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西部的青春與夢想

綻放西部的青春與夢想

《綻放西部的青春與夢想》是米建軍、馬麗娟、吳倩楠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首次出版於2016年2月。

該作品總結“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的先進事跡,深入探究這一優秀群體的成因。作者在細節處理上打通了攝影和文學的通道,嫻熟地運用了聚焦、特寫、襯托等藝術創作手法,將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生活的惡劣自然條件、貧乏的物質生活、遠離親人的思念以及他們戰勝困難、甘於奉獻的精神深刻表現出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綻放西部的青春與夢想
  • 作者:米建軍、馬麗娟、吳倩楠
  • 文學體裁:報告文學
  • 字數:24萬字
  • 首版時間:2016年2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綻放西部的青春與夢想》再現了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紮根邊疆、教書育人的先進事跡,闡發支援邊疆教育對於開發中國西部和穩定邊疆的重大現實意義,熱情謳歌了新一代青年回響國家號召,服務邊疆、追逐夢想、奉獻社會,在實現中國夢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人生的可貴精神。

作品目錄

好兒女志在四方
遠在天邊的小城
日喀則有我的親人
西部 讓我和祖國緊緊相連
前赴後繼的青春
總書記回信
到西部教書去
為夢行萬里
高原上的格桑
風沙的模樣
分別不是為了流淚
小城誕生思想家
沒有神鵰也能做俠侶
饅頭之愛
大漠團圓
真愛就是傳奇
真漢子不言痛
很多很多的6年
兒時的夢想讓我來到西部
未來還會一步一個腳印
做老師就是要對得起良心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
那些美好的第一次
我們要改變且末的春天
收穫並快樂著
我想教的是一種精神
一棵小小的紅柳
日喀則我們來了
堅守歲月的橋
這裡真的需要我們
點燃生活的是靈感
海拔這么高更妻做樂天派
裝在套子裡的人
最美的“高原紅”在心裡
一生願做漢族媽媽
被一枚硬幣投了來
硬漢才敢站上高原
志願精神永駐心間
把青春燃成一團火
為和靜再添一份和諧靜美
一定教好書無論在哪裡
那些燦爛的日子
留下來為了一句承諾
在新疆幸福下去
大山深處有我別樣精彩的人生
牽掛的目光
回信石前那些駐足的身影
青春再次啟程

創作背景

21世紀初,保定學院百餘名畢業生回響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召喚,毅然放棄繼續深造的機會,謝絕內地多家用人單位的邀請,堅定地選擇了萬里之遙的西北邊疆。他們紮根邊疆,服務基層,教書育人,孜孜不倦,許多人已經成為學校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得到當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為西部的教育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2014年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回信,高度評價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有理想、有擔當”,“在西部地區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作出了貢獻”。為弘揚保定學院支教群體的崇高奉獻精神,米建軍、馬麗娟、吳倩楠等在歷時10餘年無間斷跟蹤採訪的基礎上,潛心創作完成報告文學《綻放西部的青春與夢想》。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綻放西部的青春與夢想》弘揚了西部支教文化精神。在作者看來,西部支教文化精神是指支教學子在高寒的自然環境中所表現出的無所畏懼、迎難而上、勇於拼搏的勇氣和力量;是他們在艱苦的工作環境中能夠辛勤耕耘、不計得失、默默奉獻的堅守與擔當;是他們心中有大愛、胸中有夢想、愛國為民的崇高品格與服務精神。西部支教文化的核心就是不畏艱苦、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堅守精神,其靈魂就是報效祖國、服務人民。保定是古易水源頭,也是易水文化發源地。勤勞質樸、任俠勇義、禮賢重士、慷慨守信和兼容淳厚的易水文化精神,不僅影響了河北文化,而且成為中華民族獨立不屈精神的象徵和重要組成部分。從一定意義上講,西部支教文化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古易水文化精神的繼承、發展和光大。

藝術特色

該作品標題的詩化味道突出。比如《風沙的模樣》《分別不是為了流淚》《沒有神鵰也能做俠侶》《饅頭之愛》《真愛就是傳奇》《很多很多的6年》,單看每個故事的標題,就能連綴成一首充滿大漠風味的詩,詩中有精神的形而上,有樸實的生活軌跡,樸素的語言與懷舊的淡淡情愫相互融合,有老電影一樣的視覺效果,又有新思維的廣闊空間。這主要得益於詩歌對生活做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凝聚鮮明強烈的感情,充滿豐富的想像。因為詩歌語言的跳躍性,具有空白藝術的特點,因而擴大了語言的容量,增加了想像空間,增強了標題的吸引力。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綻放西部的青春與夢想》
2016年2月
河北人民出版社
978-7-202-10963-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