又如:纁黃(黃昏)
纁:鄭玄注《周易》則謂“黃而兼赤為纁” 蓋言之淺絳,赤絳色而微黃。
如:玄衣纁裳
玄、纁皆為華夏文化中的色彩名稱,玄纁二色最為神聖,因分別象徵天地故常並稱。
玄衣纁裳為漢代天子標配,凡冕服皆玄衣纁裳。“玄”“纁”兩色的搭配使用中,無論中國古制的色彩觀,抑或今人之色彩學皆可稱絕對搭配.後世多以玄衣纁裳為士之公祭服。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雲切,音熏。《說文》淺絳也。《爾雅·釋器》三染謂之纁。《書·禹貢》厥篚𤣥纁璣組。《周禮·天官·染人》夏纁𤣥。
又《冬官·考工記·锺氏》三入為纁。《注》染纁者,三入而成。《儀禮·士冠禮》爵弁服纁裳純衣。
又《集韻》呼運切,音訓。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