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政治權力實踐與日常秩序:河南省南河市

縣域政治權力實踐與日常秩序:河南省南河市

《縣域政治權力實踐與日常秩序:河南省南河市的體驗觀察與闡釋》以縣為研究單位,以地方政治的實踐為研究對象和分析起點,研究縣域日常政治。作者通過對幹部、領導、關係、開會等日常政治中特定場景的實證分析,認為地方政治權力運作的實踐形態呈現為政黨“卡理斯瑪”支配形態。縣域政治呈現為結構與運作的二元化特徵,台前的“正式文本”與台後的“劇場運作”共同構成地方日常政治生活的全部。

基本介紹

  • 書名:縣域政治權力實踐與日常秩序:河南省南河市
  • 類型:地方政治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0474715
  •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作者:樊紅敏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246頁
  • 開本:16
  • 定價:32.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縣域政治權力實踐與日常秩序:河南省南河市的體驗觀察與闡釋》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樊紅敏,女,1968年生。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學術上的晚行者,雖喜讀書,但漫無目的,文學、歷史學、社會學多有涉獵,《紅樓夢》是作者最愛。2004年師從以實證研究、問題導向而蜚聲學界的徐勇教授,始踏入學術研究領域,才初步有了問題意識和學術方向,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改革與縣域政治發展”,“農村社會轉型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目前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縣域政治運作的實踐邏輯與改革方向”。

圖書目錄

序一 方法論的自發、自覺與自為
序二
導論
一 問題:縣域政治是如何被實踐的?
二 研究進路:日常政治分析
三 主要內容
四 主要概念說明
五 資料說明與個案縣簡介

第一章 幹部:縣域日常政治運作中的行動者
引言
一 幹部的界定及其系譜
二 幹部職業地位獲得資本分析
三 幹部地位獲得的個案分析
四 餘論:制度性權力與實踐性權力
小結

第二章 領導:縣域日常政治的權力實踐
引言
一 地方最高領導——市委書記
二 如何領導——市委書記的權力實踐
(一)“全黨抓經濟”:權力運作空間的重塑與權力邊界的不確定
(二)“創製活動”:權力的維持與再生產
三 混合型權威:縣域領導權威類型學分析
四 政黨卡理斯瑪支配:縣域政治運作形態分析
小結

第三章 關係:縣域日常政治行動模式
引論
一 “關係”疏議
二 三種景觀:縣政場域的關係運作
(一)“跑項目”,“跑資金”:地緣關係網路的建構與運作的正式化
(二)“打點”:地位獲得中的策略行動
(三)“活動”:權力運作的幕後空間
三 關係運作:縣域日常政治行動模式分析
(一)非正式關係網的類型及其建構
(二)關係理性
(三)關係權威
四 關係:權力運作的隱秘機制
小結

第四章 開會:縣域日常政治的典型景觀
引言
一 會議:靜態掃描
(一)會議的界定及其系譜
(二)會議的類型
(三)常規會議的功能
二 開會:動態考察
(一)片斷:一次會議的過程描述
(二)開會與地方權力運作
三 開會政治:一個初步分析
(一)開會仍將繼續
(二)開會政治:一個初步分析
小結
結論與討論
一 問題和基本結論
(一)文本與實踐的二元性:轉型中的縣域政治
(二)一體化治理:縣域政治運作的模式
(三)雙軌政治:縣域政治運作的機制
(四)正黨卡理斯瑪支配:縣域政治運作的實踐形態
二 進一步的討論:政黨卡理斯瑪支配、德治與去魅政治的比較分析
三 未來縣域政治改革的一點思考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導論
一 問題:縣域政治是如何被實踐的?
2004年初,我以南河市市委辦“主任助理”的身份在河南省南河市進行掛職調查①,這是一個從書本和理論中走出來面向現實和真實的過程,也是對已有的“知識”和理論進行不斷反思和衝擊的過程。清晰的邏輯和知識性建構的確能帶給我們簡潔明快甚至是一針見血的興奮,每一種新的理論的學習都或多或少使我產生了“有知”的自負和對真實生活瑣細無味的不屑。但在田野調查中,我的最大感受是這些規範性知識或者說是理論與現實經驗的脫節甚至是對經驗本身的切割和拼裝對我造成的衝擊。即有的理論很難解釋中國政治轉型中的諸多模糊、歧異甚至相悖的地
方。對縣域政治的認識不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的層面都有許多亟待廓清之處:一方面是對基層政權內卷化的不斷置疑,一方面是縣域經濟的持續增長;一方面是對縣級政權的普遍不信任,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肩負的來自上下的巨大責任和壓力。中國地方政治的真實圖景究竟是怎么樣的?是哪些因素、是一種什麼樣的機制在支撐著科層制的運作?

後記

每當我坐著火車走在中原大地上,看著一望無際的綠色田野以及不斷閃過的樹木和河流,我的心中總會湧出一股熱流,就像郝思嘉熱愛著她的莊園一樣,我深深地熱愛著這塊土地——河南,這裡有我的親人,朋友.更有我熟悉的文化,她養育了我,更給我了激情和靈感。為了研究的需要,我的足跡踏遍了中部的縣市,並在黃河邊的一個西部小城進行了為期半年的掛職調查,走在鄉土上,我終於有一種超越小我,將自我與社會完全交融的愉悅感、幸福感。我深知我的學術的根就扎在這裡,僅把此書獻給我的家鄉!
這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訂完成的。我的導師徐勇教授對我的影響和潛移默化可能遠不是一篇博士論文的指導完成那么簡單,“立意要高,要追求一種境界”是對我論文的指導,更是對我人生的砥礪,它直接涉及我對人生的體驗和對超越的追求。他的胸襟與智慧,優雅與率真,可能都在這篇論文的指導之外。先生的學術深深紮根在中華這片熱土上,我最大的收穫就在於研究方法的習得。這篇論文的完成,也是一次充滿了痛苦和愉悅的學習過程,它使我明白華麗的詞藻、深奧的理論並不就是學術,學術是去掉了所有的雕琢後對真實簡潔而洗鍊的表達,是踩在堅實土地上的攀越,而不是飛行在空中的浮光掠影。學術不可能“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這個“悟道”過程的背後是先生不厭其煩的教誨和充滿智慧的指導。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研究所的于建嶸教授是我的大師兄,他敏銳的問題意識和著魔般的學術激情感染著我,他對縣域政治改革的獨到見解讓我受益匪淺,他的鼓勵和指導使我對縣域政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序言

彈指一揮間,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成立已經有25年,從人生的周期來看,已經進入青年時期,但是對於需要傳承、傳統,需要積澱、積累的團隊建設、學科發展、研究風格來看,25年的時間只是一個起步時間。回首25年華師農村政治研究方法,經歷了一次轉型、兩個階段,即從自發的實證研究階段轉向自覺的實證研究階段,農村政治的實證研究已經轉型,但是轉型尚未完成,也遠沒有達到自為的實證研究方法階段。
方法論的自發階段。改革開放不久,已經退休的張厚安老先生老驥伏櫪,牽頭成立了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基層政權研究中心,堅持“面向社會、面向基層、面向農村”的學術宗旨,高舉實地調查的大旗,深入農村、深入基層,用腳來做學問。我們堅信,要做好研究,必須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從現實中尋求問題的求解之道。毛澤東同志的調查研究方法是中心的主要方法:下鄉調查——撰寫調查報告——提出對策建議。問題研究是此階段研究的主要目標。當時並沒有考慮應然與實然之間的跳躍問題,也沒有考慮材料與理論之間的因果關係,更沒有考慮到分析框架和理論建構問題,研究方法的選擇處於一種自發、自然的狀態,感覺到做農村研究就是要調查,但是對於怎樣從事科學的農村調查,事實材料如何使用,如何從實然轉向應然,如何連線材料與理論,則鮮有方法論指導,也沒有較為規範的研究模式借鑑,處於一種方法論的自發啟蒙狀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