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春水·冰心獎大獎書系:太陽鳥》是2014年8月1日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喬傳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繁星春水·冰心獎大獎書系:太陽鳥
- 作者:喬傳藻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4年8月1日
- 出版社: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 頁數:227 頁
- ISBN:9787534281174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內容簡介
《繁星春水·冰心獎大獎書系:太陽鳥》收錄了作家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其中既有描寫大自然純美風情的作品,也有描寫真實純樸的現實生活的散文。它們都是作家親近大自然、親歷生活的記錄。在邊地野霧茫茫的大森林:守林人的火塘邊、野象的足跡里、趕馬人的驛道上,都曾留下了作家的足跡。在作家筆下,遙遠的邊寨,不單是冉冉炊煙讓人覺得親切,就連牛糞的氣味也會喚起讀者心頭仿佛在行旅之中回到故鄉的感覺。在這本集子中,我們可以反觀到一位老作家融入自然和生活的最真切欣喜的感受和體驗,同時也帶給讀者面對生活堅強執著的力量。
“冰心獎”,一個美麗的文學夢想一份美好的童年事業,10位當代著名作家和新銳作家攜手奉獻,不說教的“作文書 範文”,讓孩子愛上閱讀喜愛寫作。
2014年,“冰心獎”迎來了創辦25周年,這是碩果纍纍的25年,為了紀念這美好的時刻,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隆重推出“繁星春水·冰心獎大獎書系”。這套叢書秉承了“冰心獎”一貫的溫婉、大氣的風格,甄選了10位曾經獲得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的當代著名作家和新銳作家。這些作家一直以一位為兒童寫作的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知疲倦地探索著的創作道路,為孩子傳遞著生命的感動。他們以各自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作品來描繪自己對兒童文學的理解和感悟,展現了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的豐富內涵和藝術水準,展示了兒童文學的魅力。同時也在孩子心間播種下一粒文學的種子,為他們熱愛文學、愛上閱讀、喜愛寫作鋪設道路,點燃希望,這也是“冰心獎”的創辦宗旨。
A.秉承冰心獎一貫的溫婉大氣風範
B.甄選當代極具影響力的兒童文學作家
C.呈現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的集體面貌
D.展現兒童文學創作的多樣風格
E.探索兒童文學寫作的不同道路。
冰心獎——用小桔燈點燃文字的夢想,指引熱愛文學的人們前行的道路。用愛散播下文學的種子,滋潤童年的心靈歲月,繁星永照,春水長流。
“繁星春水·冰心獎大獎書系”的作家和作品:喬傳藻《太陽鳥》、張影音《少年川川的故鄉》、韋伶《樹的屋子 綠人姐姐的綠色幻想世界》、彭學軍《風之子》、韓青辰《小證人》、李東華《麻煩天使》、唐池子《午後飛過天空》、左泓《兩個人的電影》、肖定麗《最後一隻天堂鳥》、蔣蓓《雲的南邊》。
作者簡介
喬傳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雲南大家教授,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作品《山野之魂》獲《兒童文學》創刊三十周年徵文散文類一等獎,《挑柴》獲冰心兒童文學獎,《醉麂》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散文集《太陽鳥》《一朵雲》《野猴》《文學的眼光》在台灣出版後,先後獲“台灣少年兒童最佳讀物獎”。散文《望天樹》《挑柴》《字的敬畏》《醉麂》入選中國小語文課本。
圖書目錄
雲之南
山野之魂
三棵樹
鐵心樹
打不死
黑頸鶴
雁鵝
牛背鷺
小清河的故事
彩雲三章
懶猴·山雞
象路
醉麂
哨猴
箭蜜
虎跡
鳥道
給大象錄音
岩蜂村
冷水岩
野猴
太陽鳥
森林黑土
黑閃
山地童話
挑柴
我的老師
一篇舊日記
字的敬畏
種花人手記
摘星星的路
我與寫作
後記
1964年,我大學畢業,留在中文系教書,教的又是寫作課。行內的朋友都知道,寫作課,這是重體力活,聰明的人幹上兩年差不多都會逃之夭夭。
我沒有逃。我像一棵樹似的種在這個崗位上了。
原因很簡單:我喜歡天底下的好文章,包括同學們寫的好句子、好作文。燈晨雨夕,我也閱讀了大量的名家名作,由衷地欽佩,會讓閱讀速度放慢。慢,讓我有了這樣的心得:經典作家筆下,一字一句,都是有所用心的;有時,就連標點符號也能發出聲音。這類例子,在魯迅、張天翼兩位先生的作品裡就有很多。另外,大作家起筆落筆時“不用技巧的技巧”也讓我深深著迷。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們都很熟悉,不知道是什麼緣故。文章開頭的兩句話,音樂似的總會縈迴在我的腦子裡,想忘也忘不了:“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單單是在文章開頭的第二個句子裡,就用“背影”兩個字拈出全篇敘寫的重點。就像畫家畫畫一樣,這也是一種“明淨”。面對我們習見的那些拖泥帶水的文字鋪排,朱自清筆法之“明淨”,真讓人開竅啊。
讀和寫,是一個積極的循環。好作品讀得多了,漸漸地也會在我們心裡湧現出表達的願望。
課餘時間,我學習寫作。1979年,《兒童文學》發表了我的散文習作《星星寨》,還獲了獎。這對於一個邊遠地區的普通作者來說,確實是很大的鼓勵。《兒童文學》對我有知遇之恩。從此,我和這家雜誌結下了不解之緣,與中國的兒童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有好些年,每逢寒暑假,逮到了機會我都會下到邊地,進到野霧茫茫的大森林。守林人的火塘邊,野象的足跡里,趕馬人的驛道上,都曾留下過我的身影。我的習作以散文為主。散文講究“親歷性”,講究生活實感。去到了遙遠的邊寨,不單是炊煙的氣味讓人覺得親切,,就連牛糞的氣味,也會在旅行者的心頭喚起回到故鄉的感覺。這時,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似乎一下打開了,腦神經變得十分敏感,一朵花,一片陽光,幾聲鳥啼,都會在我們的心頭留下“痕跡”。這些,‘痕跡”,常常凝聚成幾行簡短的文字出現在心裡,譬如:
長在石崖上的古松,大約早在松贊乾布時代。就在掙
扎求生了。
小鹿在山地上,啃著青草和陽光。
熱極了,我竟然能感覺出太陽光的重量。
風在開花的草灘上,整天玩著衝浪的遊戲。
等等,等等。
這些零零碎碎的文字片段,可算是創作手記吧,它們常常是不邀自至,倏忽閃現,弄得我手忙腳亂的,碎紙片上,火柴盒上,手背上,筆記本的空白處,都記得有。也有的時候,是在默默的注視中深印心底,“望天樹是瞄著當頂的太陽長成的”,這就是我在西雙版納密林第一次見到望天樹時的生活實感,後來,幾乎是一字不落地用到文章里去了。體驗是寫作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在表達效果上,常常會收到一種作家就在現場的真切感。
選入鄂教版國中語文課本的《望天樹》,就是在這樣的創作背景下完成的。我曾在一本書的卷首寫過幾句話:“真想變成一棵樹,生長在密密的大森林裡。為了少年朋友,我將記下青藤、野花、山溪編織的許多故事。”《望天樹》就是“許多故事”中的一個,寫於1992年,為系列散文《山野之魂》的第一篇,發表在1993年第六期《兒童文學》。這年,適逢《兒童文學》舉辦創刊三十周年徵文評獎,《山野之魂》獲散文類一等獎。
我很羨慕“倚馬萬言”的朋友,對我來說,文字的歷練過程,總的來說,是很辛苦的。就說《望天樹》的寫作吧,這篇散文篇幅不大,從頭到尾也就是一千多字,它在我的心裡卻擱了兩年多時間。大樹的整體形象有了,它的枝枝丫丫,包括樹皮上的花紋細節“一頭指向藍天,一頭順朝大地”也有了,可就是寫不出來。我在尋找一個適合於自己的寫作角度。我常常這樣想:天底下能寫文章的人多了去了,天底下的好文章多了去了。別人憑什麼要來注意你?別人憑什麼要從名著中移開目光來閱讀你寫的幾行文字?關鍵之關鍵,是要有一個新的角度,一個最能引爆作家生活積累的角度。唯有找到這個角度,在審美的山野里,我們始有可能創造出一小片屬於自己的風景。苦苦的尋求終於有了結果。有一天,我去拜訪一位林學家,談到望天樹時,他的話一下點醒了我:
“望天樹喜歡陽光,也耐受寒冷。”
這就是我在尋找的望天樹的性格。再高的大樹也是嫩芽長成的。望天樹的成長過程,不就像一些少年朋友嗎?不管你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不管你的生活境遇曾經多么優越。一個人從小到大,要經歷多少難以逆料的風雨啊。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次座談會上,金近老人說的幾句話,至今不敢忘記:成年人的冤假錯案有紀委平反,孩子遇到的冤假錯案,誰來平反呢?老人的話印在我的心裡。要知道,成長中的孩子還不會使用他們的話語權,稚嫩的心智最容易受到傷害,對他們來說,生活的陽光有時也會折斷,好端端的日子也會突然掉進陰影。這時,唯有這時,成長中的少年,要是每個人都能有一點望天樹的堅強和執著,該是多么重要啊。
老校長李廣田先生說過:“一棵樹,有時比一個人還可愛。”確乎如此。一棵樹,有時,也是我們很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