緙絲石青地八團龍棉褂,清代乾隆時期的棉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緙絲石青地八團龍棉褂
- 所屬年代:清乾隆
- 衣長:147cm
- 兩袖通長:169.5cm
- 後開裾:84cm
緙絲石青地八團龍棉褂,清代乾隆時期的棉褂。
緙絲石青地八團龍棉褂,清代乾隆時期的棉褂。緙絲石青地八團龍棉褂 。清宮舊藏。龍褂為石青色,圓領對襟,平口袖,後開裾。以圓金線緙織四團正龍和四團行龍,周圍用五彩絲線織流雲海水點綴,下擺織壽山福海及雜寶紋樣。后妃的冠服分禮服...
清乾隆緙絲石青地八團龍棉褂是清乾隆時期的一件織繡作品。緙絲石青地八團龍棉褂,衣長147cm,兩袖通長169.5cm,後開裾84cm。龍褂為石青色,圓領對襟,平口袖,後開裾。以圓金線緙織四團正龍和四團行龍,周圍用五彩絲線織流雲海水點綴,下擺織壽山福海及雜寶紋樣。后妃的冠服分禮服、吉服、常服、行服,龍褂是...
棉褂立領,對襟,平袖口,後開裾。褂以石青色緞為面,月白色暗花綾為襯裡。用十幾種彩色緯線以“挖梭”的方法織金壽字藍龍八團及海水江崖。八團花紋獨特,質地細密,顏色豐富。此褂從形式上看應為清代康熙帝的皇后所穿的龍褂,與明黃緞繡織金加彩八團龍棉袍為一對。皇后的龍褂飾八團龍,襟為四團行龍,而這...
清石青緞織金團龍壽字棉褂是清康熙時期的棉褂。石青緞織金團龍壽字棉褂,身長152cm,兩袖通長176cm,袖口寬21cm,下擺寬140cm,後裾長78cm。棉褂立領,對襟,平袖口,後開裾。褂以石青色緞為面,月白色暗花綾為襯裡。用十幾種彩色緯線以“挖梭”的方法織金壽字藍龍八團及海水江崖。八團花紋獨特,質地細密...
褂圓領,對襟,平袖,裾三開。石青色彩雲團龍織金妝花緞面,里子現已被拆,僅左袖內殘留少許銀鼠皮。通身以妝花和織金技法織橫向對稱排列的金團龍紋和五彩雲紋,織工嫻熟精巧,提花清晰細緻,紋樣疏朗有致,雅淡清麗,具有康熙時期織造工藝和紋樣的典型特徵。根據清朝典制規定,皇帝常服褂“色用石青,花紋隨所御,...
清香色緙絲金龍夾龍袍是清乾隆時期的龍袍。香色緙絲金龍夾龍袍,身長142cm,兩袖通長176cm,袖口寬17cm,下擺寬121cm,左右裾長86cm。龍袍圓領,大襟右衽,馬蹄袖,袖、身相接處有接袖,裾左右開。襯裡為月白色團龍直徑紗。龍袍面在香色地上以二色金線緙織9條金龍,間飾五彩祥雲、蝙蝠和暗八仙紋,下擺飾海水江...
領、襟鑲石青色祥雲花卉雜寶織金綢及三色平金邊。領、襟綴銅鎏金鏨花扣五,披肩扣三。袍內襯湖色纏枝菊暗花綾里,披肩後襯紅色團龍雜寶織金綢里。此朝袍為皇帝禮服。其織工精細,石青地色沉穩莊重,更襯托出金彩紋飾的明艷華美,為清雍正朝江寧織造局妝花緞之精品。領口系黃紙簽,墨書:“世宗”。
1958年出土的萬曆皇帝的“緙絲十二章袞服”,就有十二條龍,被繡在一個圓形的中間,俗稱“團龍”。十二條龍因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位於袞服前胸和後背的龍,是正身的龍,也就是面向外的龍,被稱為“正龍”或者是“坐龍”;側身的龍叫做“行龍”,行龍也按照朝向上下的不同分為升龍和降龍。萬曆皇帝龍袍...
織、繡或緙絲五爪正面金龍四團為紋,前胸、後背、兩肩各一,左肩日、右肩月,團龍間以五色雲,下海水江牙。春秋為棉或夾,冬用裘夏用紗。袞服是清代皇帝禮服和吉服的外褂,皇帝穿禮服時,朝服外一般要穿袞服(冬季為端罩),穿吉服時,龍袍外一般也要穿袞服(冬季有時以貂皮黃面褂替代);皇子所穿外褂減去...
清石青綢繡金龍女褂 清石青紗彩納平金八團龍褂 清石青緙絲八團金龍夾褂 清明黃綢彩繡龍袍 清杏黃綢彩繡平金棉龍袍 清黃緙絲五彩金龍八團單袍 清大紅緙絲金龍八團單袍 清黃緞織綿雲龍八團夾袍 (三)常服 清皇太極黃色暗團龍紋常服袍 清藕荷綢暗團龍夾袍 清藍色江綢暗團花鑲緙絲邊棉常服袍 清黃綢暗團...
元代的織繡工藝,絲織、毛織、棉織都得到一定的發展。絲織中以織金為有特色。織金在元代稱為"納石失"或"納失失"等。元代統治者喜歡用金,"無不以金彩相尚",所以織金成為生活所需的一種時尚。金錦的花紋有團龍、團鳳、寶相花、龜背紋、回紋等。毛織在元代得到特殊發展,這是由於適應蒙古遊牧民族的生活需要,...
此朝袍是清乾隆帝孝賢純皇后的御用禮服,與石青緞繡金龍棉朝褂為一套之物,為皇后在重大典禮時穿著。肩部飾緣和披肩上的金龍、金鳳,嵌以翡翠、青金石、珊瑚、孔雀石和綠松石等珍貴寶玉石。此袍將清代皇后朝袍的特色及其工藝製作水平表現得淋漓盡致。此袍距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歷史,是故宮博物院目前僅存的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