縈繞在美麗中/中國兒童文學大家隨筆書系

縈繞在美麗中/中國兒童文學大家隨筆書系

韋葦編著的《縈繞在美麗中》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湮佚行跡堪收拾”,頗具“回憶錄”風格:寫到了喜愛編織蒲鞋的祖母,昏燈浮影火熜蒲香,我們似乎還能看到一位鄉村老嫗,嘴裡咬著幾縷韌草,正全神貫注做草鞋;寫到了治家嚴謹的父親,糙手栗棗教出傲骨男兒;寫到了幕投黃果樹瀑布的驚險又驚喜的旅程,寫到了作者與文學的淵源,亦寫到了作者與兒童文學的羈絆……第二部分“倚得東風聽鳥鳴”,重點闡釋了作者對文學對文學界的巨觀和微觀的看法,通過古今中外的對比,通過日久年深的思慮,點點哲思化作輕鬆一筆躍然紙上;第三部分“心聲掌聲春潮急”則表達了作者對那些曾為或正在為兒童默默耕耘的作家的欽佩與敬畏:寫到文學涵養博大精深的任溶溶及其對兒童文學的精闢見解,寫到童詩的得道者林煥彰並初步教導如何賞析童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縈繞在美麗中/中國兒童文學大家隨筆書系
  • 出版社: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
  • 頁數:235頁
  • 開本:16
  • 作者:韋葦 高洪波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954945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縈繞在美麗中》作者韋葦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詮釋了一個兒童文學的大概念,用理性的思考剖析了兒童文學的意義。讀著這本書,深深讓人是在與一個智者對話,浸淫在兒童文學藝術殿堂里。全書每篇文章寫作時代不同背景相異,但同樣飽浸著作者對生活的熱忱,對文學的愛慕,對朋友親人的深愛,讀來溫暖馨香,不但讓讀者對時代變遷有一個印象性的理解,還讓讀者習得了珍惜和感恩,更讓讀者對兒童文學及其非凡意義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

作者簡介

韋葦(1934~),詩人,學者,教授,翻譯家;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兒童文學研究生、國內訪問學者導師。

50年來先後任教於雲南師範大學和浙江師範大學,教學、新詩和散文創作和兒童文學研究著述、翻譯與編輯並舉。其詩作《雨下起來》《咕,呱》《如果我是一隻蝴蝶》《吧喳吧喳》《魚兒睡在哪裡》等廣為流傳。出版文學史著作10種,散文類、詩歌類作品與譯品多次入選兩岸三地從幼稚園到大學的教材,為義務教育語文教材編審委員。以推介、普及世界精典兒童文學名作為己任,孜孜不倦,竭盡心力。享受政府特殊貢獻津貼,被台灣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授予兒童文學特殊貢獻獎。

圖書目錄

第一輯 湮佚行跡堪收拾
我的文學開襠褲
難忘竹筍破土時
記憶中,那一片茫茫雪野
在我頭皮上註解“栗鑿”
默默地,我記念著一個敲鐘人
祖母,蒲草的清香
“鬼燈”
Open,你姍姍地來
嘀嘀嗒嗒的誘惑
暮投黃果樹
豎行書寫的固執
說起周末
縈繞在美麗中
序憶
31年前的《詩思》
我的三個齋名
散佚在白馬湖畔的文學史葉
從文學一側攀登達·文西
第二輯 倚得東風聽鳥鳴
九二情思
笑眯眯的大師給我頒獎
台灣歸來說耳墜
睡在台灣
台灣遊學記
從郭巨埋兒說開去
洋古人怎樣相信美
種個葫蘆窗外掛
雪化掉以後變成了什麼
《海的女兒》的幾種解讀
第三輯 心聲掌聲春潮急
任溶溶:位置在塔尖的文學
林煥彰:童詩的得道者
謝武彰:鴨子屁股歪在春天裡
詩燈從歲月深處掛過來
膠東,你有個兒子是詩人
他們在水一方
沒有人敢從這裡摘走一朵鮮花
刪除50年
古古采和喬巴,來自葡萄園星羅棋布
的國度
謎底是懂事
感恩有你,感恩有我
就童詩事答記者問
引來楊喚拭我眼
不曾料它竟是兒歌
自己不拮据就什麼都好說
這蓬鬍子不是剃刀
我的比薩斜塔
被葡萄誘惑的是人還是狐狸
在新的支點上發力
附錄
紫薇的燃燒
生命因燃燒而美麗
說我父親和他的耕耘

文摘

記憶中,那一片茫茫雪野
打開我的記憶庫,五色斑斕,五味雜陳。所有這些記憶如果好好加以發酵,就都能用來滋養我的生命,改善我自己的命運,化作我前行的力量。
有一團大雪包裹的記憶,最痛,卻包含了最多的人生營養。
上高小就不像上初小。初小我上的實際上是蒙館,就近在村里上,而上高小就得往另一個大村去。只記得去學校的路上的一切比在校讀書本身好玩。從農田的田埂上走過,從小溪的木橋上走過,從樹叢問走過,總有一種和農家孩子天然融洽的情景和意趣。而在這樣與農事沒有隔膜的氣氛中行走,赤腳自然是最愜意的,沒有比腳掌和泥土直接吻觸更感到舒適的了。要是在小溪的沙灘上逮住一隻什麼,譬如逮住一隻正在爬動的烏龜,那么那一天就有戲了:把烏龜裝在紙盒裡,前端挖個洞,下方挖四個洞,前端的洞讓烏龜可以鑽出半截兒頭來,下方的,四個洞讓烏龜仲出四隻腳來,然後在上課的時候放開,任它往講堂的方向爬去,窸窣,窸窣,烏龜爬動的聲音靜謐中隱約可聞……所以我即使有布鞋可穿,我也仍喜歡赤腳。按規定,高小學生就一律都是童子軍。童子軍得輪流到校門口去站崗。夏天站崗,就家織布一條花褲衩,光赤雙腳,校長進來了、先生出去了,敬禮!稍息著的雙腳嚓一下收攏,斜出去的軍棍嘩啦一下收直,立正,大拇指朝下,其餘四個手指緊緊並齊,橫靠在腰間的童子軍棍上:這就是鄉村童子軍對師長行的執棍禮。那會兒也沒有人覺得這很滑稽。童子軍不是該有童子軍服嗎?沒有聽說過。整齊、筆挺、威武的童子軍服,是我長大以後在圖畫=忙上才見識的。
夠寒酸的了吧。但我從來不曾覺得自己可憐。苦讀成風的浙中鄉村孩子們,似乎都沒有“可憐”這個概念。可憐的人和事是有的,可不認為自己在鄉村是身處可憐的生存境遇中。求學奮鬥中的孩子,不止是我,所有我的同齡人都這樣,不以為貧寒可以是不努力求學、不刻苦奮鬥、不立志成才、不光宗耀祖的理由。窮薄是會擋住農家孩子正常的求學途徑,但是有獎學金呀,有公費生呀,正常的國中、高中讀不起,可以到免費的師範學校去就讀呀。所以,在我之前,村里就有幾個是上了大學或正在上大學的。 我就是因為要到師範學校去讀書,才發生了下面這個大雪包裹的故事的。
我6歲就上學,國小畢業時才12歲。而按規定,15歲才可報考初級師範(持國小畢業文憑去考的叫“初級師範”,持國中畢業文憑去考的叫“中級師範”,持高中畢業文憑去考的叫“高級師範”)。這就把我這個只有12歲卻又想報考師範的少年難住了。我苦苦思量,學得上,錢得省,這年齡的坎非得邁過去才行!
我把畢業文憑上的“二”加兩豎筆,改成了“五”。改動的時候,我稚拙的心緊緊的,跳跳的,慌慌的。卻還是改了。
沒想到,父親讓我去考國中。我就拿這改過的文憑走35華里,到縣城去報考縣立初級中學。
縣中雖沒有像樣的校舍,卻畢竟是縣裡唯一最高層次的學府,所以報考它的人像趕廟會似的,熙來攘往,擠擠挨挨,黑壓壓一片。
到驗文憑的視窗,我怯生生地把我的文憑遞進去給先生審驗。我稚拙的心緊緊的,跳跳的,慌慌的。那先生約摸50多歲,審驗證件太有經驗、太有眼力了!只瞟一眼,就看出了我的文憑是做過手腳的,就說:“你的文憑有塗改,作廢了!”
他的說話聲是平靜的,只說出了事實,點出了破綻。
我知道哀求不會有用。我沒有哀求。
不知排在我後頭等待驗證的幾個考生,是否已經聽見視窗里那先生用不容置辯的口氣對我的文憑所宣示的死刑判決。
哀求徒然讓別人恥笑。我沒有哀求。
我頹喪地從驗證的視窗前默默走離。我沒有愣在那裡。
我雖是年幼,但文憑的嚴肅性,它對於我的意義,我是本來就知道的。我似乎覺得,打擊並不來得迅雷不及掩耳。我知道我從那個視窗拿回來是一張廢紙,可我還得收著它。我邊走離邊摺疊起它,邊走邊將它揣進衣袋裡。沒有驗證的時候,我揣著它,揣著的是擔心,是憂慮;現在我知道由於我自己一時的愚蠢、一時的輕率、一時的盲動已經惹下了多大的禍,我揣著它,揣著的是沉重,是痛楚。
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無助。
小小年紀,我就感受到了人生的蒼涼。
然而禍不單至! 那時,考國中一年可以考兩次,分春考和秋考。春季入學的在隆冬招生,秋季入學的在盛夏招生。我這一次參加的是冬考。
我自然什麼也沒有考,混了兩天才敢轉回家。這回家怎么向父母交代還沒想好呢。卻是,剛踏上歸程,天就沉沉地低垂下來。灰暗,陰冷。我瑟縮著身子,緊著步子趕路。畢竟年紀小,我預感到我趕不到家天就要黑了,我害怕走夜路。然而怎么也想不到,這似乎灰濛濛又似乎白光光的低天意味著什麼。
路上斷了行人。
是不是升學的絕望對我還不夠殘酷?
孤獨把一個少年拋棄在昏暗的天地問。
我進城時是穿著一雙草鞋去的,回來時按預先想好的,扔了破草鞋,換上母親為我做的新布鞋。可是當我從“警報袋”(當年躲日本鬼子逃警報用的家織布袋)里掏出新鞋來,穿上腳,卻總覺得很不對勁,太緊,太小,我這才想起來,我出發前不仔細、不小心,錯拿了我弟弟的新鞋了!穿著這不合腳的鞋,才走了一段路,我的腳後跟就磨起了泡,再走,泡就破了,尖尖的刺疼,讓我受不了,我蹲下一摸,腳後跟黏糊糊的,滲血了。現在我只能趿拉著鞋走了。可趿拉著鞋就不能邁大步。本來需要急急趕路的人,這樣誤時可怎么行!我索性脫下鞋,裸著腳走。好在,赤腳走路對於一個自幼在農家長大的孩子不算什麼,儘管這沙石路面硌得我腳直生疼。疼又能怎么著,還得走啊,至於能不能這樣走35華里,我心裡也沒有底,只好走著看了。
P12-1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