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莖縮短,分枝多,呈叢生狀。羽狀複葉長6-12厘米;托葉膜質,長卵形,密被貼伏絹狀毛,於中部與葉柄貼生,在基部彼此合生或幾分離;葉柄長,纖細;葉軸與葉柄均被貼采屑端伏白毛,宿存;小葉17-31 (-41);披針形、線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6毫米,寬1-2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乾後邊緣反卷,兩面被貼伏柔毛。
10-15花組成總狀花序,長2.5-5厘米;總花端疊簽梗細弱,常彎曲,比葉長1-2倍,被貼伏白色和黑色毛;苞片線形,設應套比花梗長;花長6-7毫米;花萼短鐘狀,長2.5-3毫米,萼齒三角形,長約0.5毫米,密被白色和黑色短柔歸諒抹嫌毛;花冠藍紫色,旗瓣近圓形,長6-7毫米,先端微凹,基部楔形,翼瓣長圓形,與旗瓣近等長,比龍骨瓣稍長,龍骨瓣的喙長約1.5毫米。
莢果硬膜質,寬橢圓形或卵姜主備形,長5-8 (-10) 毫米,寬3-5毫米,先端具喙,被貼伏疏白色和嘗白乘駝黑色短毛,1室,幾無梗。花期7-8月,果期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石質山坡、草甸或丘陵坡地。
分布範圍
產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大青山、哲里木盟、呼倫貝爾盟)。模式標本采自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和俄羅斯(東西伯利亞)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綿羊和山羊於夏季和秋季最喜燥束採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