縬

縬,異體字: , 拼音cù,注音ㄘㄨˋ,簡體部首糹部,部外筆畫11畫,總筆畫17畫,繁體部首糸部,五筆86XDHT,五筆98XDHI,倉頡VFIHF,鄭碼ZHAK,四角23950,結構左右,統一碼7E2C,筆順フフ丶丶丶丶一ノ丨一一丨ノ丶フノ丶。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cù(ㄘㄨˋ)
1、縮。
2、絲織品的彩文。
UNICODE
縬字UNICODE編碼U+7E2C,10進制: 32300,UTF-32: 00007E2C,UTF-8: E7 B8 AC。
縬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縬【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1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六切,音蹙。縮也。
又縬紋也。《類篇》一曰繒文。
又《廣韻》《集韻》側六切,音。聚文也。或作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