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南縣東黃坨村東大約百餘米處有座石橋,自東向西橫跨於由北向南流的小青龍河上,名"繼善橋",是灤南縣域內現存最古老的石橋。
石橋始修於清雍正二年(1724),後又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清光緒十九年(1893)兩次重修。石橋長16.5米,9孔8墩,孔闊1.8米,墩高2.1米,青石結構,為橫樑式橋。橋的南北向通天梁及橋西洞壁上方各雕龍形飾物,雕工古樸大方,渾然天成,共有九個,頭北尾南,形態各不相同,據說這些是龍的九個兒子,龍之九子分別為:屓、螭吻、蒲牢、狴犴、饕餮、金吾、睚眥、狻猊、椒圖。龍生九子,性格各異。屓:性好負重,又名霸下;螭吻:性好望,又名嘲風、遁尾;蒲牢:性好吼;狴犴:性好訟,又名憲章;饕餮:性好食;金吾:性通靈不寐;睚眥:性好殺;狻猊:性好煙火,又名好坐、金猊;椒圖:又作椒塗,性好閒。安排龍之九子治水守橋,真可謂構思巧妙,巧奪天工。橋面兩側用圓頭方石柱及長方形石板構成護欄,石板與石柱、石柱與橋面榫鉚相接,從而使整個橋渾然一體,增強橋的穩固與實用的同時,並不影響橋的美觀。石柱高0.7米,每側各置欄板10塊,除南側一塊正楷陽刻"繼善橋"三個字外,其餘均刻花鳥及一些裝飾圖案,顯得古樸而統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繼善橋
- 長度:16.5 m
- 始建時間:清雍正二年(1724)
- 重修時間:清光緒十九年(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