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囊外摘除或晶狀體外傷後,殘留的皮質和脫落在晶狀體後囊上的上皮細胞增生,在瞳孔區形成半透明的膜稱為後發性白內障。由於抽吸術、囊外術及超聲乳化術的日益推廣,後發性白內障也較為常見。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after cataract
- 就診科室:眼科
- 多發群體:有白內障手術史或晶體外傷史的人
- 常見發病部位:眼睛
- 常見病因:白內障術後殘留的晶狀體上皮細胞的增殖、遷移、纖維化生
- 常見症狀:白內障術後視力漸進性下降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白內障術後殘留的晶狀體上皮細胞的增殖、遷移、纖維化生是形成後發障的主要原因。可能增殖的細胞是立方形前部上皮細胞和赤道弓部具有絲分裂活性的細胞。晶狀體囊殘留的晶狀體上皮細胞在囊袋內表面增生以及從前部晶狀體囊切開口邊緣向人工晶狀體(IOL)視區前表面擴展。參與後發障的病理變化有:巨噬細胞介導的異物反應,眾多巨噬細胞融合形成異物巨細胞;晶狀體上皮細胞參與的創傷癒合反應;晶狀體上皮細胞在赤道部轉化為扁豆狀纖維,形成Sommerring環;後囊部晶狀體上皮延伸,形成纖維原細胞樣或者形成Elschnig珠樣。
臨床表現
1.矯正視力差;
2.後囊混濁並有厚薄不等白色機化組織,可有虹膜後粘連;
3.視力障礙程度取決於機化膜的厚度。
檢查
白內障術後視力漸進性下降,散瞳裂隙燈檢查可以發現後囊膜不同程度的混濁和增厚,同時排除眼底病變。
診斷
1.有白內障手術史或晶體外傷史。
2.後囊混濁機化。
3.視力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