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族是緬甸的主體民族,占全國總人口的65%,有2444萬。緬甸族分布全國各地,而主要聚居在伊洛瓦底江中游及三角洲地區。緬族屬蒙古人種,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
緬甸與中國毗鄰,兩國的共同邊界綿延2,171 公里。自古以來,兩國人民即組成商隊,跋山涉水,進行物物交換的貿易活動。由於古時兩國分界並不明確,雲南與八莫間的陸上...
半個世紀以來,少數民族武裝(簡稱“民地武”)問題一直是緬甸政府的一塊心病。緬甸的民族矛盾極為尖銳,其中又以面積最大的兩個少數民族邦撣邦和克欽邦(通稱緬北)為...
果敢,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管轄...
緬甸民族大混戰,在緬甸近6000萬人口中,緬族占了2/3,撣族、克倫族、克欽族、孟族、佤族等是比較大的少數民族。...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又稱為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縮寫MNDAA,緬甸撣邦第一特區的武裝組織,是聯合了克欽獨立軍和德昂民族解放軍多支“地民武”(地方民族武裝),領導者...
緬甸語是緬甸的官方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主要分布於伊洛瓦底江流域和三角洲地區。使用人口約2800萬,在泰國、孟加拉、美國等也有少量分布。仰光(Yangon...
下緬甸各族起義,18世紀中緬甸的一次部族起義。正當東吁王朝統治者忙於對付入侵的曼尼普爾人時,下緬甸的孟族人於1740年揭竿而起,趕走緬人,奪取沙簾和馬都八,隨後在...
1948年3月4日,緬甸獲得獨立以來,實行的是多黨民主議會制。1962年,吳奈溫將軍推翻了吳努政府,開始實行由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一黨執政的一黨制,現政府有31個部。...
“果敢族”是緬甸政府在1983年制定的民族表中所列入的緬甸所有135個民族之一,系指生活在緬甸撣邦北部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鎮康和耿馬兩縣毗鄰的果敢地區的人們。...
佤邦,或稱緬甸第二特區(Wa Special Region 2 of Myanma)或撣邦第二特區,緬甸政府稱緬甸撣邦第二特區、北撣邦第二特區(Wa Special Region 2 of Northern Shan ...
撣邦,緬甸聯邦成員國,位於緬甸東部內陸,面積15.58萬平方公里,2019年人口約633萬,撣族占60%。首府在東枝市,是緬甸聯邦裡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邦。據1996年...
克倫族是緬甸的第三大民族,也是緬甸第二大的少數民族,人口約416萬(2004年估數),占緬甸總人口的8%。克倫族主要分布在克倫邦和克耶邦還有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在...
生活居住於緬甸聯邦境內撣邦北部高原一帶的德昂族,於1963年為維護民族自決權,在族人共同努力下,成立第一支武裝部隊布朗族武裝,1976年更名為布朗邦解放軍。2013年7...
克欽獨立軍(英文譯為Kachin Independent Army,簡稱KIA),本名“克欽人民解放軍”,該軍成立於1961年2月5日,是依據彬龍協定(班弄協定)、以實現克欽邦(緬甸境內的...
克欽人Kachins亞洲中南半島緬甸民族。自稱景頗。主要聚居於緬甸境內親敦江和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克欽邦,少數分布在撣邦北部,以及緬中、緬印邊境山區。另有少數克欽人...
緬北戰事,指的是緬甸北方少數民族與政府軍之間的武裝衝突。1948年,緬甸取得國家獨立以來,一直存在著多股少數民族地方武裝。1961年2月5日成立的克欽獨立軍是數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