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創新論綱

編輯創新論綱

《編輯創新論綱》是2016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金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編輯創新論綱
  • 作者:張金柱
  •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 頁數:355 頁
  • ISBN:978-7-5440-8910-4
  • 類別:社科
  • 定價:5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
內容簡介,主要內容,作者簡介,出版背景,圖書目錄,圖書評論,

內容簡介

《編輯創新論綱》
是一部論述出版社編輯在網際網路背景下如何才能做好圖書編輯創新的學術性專著。
編輯創新是指,在整個出版(包括策劃、編輯、製作、傳播)過程中,目標產品策劃人或責任編輯以創造、發現、挖掘、強化目標產品中的最新的理念、知識、信息、技能為最高追求,通過對目標產品不斷進行選擇、加工、完善、提高的過程,以使產品能夠更加主題鮮明,內容新穎,表達流暢,特色突出,並能得到讀者青睞,獲得市場回報,進而形成圖書精品或出版品牌。

主要內容

《編輯創新論綱》的內容主要由三部分構成。
第一章至第三章,是全書緒論部分,第一章分別從巨觀的層面上將人類知識信息的增長情況與圖書出版的增長情況,出版業自身發展與轉企改制對出版發展形成的壓力和影響,本課題的研究意義、範圍、方法等角度等,進行一個大致的背景交代與知識普及;第二章分別從創新活動的一般分類,創新活動的基本技法和創造性人格培養等三個層面對有關創新的基本知識進行了敘述和介紹;第三章講創新環境建設和創新環境研究,分別從時代精神、制度設計、城市規模、辦公環境和信息網路等角度對創新環境這一話題進行了探討和思考;第四章到第十一章是本書的本論部分,也是本書的核心和主體部分。其中第四章到第七章,從創新分類的角度,分別對原始創新、再創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與編輯創新從各個角度和層面進行了創新型的研究和開創式的探討;第八章到第十章,從“三大出版”分類的角度,對大眾出版、教育出版和專業出版與編輯創新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思考和拓展型的研究;第十一、第十二章,則從暢銷圖書和圖書策劃基本方法與編輯創新的角度,進行了一些基本的思考和敘述;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是全書的結尾部分,分別從創新思維視角與編輯創新的角度,對多種頗具創新意義的思維視角進行了介紹和評價,並對其可能與編輯創新的存在的交集和碰撞進行了設計和分析,力求針對部分視編輯創新為畏途或思維視角缺乏症患者再給予一些基本和必要的思路指導和啟迪。應該說,這樣的內容設計和結構安排既是研究課題自身邏輯的一種展開和延伸,更是來自出版實踐和產業層面的一種呼喚和需求,體現了本課題和研究的創新、探究的理性和為產業服務、以實踐來檢驗的品質追求。

作者簡介

張金柱,1959年10月出生於山西省臨汾市。編審,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1983年7月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中文系。1983年7月至1995年6月任山西師大語文報社編輯,副主編,發行部主任;1995年7月至2006年10月任山西教育出版社發行部主任,副總編輯;2006年11月至2009年12月任山西新華書店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2009年12月至2012年11月任山西出版傳媒集團綜合辦公室主任;2012年12月至2016年9月任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總編輯;2016年10起任山西出版傳媒集團調研員。在多所大學任兼職教授、研究生導師。入職以來曾策劃、責編多部圖書榮獲國家圖書獎、中國政府出版獎、中國國家圖書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全國教育圖書獎、全國優秀暢銷圖書獎等獎項;主持、策劃多個項目、多種圖書入選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國家十五、十一五、十三五重點圖書項目、總署“三個一百”圖書原創工程項目等;撰寫了《圖書品牌化戰略初探》、《編輯創新之我見》、《圖書出版博弈論》、《閱讀劃分的出版意義和市場價值》等四十多篇論文;出版有編輯學專著《編輯創新論綱》(38萬字,山西教育出版社2016年12出版),出版有《向書而歌》(編輯學論文集,28萬字,已交稿。該書已被列入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作品文庫將於2017年由中華書局出版)。2000年榮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2008年獲山西省“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33人才省級人選”;2009年榮獲全國文化名家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2010年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2年榮獲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系中央直接聯繫專家。同時還見兼任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全國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評審專家等,現任山西省出版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山西省著作權協會主席。

出版背景

《編輯創新論綱》全面回答了什麼是編輯創新、為什麼要進行編輯創新和怎樣才能做好編輯創新等一系列問題,對有關編輯創新的時代背景和學術意義,一般產品創新的分類、思路和方法,創新環境研究的新視野進行了論述,特別是從方法論(原創型創新、再創型創新、組合型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型再創新)、本體論(大眾出版、教育出版、專業出版)與實踐論(一般圖書策劃方法、暢銷圖書策劃方法、思維視角與編輯創新)等角度對有關圖書編輯創新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認真思考和詳細論述,為圖書編輯的選題策劃提供了許多有用的思路和做法,在許多方面具有創見,給人新意、啟發和思考。

圖書目錄

第一章為什麼要研究“編輯創新”
第一節人類知識信息的增長與全球圖書出版的增長情況
第一節出版業轉企改制與編輯創新
第三節編輯創新的研究範疇、目的、意義與方法
第二章創新的基礎:創造學視域下的創新
第一節創造(創新)活動的一般分類
第二節創造(創新)活動的基本技法
第三節創造性人格的基本素質
第三章創新環境研究的新視野
第一節時代特徵對創新的決定意義
第二節制度設計對創新的推動力量
第三節城市規模對創新的催化作用
第四節辦公環境對創新的輔助效能
第五節 信息網路對創新的直接影響
第四章 原創型創新與編輯創新
第一節社會生活對編輯創新的基礎作用
第二節社會生產對編輯創新的主導作用
第三節科學研究與科技發展對編輯創新的引領作用
第四節文學藝術對編輯創新的示範作用
第五章 再創型創新與編輯創新
第一節從對前人觀點的批判、否定中確立新理論
第二節從對前人理論的修訂、補充中提出新看法
第三節從對前人成果的拓展、變異中開創新市場
第六章集成組合創新與編輯創新
第一節主體附加與編輯創新
第二節異類組合與編輯創新
第三節集成組合與編輯創新
第七章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與編輯創新
第一節引進,作為一種創新方式
第二節引進的目的:消化、吸收再創新
第三節圖書出版中的引進、消化吸收與再創新
第八章大眾出版與編輯創新
第一節大眾出版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趨勢
第二節虛構類圖書與編輯創新
第三節非虛構類圖書的品類生相
第四節非虛構類圖書與編輯創新
第九章教育出版與編輯創新
第一節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類讀物的編輯創新
第二節基礎教育課程類圖書的編輯創新
第三節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類圖書的編輯創新
第四節中國小教輔類圖書的編輯創新
第十章專業出版與編輯創新
第一節專業類圖書編輯創新的一般方法
第二節專業財經類圖書的編輯創新
第三節專業法律類圖書的編輯創新
第四節專業科技類圖書的編輯創新
第五節專業醫學類圖書的編輯創新
第十一章暢銷圖書策劃與編輯創新
第一節暢銷書的板塊構成
第二節暢銷圖書的主題選擇與內容鍛造
第三節暢銷圖書行銷策劃的程式觀察
第四節 暢銷圖書的宣傳行銷方法
第十二章 圖書選題策劃常用方法
第一節主題策劃法
第二節專業策劃法
第三節特色策劃法
第四節補白策劃法
第五節渠道策劃法
第六節延伸策劃法
第十三章 思維視角與編輯創新
第一節肯定—否定—待定視角
第二節昨天—今天—明天視角
第三節巨觀—微觀—中觀視角
第四節自我—大我—非我視角
第五節有序—無序—可行視角
第六節求同—求異—求合視角
第十四章思維視角與編輯創新
第一節理論—實踐—綜合視角
第二節哲學—藝術—實用視角
第三節感性—理性—理想視角
第四節紅海—藍海—紫海視角
第五節線性—立體—網際網路視角
主要參考資料

圖書評論

學理與實務兼具的編輯學之作(介子平)
張金柱先生出入於商與士之間,既做出版社領導,又為出版界學者,身份為“編輯學人”,其作《編輯創新論綱》(山西教育出版社2016年12月版)入“編輯學人叢書”,適逢其會,合榫合卯。
昔時縣令知一地,累年無訟,終日與一邑文人吟風弄月,詩文唱和。欲回天地入扁舟,卸任前積得一冊文集,手帕包裹送人,天下雅事,此算一樁。有權柄能決斷,而堂鼓朽牢獄空,教化在鄉,無訟乃德者理想。張先生於山西的兩家出版社做過領導,之前在山西教育出版社負責發行環節,自是風生水起,業績不凡,雖已過去多年,但當時推出的書目,留下的數據,每每提及,仍為之嘖嘖。此間,他已在業內多家報刊發表見解,立論於無論,將發行一路的實務,歸納出章節,提升至高度,行為方式遊刃有餘,行文語氣透著自信。後又在山西科技出版社任社長,更將理念貫穿於實踐,關聯度與發散性俱佳,不贅述。
當年我在新華書店某崗位謀生,張先生是單位的董事長,算是與之仰望地近距離接觸過。此間交往也密,卻無關編輯事,也不贅述。
話說《編輯之友》雜誌欲策劃編輯一套“編輯學人叢書”,且為薪傳之舉。成立於1986年的書海出版社,因《編輯之友》雜誌而獲準,成立伊始即推出《編輯叢書》,將當時出版界諸大佬,有一網打盡之嫌。其影響之大,至今編輯出版學界著書作文仍頻頻引用。得知叢書徵集,張先生首先問詢於我,或也因了曾經的上下級關係。他的踏實細密,我是領略過的,心裡大概有譜,書稿差不到哪去。然翻閱之後出乎預料,到底是社長的高度,高屋建瓴,言必有據,且能言近旨遠,言簡意賅。作為給編輯做編輯的編輯,既往的經驗是,編輯難出學理強、論點明的文字,大概的面貌,無外乎工作總結一路,或有條理而略遜文采,或具文采卻三紙無驢。不是出版界乏才,是經濟指標的壓力,使之無暇形而上。但張先生的例外,自有其原由。
一則有激情。做事投入,探淵其由,又善於條分縷析,概括綜合。所謂創新,無激情勿言。激情即活力,活力意味著能量充足,進而靈感來,點子出。出版形態之變,多為被動應付,新業態產生新需求,新需求促就新形制。我做編輯有年,深以為然。嘔心文字,囿於細節,似乎從業時間愈久,愈是固化瀦留,創新漸成奢談。我等所缺,正是張先生所長。
一則有實務。時下不乏學院派,也不乏實務派,然學院派隔空,實務派匍匐,兩廂缺少勾連融合,無以將學術問題業務化,業務問題學術化。張先生恰是理論精、實務也有的通識之才。日月經天,江河行地,編輯是個不衰的行當,卻是個凝滯中劇烈變化的事業。於實操當間的任何思考,規整為文字,則為文章,規制為理論,則為學問。時間上的滯後,無礙理論上的超前。所謂學術眼力,也理解能力,判斷定力。其也張先生經驗予後生之啟示。此書寫作期不過一年,準備期卻逾三十年,博觀約取、厚積薄發者也。有一句說百句者,作家;有百句說一句者,政客;有一句說十句者,教授;有一句說一句者,律師。張先生介乎教授律師間,素日裡滔滔不竭,行文處惜墨如金,胸羅星宿,無非寥寥幾筆,滿腹經綸,不過四十萬言。
翻過這部大著,對張先生玩笑道:“可上學院講壇矣!”以玩笑口吻道出,卻是正經八百的肺腑之言。縱使本人不登講堂,此書也可做教材。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