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社交媒體中情緒信息傳播的認知神經機制

網路社交媒體中情緒信息傳播的認知神經機制

《網路社交媒體中情緒信息傳播的認知神經機制》是依託華南師範大學,由曲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路社交媒體中情緒信息傳播的認知神經機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曲琛
  • 依託單位:華南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網路社交媒體時代,普通用戶可以通過轉發行為使信息在網際網路中迅速傳播擴散。前人研究發現被成功轉發的信息會激活大腦獎賞迴路及與共情和觀點採擇相關的腦區,即轉發者對信息感興趣並且預期他人會喜歡。少有研究結合社交媒體的特點深入探討社交媒體中負性信息被轉發擴散最多的現象,本項目設計符合社交媒體用戶習慣的實驗情境,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技術考察情緒性信息傳播的神經機制。首先考察情緒信息轉發的效價效應,即負性信息是否與正性信息共享相似的神經迴路;其次以網路流行語為線索通過控制情緒詞數量考察喚醒度對信息傳播的影響;針對網路謠言具有高喚醒度的特點,考察材料的真實性及情緒喚醒度對轉發的影響及其神經機制;最後將探究實名制對轉發的影響及其神經機制。本項目抓住當前熱點問題,對情緒相關的因素:效價、喚醒度、真實性以及實名與否對傳播的影響進行較全面的探究,為政府輿情管理,企業產品信息投放,個人用戶高質量的信息分享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本項目聚焦移動社交媒體中信息轉發傳播現象,考察了情緒效價對社會信息傳播的影響及其神經機制,結果發現相比正性信息,被試更多轉發負性信息,並且觀看負性信息會引發內側前額葉以及外側顳葉的激活,而觀看正性信息則會引發雙側額中回的激活,內側前額葉的激活與是否轉發正性信息有關。此外,我們還考察負性轉發傾向與個體在靜息狀態下大腦的功能連線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個體對負性信息的轉發可能與個體的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痛苦敏感程度相關;而與正性信息轉發率相關的是:右側顳頂聯合區與右側顳上回,這兩個區域均參與了社會信息的理解,表明個體對正性信息的轉發與個體的社會信息理解能力相關。由於2014年開始基於陌生人社交的新浪微博開始衰退,取而代之的是基於熟人的社交網路微信,所以我們在原項目的基礎上考察了社交網路人際距離對利他行為的影響,對比了中法文化差異,結果發現團隊精神文化影響下的中國人更容易受到社會距離效應的影響,並表現出更多的公平偏好行為。接著我們在中國文化背景下,考察了社交網路中不同社會距離對利他懲罰的影響及其神經機制,結果發現作為第三方,面對不同社會距離的社交網路成員作出的不公平行為,人們對越親近的人懲罰越少,對越疏遠的人懲罰越多,腹內側和雙側海馬的活動與社會距離對懲罰的影響有關。本項目還探討了社交網路的使用對情緒調控的影響,結果發現線上社交加快了高社交焦慮者分離感和存在感的恢復,而對於低社交焦慮者而言,線上社交的使用卻阻礙了其分離感的恢復。此外,我們還考察了手機過度使用對跨期選擇和抑制控制的影響,結果發現手機過度使用組更傾向於即時的小獎賞,而且其抑制控制的能力更差一些,表現在Go-NoGo任務中NoGo條件下,腦電的N2波幅更負,而且抑制控制缺陷不僅基於成癮線索,而是一種廣泛的控制缺陷。總共完成七個實驗研究,已發表五篇論文,剩餘兩篇已經撰寫完畢,正在期刊審稿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