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鐘鼓樓

綿陽鐘鼓樓

綿陽鐘鼓樓,最初名為環秀樓,幾百年來曾數度搬遷,幾易其名。據史料記載,環秀樓修建於明萬曆47年(1619年),由時任綿州刺史李正芳主持興建,位於現在順城街與建設街交界處,時高五層。整幢建築飛檐挑角,是當時綿州城裡的一大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綿陽鐘鼓樓
  • 地理位置:四川省綿陽市順城街與建設街交界處
  • 始建時間:明萬曆47年(1619年)
  • 重修時間:1992年8月31日
地圖信息,
到清嘉慶19年,時任綿州州官將環秀樓搬遷到現紅星街、警鐘街的天橋處,位於街中心,建築格局變化不大。到清鹹豐7年(1857年),環秀樓上供有魁星,並懸“高閣臨江”匾額,環秀樓又稱魁星閣。因魁星閣位於街心,極大地影響了交通。民國19年(1930年),時任綿陽縣縣長蒲殿欽劃撥東街與神仙街(現警鐘街)之間的慈惠局房屋6間,以募捐的方式,興建綿陽圖書館,共四層,在樓頂則依據原來的樣式修建鐘樓,用於水火警報告,故此樓遂改稱警鐘樓。 1992年,為迎接省七運會在綿陽召開,綿陽市政府決定在原警鐘樓東面,綿陽中藥材公司樓上重建鐘樓。工程從1992年1月16日開工,1992年8月31日竣工。自1992年建成以來,鐘鼓樓已經成為綿陽一個明顯的地理坐標,銘刻在老綿陽的記憶中。鐘鼓樓就是一種懷舊情結。
2008年5·12特大地震後,鐘鼓樓的時鐘定格在14:28,被作為地震遺蹟保存下來。

地圖信息

地址:綿陽市三台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