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網路技術基礎與計算思維》教材的配套教輔,針對教材中的每一章內容,設計了例題解析、選擇題分析和作業解答三部分內容。
本書通過大量習題的解析過程,幫助讀者加深理解網路中存在駝槓跨仔的大量術語、概念的本質含義和相互之間的區別,弄清弄透協定工作過程。
設計習題時,本書參考了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路技術和計算機專業基礎綜合考試中與計算機網路相關的典型題型,因此,對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路技術和計算機專業
研究生考試的讀者,本書是一種非常好的參考書。
以《網路技術基礎與計算思維》、《
網路技術基礎與計算思維實驗教程》為教材的MOOC《網路技術與套用》已經在
學堂線上和中國大學MOOC上線,並受到廣泛好評。本書中的部分習題來自該MOOC的隨堂測試題。
圖書目錄
第1章概論定酷紋1
1.1例題解析1
1.2選擇題分析7
1.3作業解答13
1.3.1計算題13
1.3.2填空題14
1.3.3對錯題16
1.3.4名詞解釋17
第2章數據通信基礎19
2.1例題解析19
2.2選擇題分析21
2.3作業解答26
2.3.1填空題26
2.3.2對錯題27
2.3.3名詞解釋29
第3章乙太網31
3.1例題解析31
3.2選擇題分析35
3.3作業解答47
3.3.1計算題47
3.3.2分析題48
3.3.3填空題51
3.3.4對錯題53
3.3.5名詞解釋55
4.1例題解析57[1][3]網路技術基礎與計算思維習題詳束朵刪解[3][3]4.2選擇題分析58
4.3作業解答68
4.3.1計算題68
4.3.2填空題68
4.3.3對錯題70
4.3.4名詞解釋71
第5章廣域網73
5.1例題解析73
5.2選擇題分析74
5.3作業解答78
5.3.1計算題78
5.3.2填空題80
5.3.3對錯道茅戲題80
5.3.4名詞解釋81
第6章IP和網路互聯83
6.1例題解析83
6.2選擇題分微虹析92
6.3作業解答舉灶歡婆111
6.3.1計算題111
6.3.2分析題112
6.3.3填空題115
6.3.4對錯題118
6.3.5名詞解釋120
第7章Internet接入技術122
7.1例題解析122
7.2選擇題分析126
7.3作業解答135
7.3.1填空題135
7.3.2對錯題136
7.3.3名詞解釋137
第8章傳輸層139
8.1例題解析139
8.2選擇題分析145
8.3作業解答154
8.3.1計算題154
8.3.2填空題155
8.3.3對錯題156
8.3.4名詞解釋157
第9章套用層159
9.1例題解析159
9.2選擇題分析163
9.3作業解答171
9.3.1分析題171
9.3.2填空題175
9.3.3名詞解釋175
第10章網路安全177
10.1例題解析177
10.2選擇題分析181
10.3作業解答193
10.3.1填空題193
10.3.2對錯題194
10.3.3名詞解釋196
1.1Packet Tracer 6.2使用說明1
1.1.1功能介紹1
1.1.2用戶界面2
1.1.3工作區分類4
1.1.4操作模式5
1.1.5設備類型和配置方式7
1.2IOS命令模式9
1.2.1用戶模式9
1.2.2特權模式10
1.2.3全局模式11
1.2.4IOS幫助工具12
1.2.5取消命令過程13
第2章乙太網實驗14
2.1交換機實驗基礎14
2.1.1直通線和交叉線14
2.1.2交換機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5
2.2單交換機實驗16
2.2.1實驗內容16
2.2.2實驗目的17
2.2.3實驗原理17
2.2.4關鍵命令說明17
2.2.5實驗步驟17
2.3單交換機VLAN配置實驗24
2.3.1實驗內容24
2.3.2實驗目的24[1][3]網路技術基礎與計算思維實驗教程[3][3]2.3.3實驗原理25
2.3.4關鍵命令說明25
2.3.5實驗步驟27
2.3.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34
2.4跨交換機VLAN配置實驗35
2.4.1實驗內容35
2.4.2實驗目的35
2.4.3實驗原理36
2.4.4實驗步驟37
3.1擴展少套腿服務集實驗42
3.1.1實驗內容42
3.1.2實驗目的42
3.1.3實驗原理43
3.1.4實驗步驟43
3.2無線數據通信網路與無線區域網路互連實驗51
3.2.1實驗內容51
3.2.2實驗目的52
3.2.3實驗原理52
3.2.4實驗步驟52
第4章IP和網路互連實驗59
4.1PSTN和乙太網互連實驗59
4.1.1實驗內容59
4.1.2實驗目的59
4.1.3實驗原理60
4.1.4關鍵命令說明60
4.1.5實驗步驟61
4.1.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68
4.2點對點信道互連乙太網實驗68
4.2.1實驗內容68
4.2.2實驗目的69
4.2.3實驗原理69
4.2.4關鍵命令說明70
4.2.5實驗步驟71
4.2.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77
4.3靜態路由項配置實驗78
4.3.1實驗內容78
4.3.2實驗目的79
4.3.3實驗原理79
4.3.4關鍵命令說明80
4.3.5實驗步驟81
4.3.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89
4.4RIPv1配置實驗91
4.4.1實驗內容91
4.4.2實驗目的91
4.4.3實驗原理91
4.4.4關鍵命令說明91
4.4.5實驗步驟92
4.4.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94
4.5RIPv2配置實驗95
4.5.1實驗內容95
4.5.2實驗目的95
4.5.3實驗原理95
4.5.4關鍵命令說明96
4.5.5實驗步驟97
4.5.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100
4.6ARP演示實驗102
4.6.1實驗內容102
4.6.2實驗目的102
4.6.3實驗原理102
4.6.4實驗步驟103
4.7多連線埠路由器互連VLAN實驗107
4.7.1實驗內容107
4.7.2實驗目的108
4.7.3實驗原理108
4.7.4實驗步驟109
4.7.5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113
4.8三層交換機三層接口實驗115
4.8.1實驗內容115
4.8.2實驗目的116
4.8.3實驗原理116
4.8.4關鍵命令說明116
4.8.5實驗步驟117
4.8.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118
4.9.1實驗內容120
4.9.2實驗目的120
4.9.3實驗原理120
4.9.4關鍵命令說明121
4.9.5實驗步驟122
4.9.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123
4.10三層交換機IP接口實驗125
4.10.1實驗內容125
4.10.2實驗目的126
4.10.3實驗原理126
4.10.4關鍵命令說明126
4.10.5實驗步驟127
4.10.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129
4.11三層交換機互連實驗一131
4.11.1實驗內容131
4.11.2實驗目的131
4.11.3實驗原理132
4.11.4實驗步驟132
4.11.5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135
4.12三層交換機互連實驗二138
4.12.1實驗內容138
4.12.2實驗目的138
4.12.3實驗原理138
4.12.4關鍵命令說明143
4.12.5實驗步驟143
4.12.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148
第5章Internet接入實驗151
5.1終端乙太網接入Internet實驗151
5.1.1實驗內容151
5.1.2實驗目的152
5.1.3實驗原理152
5.1.4關鍵命令說明152
5.1.5實驗步驟155
5.1.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157
5.2終端ADSL接入Internet實驗159
5.2.1實驗內容159
5.2.2實驗目的160
5.2.3實驗原理160
5.2.4實驗步驟160
5.3家庭區域網路接入Internet實驗162
5.3.1實驗內容162
5.3.2實驗目的162
5.3.3實驗原理162
5.3.4實驗步驟163
5.4.1實驗內容172
5.4.2實驗目的172
5.4.3實驗原理173
5.4.4實驗步驟173
5.4.5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175
5.5.1實驗內容176
5.5.2實驗目的176
5.5.3實驗原理178
5.5.4實驗步驟179
5.6無線路由器DHCP接入方式實驗188
5.6.1實驗內容188
5.6.2實驗目的189
5.6.3實驗原理189
5.6.4關鍵命令說明189
5.6.5實驗步驟190
5.6.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191
5.7統一鑑別實驗193
5.7.1實驗內容193
5.7.2實驗目的194
5.7.3實驗原理194
5.7.4關鍵命令說明195
5.7.5實驗步驟195
5.7.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200
5.8Cisco Easy VPN配置實驗202
5.8.1實驗內容202
5.8.2實驗目的203
5.8.3實驗原理203
5.8.4關鍵命令說明204
5.8.5實驗步驟208
5.8.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214
第6章套用層實驗218
6.1域名系統配置實驗218
6.1.1實驗內容218
6.1.2實驗目的218
6.1.3實驗原理220
6.1.4實驗步驟220
6.1.5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225
6.2無中繼DHCP配置實驗227
6.2.1實驗內容227
6.2.2實驗目的227
6.2.3實驗原理227
6.2.4實驗步驟228
6.3中繼DHCP配置實驗231
6.3.1實驗內容231
6.3.2實驗目的231
6.3.3實驗原理232
6.3.4關鍵命令說明232
6.3.5實驗步驟233
6.3.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236
6.4.1實驗內容239
6.4.2實驗目的239
6.4.3實驗原理240
6.4.4關鍵命令說明240
6.4.5實驗步驟241
6.4.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243
6.5.1實驗內容245
6.5.2實驗目的246
6.5.3實驗原理246
6.5.4實驗步驟246
6.5.5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252
6.6網路設備控制台連線埠配置實驗254
6.6.1實驗內容254
6.6.2實驗目的254
6.6.3實驗原理255
6.6.4實驗步驟255
6.7網路設備Telnet配置實驗256
6.7.1實驗內容256
6.7.2實驗目的257
6.7.3實驗原理257
6.7.4關鍵命令說明257
6.7.5實驗步驟259
6.7.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262
6.8無線路由器Web界面配置實驗263
6.8.1實驗內容263
6.8.2實驗目的264
6.8.3實驗原理264
6.8.4實驗步驟264
第7章網路安全實驗267
7.1RIP路由項欺騙攻擊實驗267
7.1.1實驗內容267
7.1.2實驗目的267
7.1.3實驗原理267
7.1.4實驗步驟269
7.1.5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270
7.2OSPF路由項欺騙攻擊和防禦實驗272
7.2.1實驗內容272
7.2.2實驗目的272
7.2.3實驗原理272
7.2.4關鍵命令說明274
7.2.5實驗步驟275
7.2.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277
7.3DHCP欺騙攻擊與防禦實驗280
7.3.1實驗內容280
7.3.2實驗目的280
7.3.3實驗原理280
7.3.4關鍵命令說明281
7.3.5實驗步驟282
7.3.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287
7.4訪問控制列表配置實驗288
7.4.1實驗內容288
7.4.2實驗目的288
7.4.3實驗原理289
7.4.4關鍵命令說明289
7.4.5實驗步驟290
7.4.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291
7.5安全連線埠配置實驗292
7.5.1實驗內容292
7.5.2實驗目的293
7.5.3實驗原理293
7.5.4關鍵命令說明293
7.5.5實驗步驟294
7.5.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295
7.6終端和伺服器防火牆配置實驗296
7.6.1實驗內容296
7.6.2實驗目的297
7.6.3實驗原理297
7.6.4實驗步驟298
7.7無狀態分組過濾器配置實驗301
7.7.1實驗內容301
7.7.2實驗目的301
7.7.3實驗原理302
7.7.4關鍵命令說明302
7.7.5實驗步驟304
7.7.6命令行接口控制過程307
7.8有狀態分組過濾器配置實驗309
7.8.1實驗內容309
7.8.2實驗目的310
7.8.3實驗原理310
7.8.4關鍵命令說明311
7.8.5實驗步驟312
7.8.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313
7.9入侵檢測系統配置實驗314
7.9.1實驗內容314
7.9.2實驗目的314
7.9.3實驗原理315
7.9.4關鍵命令說明315
7.9.5實驗步驟318
7.9.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318
7.10控制Telnet遠程配置過程實驗321
7.10.1實驗內容321
7.10.2實驗目的321
7.10.3實驗原理321
7.10.4關鍵命令說明322
7.10.5實驗步驟322
7.10.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324
第8章校園網設計和實現過程325
8.1校園布局和設計要求325
8.1.1校園布局325
8.1.3數據傳輸網路設計要求326
8.1.4安全系統設計要求327
8.2交換機VLAN劃分過程328
8.2.1創建VLAN和VLAN連線埠配置原則329
8.2.2VLAN劃分過程329
8.3IP接口定義過程和RIP配置過程330
8.3.1互連網結構和IP接口330
8.3.2RIP配置過程332
8.4套用伺服器配置過程332
8.4.1伺服器網路信息配置過程333
8.5安全功能配置過程335
8.5.1保護Email伺服器的分組過濾器配置過程335
8.5.4保護DHCP伺服器的分組過濾器配置過程336
8.6Packet Tracer實現過程336
8.6.1實驗步驟336
8.6.2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343
參考文獻349第1章概述1
1.1C語言簡介1
1.1.1為什麼要學習C語言1
1.1.2C語言的誕生3
1.1.3C語言的特點4
1.1.4C語言源程式的結構4
1.1.5C源程式的運行6
1.2程式與算法7
1.2.1程式與程式設計8
1.2.2算法9
1.2.3算法設計的基本方法11
本章小結18
習題119
第2章基本數據類型20
2.1C語言的數據類型20
2.2常量與變數22
2.2.1標識符22
2.2.2常量23
2.2.3變數24
2.3整型數據25
2.3.1整型常量25
2.3.2整型數據在記憶體中的表示25
2.3.3整型變數27
2.4實型數據30
2.4.1實型常量30
2.4.2實型變數30
2.5字元型數據31[1][3]C語言程式設計實用教程[3][3]2.5.1字元型數據的表示31
2.5.2字元常量32
2.5.3字元變數33
2.5.4字元串常量34
2.6運算符和表達式35
2.6.5其他運算符及表達式43
2.6.6混合類型數據的運算45
本章小結46
習題249
第3章數據的輸入輸出52
3.1概述52
3.1.1C語言的語句52
3.1.2C語言中數據輸入輸出的實現54
3.2數據的格式化輸入與輸出54
3.2.1數據的格式化輸出54
3.2.2數據的格式化輸入62
3.3字元型數據的輸入與輸出70
3.3.1字元串的輸入與輸出70
3.3.2單個字元的輸入與輸出71
本章小結76
習題380
第4章程式的控制結構84
4.1程式的三種基本結構84
4.2順序結構85
4.3分支結構88
4.3.1if語句88
4.3.2switch語句95
4.4循環結構100
4.4.1while語句101
4.4.2dowhile語句102
4.4.3for語句103
4.4.4三種循環語句的比較105
4.4.5循環結構的嵌套105
4.4.6輔助控制語句107
4.5套用舉例109
本章小結118
習題4124
第5章構造數據類型——數組128
5.1數組的概念128
5.2一維數組129
5.2.1一維數組的定義與初始化129
5.2.2一維數組的引用131
5.2.3一維數組的套用132
5.3二維及多維數組137
5.3.1二維數組的定義與初始化137
5.3.2二維數組的引用140
5.3.3二維數組的套用140
5.3.4多維數組的理解142
5.4字元型數組和字元串處理142
5.4.1字元型數組的概念與初始化142
5.4.2字元串的概念與初始化143
5.4.3字元型數組的輸入和輸出146
5.4.4字元串處理148
5.5套用舉例151
本章小結158
習題5161
第6章函式166
6.1概述166
6.1.1函式概述166
6.1.2函式分類167
6.2函式的定義、調用及返回169
6.2.1函式的定義169
6.2.2函式的調用172
6.2.3函式的返回值176
6.3函式參數的傳遞177
6.4函式的嵌套與遞歸調用180
6.4.1函式的嵌套調用180
6.4.2函式的遞歸調用181
6.5變數的作用域和存儲類別186
6.5.1內部變數186
6.5.2外部變數187
6.5.3變數的存儲類型189
6.5.4變數類別小結191
6.6套用舉例192
本章小結195
習題6197
第7章C的指針201
7.1指針的概念、定義及基本操作201
7.1.1指針和指針變數205
7.1.2利用指針變數訪問基本變數209
7.2用指針變數訪問一維數組元素216
7.2.1指針變數的關係運算、算術運算216
7.2.2用指針變數訪問一維數組元素217
7.2.3指針變數的基類型必須與所指變數的類型一致219
7.3指針變數做函式參數220
7.4用指針處理字元串229
7.5指針的其他套用237
7.5.1指針數組和數組指針237
7.5.2指針與函式241
7.5.3多級指針243
7.7套用舉例246
本章小結249
習題7252
第8章構造數據類型: 結構、共用和枚舉262
8.1結構體262
8.1.1概述262
8.1.2結構體數組269
8.1.3結構體指針變數271
8.2共用體275
8.2.1概述275
8.2.2套用舉例278
8.3枚舉279
8.4動態存儲分配及鍊表282
8.4.1動態存儲分配282
8.4.2鍊表284
8.4.3類型別名定義——typedef290
本章小結291
習題8291
第9章預編譯命令295
9.1概述295
9.2宏定義296
9.2.1無參數宏定義296
9.2.2帶參數宏定義297
9.2.3宏定義的作用域298
9.3檔案包含298
9.3.1概述298
9.3.2檔案包含的作用299
9.4條件編譯299
9.4.1第一種形式#if語句300
9.4.2第二種形式#ifdef語句301
9.4.3#ifndef語句301
本章小結302
習題9302
第10章位運算305
10.1位運算簡介305
10.2移位運算309
10.3套用舉例311
本章小結312
習題10312
第11章數據的永久保存——檔案313
11.1概述313
11.1.1檔案的概念313
11.1.2檔案指針314
11.2檔案的打開與關閉315
11.2.1fopen函式316
11.2.2fclose函式318
11.3檔案的讀寫319
11.3.1讀寫檔案中字元的函式319
11.3.2讀寫檔案中字元串的函式322
11.3.3格式化讀寫函式324
11.3.4數據塊讀寫函式325
11.4檔案的定位328
11.5檔案的出錯檢測330
11.6檔案操作實例331
本章小結333
習題11334
第12章綜合實例336
12.1概述336
12.2牛頓疊代法336
12.3窮舉法求勾股數337
12.5一個簡單的通訊錄管理程式340
本章小結349
附錄B常用字元ASCII碼352附錄CC程式集成開發環境——VC++6.0354附錄DC常用標準庫函式365參考文獻370第1章資料庫系統概述1
1.1資料庫的基本概念1
1.1.1信息、數據與數據處理1
1.1.2資料庫系統4
1.2數據模型5
1.2.1數據模型的組成要素5
1.2.2概念模型6
1.2.3最常用的數據模型8
1.3關係資料庫10
1.3.1關係的性質10
1.3.2關係的完整性10
1.3.3關係代數11
1.4.1需求分析13
1.4.2確定信息模型(ER圖)14
1.4.3確定數據模型14
1.4.4物理設計15
1.4.5功能設計16
1.4.6應用程式發布17
1.4.7系統運行與維護17
本章小結17
習題一17
第2章Visual FoxPro概述20
2.1Visual FoxPro 6.0概述20
2.1.1Visual FoxPro 6.0的啟動和退出20
2.1.2Visual FoxPro的工作方式20[1][3]Visual FoxPro程式設計基礎教程(第2版)[3][3]2.2Visual FoxPro 6.0的操作環境22
2.2.1選單系統的操作22
2.2.2工具列的操作23
2.2.3命令視窗的操作24
2.2.4Visual FoxPro的螢幕區25
2.2.5Visual FoxPro的狀態欄25
2.2.6Visual FoxPro的環境設定25
2.3.1項目檔案的建立和打開28
2.3.2項目管理器界面的組成30
2.4Visual FoxPro中的語言基礎32
2.4.1數據類型32
2.4.2常量34
2.4.3變數35
2.5Visual FoxPro中的常見函式42
2.5.1數值處理函式42
2.5.2字元處理函式44
2.5.3日期及日期時間處理函式47
2.5.5測試函式50
2.5.6顯示信息函式52
2.6運算符和表達式53
2.6.3日期時間運算符和日期時間表達式54
2.6.6不同類型運算符的運算優先權56
本章小結56
習題二56
第3章表的創建及使用62
3.1創建自由表62
3.1.1表結構的設計62
3.1.2表結構的創建65
3.1.3輸入新記錄68
3.2表的基本操作70
3.2.1表的打開與關閉71
3.2.2記錄的操作72
3.2.3表結構的修改與複製85
3.3表的索引86
3.3.1索引的概念86
3.3.2索引的類型88
3.3.3索引的創建89
3.3.4索引的使用91
3.3.5排序93
3.4數據統計93
3.4.1計數命令COUNT93
3.4.2求和命令SUM94
3.4.3求平均值命令AVERAGE94
3.4.4TOTAL命令94
本章小結95
習題三95
第4章資料庫的創建與使用100
4.2資料庫的基本操作101
4.2.1創建資料庫101
4.2.2打開資料庫103
4.2.3關閉資料庫104
4.2.4刪除資料庫104
4.3資料庫表的操作105
4.3.1資料庫表的操作105
4.3.2資料庫表欄位的擴展屬性107
4.3.3資料庫表的表屬性110
4.4資料庫表間的永久關係113
4.4.1永久關係的種類113
4.4.2永久關係的建立、編輯和刪除114
4.5參照完整性115
4.6多張表的同時使用117
4.6.1工作區的概念117
4.6.2臨時關係120
本章小結122
習題四122
第5章關係資料庫標準語言SQL126
5.1SQL語言概述126
5.2數據定義127
5.2.1定義表結構127
5.2.2修改表結構129
5.2.3刪除表131
5.3數據操縱132
5.3.1插入記錄132
5.3.2刪除記錄133
5.3.3更新記錄133
5.4數據查詢134
5.4.1單表查詢135
5.4.2連線查詢141
5.4.3嵌套查詢145
5.4.4集合的並運算147
5.4.5查詢結果輸出147
本章小結150
習題五150
第6章查詢和視圖154
6.1查詢154
6.1.1查詢的概念154
6.1.2查詢設計器154
6.2視圖161
6.2.1視圖的概念161
6.2.2視圖設計器162
6.2.3在視圖設計器中創建本地視圖164
6.2.4用SQL命令創建視圖167
6.2.5使用視圖168
6.3視圖和查詢的區別168
本章小結168
習題六169
第7章程式設計基礎171
7.1程式檔案的建立和運行171
7.1.1程式檔案的建立與修改171
7.1.2程式檔案的運行172
7.2基本命令173
7.2.1程式注釋命令173
7.2.2基本輸入輸出命令173
7.2.3結束程式運行命令175
7.3程式的基本控制結構176
7.3.1順序結構176
7.3.2分支結構176
7.3.3循環結構181
7.4程式的模組化189
7.4.1子程式189
7.4.2過程及過程檔案191
7.5變數的作用域197
7.5.1全局變數197
7.5.2私有變數198
7.5.3局部變數198
本章小結199
習題七200
第8章面向對象的程式設計204
8.1對象204
8.1.1屬性204
8.1.2事件和方法程式205
8.2類206
8.2.1Visual FoxPro定義的類206
8.2.2自定義類208
8.2.3使用類庫209
8.2.4使用類瀏覽器211
8.2.5使用類設計器212
8.3在程式中使用類和對象213
8.3.1創建和定義類213
8.3.2創建對象214
8.3.3引用對象216
8.3.4設定界面對象屬性217
8.3.5調用界面對象的方法程式217
本章小結218
習題八218
第9章表單和控制項221
9.1表單221
9.1.1創建表單221
9.1.2定義數據環境227
9.1.3管理表單230
9.2控制項概述234
9.3登錄表單235
9.3.1標籤(Label)控制項236
9.3.2文本框(TextBox)控制項 237
9.3.3命令按鈕(CommandButton)控制項240
9.3.4“登錄”表單的實現241
9.4數據瀏覽表單242
9.4.1命令按鈕組(CommandGroup)控制項242
9.4.2線條和形狀控制項244
9.4.3“圖書信息瀏覽”表單的實現244
9.5添加記錄表單246
9.5.1編輯框(EditBox)控制項246
9.5.2複選框(CheckBox)控制項248
9.5.3選項按鈕組(OptionGroup)控制項 248
9.5.4“讀者註冊”表單的實現250
9.5.5微調(Spinner)控制項和“讀者註冊”表單的最佳化252
9.6數據維護表單254
9.6.1列表框(ListBox)控制項255
9.6.2組合框(ComboBox)控制項258
9.6.3“圖書信息維護”表單的實現258
9.7查詢統計功能表單260
9.7.1表格(Grid)控制項261
9.7.2頁框(PageFrame)控制項 264
9.7.3“圖書查詢”表單的實現264
9.7.4“讀者借閱情況統計”表單的實現266
9.8系統封面表單269
9.8.1計時器(Timer)控制項 269
9.8.2圖像(Image)控制項271
9.8.3“歡迎”表單的實現272
本章小結272
習題九273
第10章報表和標籤278
10.1報表嚮導278
10.2報表設計器282
10.2.1報表格式與布局283
10.2.2報表控制項284
10.2.3報表輸出289
10.3快速報表290
10.4標籤設計291
10.4.1標籤嚮導291
10.4.2標籤設計器293
10.4.3標籤輸出294
本章小結295
習題十295
第11章選單設計297
11.1選單系統的結構297
11.2創建選單系統298
11.2.1創建選單的步驟298
11.2.2選單設計器298
11.2.3套用系統選單設計301
11.2.4定製選單系統305
11.2.5快速選單功能306
11.3創建表單選單307
11.4創建快捷選單308
本章小結309
習題十一309
第12章套用系統集成311
12.1編譯應用程式311
12.1.1構造應用程式框架311
12.1.2將檔案加入到項目中315
12.1.3編輯項目信息317
12.1.4創建並運行應用程式318
12.2生成可發布的應用程式319
12.2.1準備要發布的應用程式320
12.2.2準備製作發布磁碟320
本章小結321
習題十二321
附錄A圖書管理資料庫主要數據表記錄323
附錄BVF6檔案類型324
6.3.5名詞解釋120
第7章Internet接入技術122
7.1例題解析122
7.2選擇題分析126
7.3作業解答135
7.3.1填空題135
7.3.2對錯題136
7.3.3名詞解釋137
第8章傳輸層139
8.1例題解析139
8.2選擇題分析145
8.3作業解答154
8.3.1計算題154
8.3.2填空題155
8.3.3對錯題156
8.3.4名詞解釋157
第9章套用層159
9.1例題解析159
9.2選擇題分析163
9.3作業解答171
9.3.1分析題171
9.3.2填空題175
9.3.3名詞解釋175
第10章網路安全177
10.1例題解析177
10.2選擇題分析181
10.3作業解答193
10.3.1填空題193
10.3.2對錯題194
10.3.3名詞解釋196
1.1Packet Tracer 6.2使用說明1
1.1.1功能介紹1
1.1.2用戶界面2
1.1.3工作區分類4
1.1.4操作模式5
1.1.5設備類型和配置方式7
1.2IOS命令模式9
1.2.1用戶模式9
1.2.2特權模式10
1.2.3全局模式11
1.2.4IOS幫助工具12
1.2.5取消命令過程13
第2章乙太網實驗14
2.1交換機實驗基礎14
2.1.1直通線和交叉線14
2.1.2交換機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5
2.2單交換機實驗16
2.2.1實驗內容16
2.2.2實驗目的17
2.2.3實驗原理17
2.2.4關鍵命令說明17
2.2.5實驗步驟17
2.3單交換機VLAN配置實驗24
2.3.1實驗內容24
2.3.2實驗目的24[1][3]網路技術基礎與計算思維實驗教程[3][3]2.3.3實驗原理25
2.3.4關鍵命令說明25
2.3.5實驗步驟27
2.3.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34
2.4跨交換機VLAN配置實驗35
2.4.1實驗內容35
2.4.2實驗目的35
2.4.3實驗原理36
2.4.4實驗步驟37
3.1擴展服務集實驗42
3.1.1實驗內容42
3.1.2實驗目的42
3.1.3實驗原理43
3.1.4實驗步驟43
7.4.3實驗原理289
7.4.4關鍵命令說明289
7.4.5實驗步驟290
7.4.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291
7.5安全連線埠配置實驗292
7.5.1實驗內容292
7.5.2實驗目的293
7.5.3實驗原理293
7.5.4關鍵命令說明293
7.5.5實驗步驟294
7.5.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295
7.6終端和伺服器防火牆配置實驗296
7.6.1實驗內容296
7.6.2實驗目的297
7.6.3實驗原理297
7.6.4實驗步驟298
7.7無狀態分組過濾器配置實驗301
7.7.1實驗內容301
7.7.2實驗目的301
7.7.3實驗原理302
7.7.4關鍵命令說明302
7.7.5實驗步驟304
7.7.6命令行接口控制過程307
7.8有狀態分組過濾器配置實驗309
7.8.1實驗內容309
7.8.2實驗目的310
7.8.3實驗原理310
7.8.4關鍵命令說明311
7.8.5實驗步驟312
7.8.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313
7.9入侵檢測系統配置實驗314
7.9.1實驗內容314
7.9.2實驗目的314
7.9.3實驗原理315
7.9.4關鍵命令說明315
7.9.5實驗步驟318
7.9.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318
7.10控制Telnet遠程配置過程實驗321
7.10.1實驗內容321
7.10.2實驗目的321
7.10.3實驗原理321
7.10.4關鍵命令說明322
7.10.5實驗步驟322
7.10.6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324
第8章校園網設計和實現過程325
8.1校園布局和設計要求325
8.1.1校園布局325
8.1.3數據傳輸網路設計要求326
8.1.4安全系統設計要求327
8.2交換機VLAN劃分過程328
8.2.1創建VLAN和VLAN連線埠配置原則329
8.2.2VLAN劃分過程329
8.3IP接口定義過程和RIP配置過程330
8.3.1互連網結構和IP接口330
8.3.2RIP配置過程332
8.4套用伺服器配置過程332
8.4.1伺服器網路信息配置過程333
8.5安全功能配置過程335
8.5.1保護Email伺服器的分組過濾器配置過程335
8.5.4保護DHCP伺服器的分組過濾器配置過程336
8.6Packet Tracer實現過程336
8.6.1實驗步驟336
8.6.2命令行接口配置過程343
參考文獻349第1章概述1
1.1C語言簡介1
1.1.1為什麼要學習C語言1
1.1.2C語言的誕生3
1.1.3C語言的特點4
1.1.4C語言源程式的結構4
1.1.5C源程式的運行6
1.2程式與算法7
1.2.1程式與程式設計8
1.2.2算法9
1.2.3算法設計的基本方法11
本章小結18
習題119
第2章基本數據類型20
2.1C語言的數據類型20
2.2常量與變數22
2.2.1標識符22
2.2.2常量23
2.2.3變數24
2.3整型數據25
2.3.1整型常量25
2.3.2整型數據在記憶體中的表示25
2.3.3整型變數27
2.4實型數據30
2.4.1實型常量30
2.4.2實型變數30
2.5字元型數據31[1][3]C語言程式設計實用教程[3][3]2.5.1字元型數據的表示31
2.5.2字元常量32
2.5.3字元變數33
2.5.4字元串常量34
2.6運算符和表達式35
2.6.5其他運算符及表達式43
2.6.6混合類型數據的運算45
本章小結46
習題249
第3章數據的輸入輸出52
3.1概述52
3.1.1C語言的語句52
3.1.2C語言中數據輸入輸出的實現54
3.2數據的格式化輸入與輸出54
3.2.1數據的格式化輸出54
3.2.2數據的格式化輸入62
3.3字元型數據的輸入與輸出70
3.3.1字元串的輸入與輸出70
3.3.2單個字元的輸入與輸出71
本章小結76
習題380
第4章程式的控制結構84
4.1程式的三種基本結構84
4.2順序結構85
4.3分支結構88
4.3.1if語句88
4.3.2switch語句95
4.4循環結構100
4.4.1while語句101
4.4.2dowhile語句102
4.4.3for語句103
4.4.4三種循環語句的比較105
4.4.5循環結構的嵌套105
4.4.6輔助控制語句107
4.5套用舉例109
本章小結118
習題4124
第5章構造數據類型——數組128
5.1數組的概念128
5.2一維數組129
5.2.1一維數組的定義與初始化129
5.2.2一維數組的引用131
5.2.3一維數組的套用132
5.3二維及多維數組137
5.3.1二維數組的定義與初始化137
5.3.2二維數組的引用140
5.3.3二維數組的套用140
5.3.4多維數組的理解142
5.4字元型數組和字元串處理142
5.4.1字元型數組的概念與初始化142
5.4.2字元串的概念與初始化143
5.4.3字元型數組的輸入和輸出146
5.4.4字元串處理148
5.5套用舉例151
本章小結158
習題5161
第6章函式166
6.1概述166
6.1.1函式概述166
6.1.2函式分類167
6.2函式的定義、調用及返回169
6.2.1函式的定義169
6.2.2函式的調用172
6.2.3函式的返回值176
6.3函式參數的傳遞177
6.4函式的嵌套與遞歸調用180
6.4.1函式的嵌套調用180
6.4.2函式的遞歸調用181
6.5變數的作用域和存儲類別186
6.5.1內部變數186
6.5.2外部變數187
6.5.3變數的存儲類型189
6.5.4變數類別小結191
6.6套用舉例192
本章小結195
習題6197
第7章C的指針201
7.1指針的概念、定義及基本操作201
7.1.1指針和指針變數205
7.1.2利用指針變數訪問基本變數209
7.2用指針變數訪問一維數組元素216
7.2.1指針變數的關係運算、算術運算216
7.2.2用指針變數訪問一維數組元素217
7.2.3指針變數的基類型必須與所指變數的類型一致219
7.3指針變數做函式參數220
7.4用指針處理字元串229
7.5指針的其他套用237
7.5.1指針數組和數組指針237
7.5.2指針與函式241
7.5.3多級指針243
7.7套用舉例246
本章小結249
習題7252
第8章構造數據類型: 結構、共用和枚舉262
8.1結構體262
8.1.1概述262
8.1.2結構體數組269
8.1.3結構體指針變數271
8.2共用體275
8.2.1概述275
8.2.2套用舉例278
8.3枚舉279
8.4動態存儲分配及鍊表282
8.4.1動態存儲分配282
8.4.2鍊表284
8.4.3類型別名定義——typedef290
本章小結291
習題8291
第9章預編譯命令295
9.1概述295
9.2宏定義296
9.2.1無參數宏定義296
9.2.2帶參數宏定義297
9.2.3宏定義的作用域298
9.3檔案包含298
9.3.1概述298
9.3.2檔案包含的作用299
9.4條件編譯299
9.4.1第一種形式#if語句300
9.4.2第二種形式#ifdef語句301
9.4.3#ifndef語句301
本章小結302
習題9302
第10章位運算305
10.1位運算簡介305
10.2移位運算309
10.3套用舉例311
本章小結312
習題10312
第11章數據的永久保存——檔案313
11.1概述313
11.1.1檔案的概念313
11.1.2檔案指針314
11.2檔案的打開與關閉315
11.2.1fopen函式316
11.2.2fclose函式318
11.3檔案的讀寫319
11.3.1讀寫檔案中字元的函式319
11.3.2讀寫檔案中字元串的函式322
11.3.3格式化讀寫函式324
11.3.4數據塊讀寫函式325
11.4檔案的定位328
11.5檔案的出錯檢測330
11.6檔案操作實例331
本章小結333
習題11334
第12章綜合實例336
12.1概述336
12.2牛頓疊代法336
12.3窮舉法求勾股數337
12.5一個簡單的通訊錄管理程式340
本章小結349
附錄B常用字元ASCII碼352附錄CC程式集成開發環境——VC++6.0354附錄DC常用標準庫函式365參考文獻370第1章資料庫系統概述1
1.1資料庫的基本概念1
1.1.1信息、數據與數據處理1
1.1.2資料庫系統4
1.2數據模型5
1.2.1數據模型的組成要素5
1.2.2概念模型6
1.2.3最常用的數據模型8
1.3關係資料庫10
1.3.1關係的性質10
1.3.2關係的完整性10
1.3.3關係代數11
1.4.1需求分析13
1.4.2確定信息模型(ER圖)14
1.4.3確定數據模型14
1.4.4物理設計15
1.4.5功能設計16
1.4.6應用程式發布17
1.4.7系統運行與維護17
本章小結17
習題一17
第2章Visual FoxPro概述20
2.1Visual FoxPro 6.0概述20
2.1.1Visual FoxPro 6.0的啟動和退出20
2.1.2Visual FoxPro的工作方式20[1][3]Visual FoxPro程式設計基礎教程(第2版)[3][3]2.2Visual FoxPro 6.0的操作環境22
2.2.1選單系統的操作22
2.2.2工具列的操作23
2.2.3命令視窗的操作24
2.2.4Visual FoxPro的螢幕區25
2.2.5Visual FoxPro的狀態欄25
2.2.6Visual FoxPro的環境設定25
2.3.1項目檔案的建立和打開28
2.3.2項目管理器界面的組成30
2.4Visual FoxPro中的語言基礎32
2.4.1數據類型32
2.4.2常量34
2.4.3變數35
2.5Visual FoxPro中的常見函式42
2.5.1數值處理函式42
2.5.2字元處理函式44
2.5.3日期及日期時間處理函式47
2.5.5測試函式50
2.5.6顯示信息函式52
2.6運算符和表達式53
2.6.3日期時間運算符和日期時間表達式54
2.6.6不同類型運算符的運算優先權56
本章小結56
習題二56
第3章表的創建及使用62
3.1創建自由表62
3.1.1表結構的設計62
3.1.2表結構的創建65
3.1.3輸入新記錄68
3.2表的基本操作70
3.2.1表的打開與關閉71
3.2.2記錄的操作72
3.2.3表結構的修改與複製85
3.3表的索引86
3.3.1索引的概念86
3.3.2索引的類型88
3.3.3索引的創建89
3.3.4索引的使用91
3.3.5排序93
3.4數據統計93
3.4.1計數命令COUNT93
3.4.2求和命令SUM94
7.5變數的作用域197
7.5.1全局變數197
7.5.2私有變數198
7.5.3局部變數198
本章小結199
習題七200
第8章面向對象的程式設計204
8.1對象204
8.1.1屬性204
8.1.2事件和方法程式205
8.2類206
8.2.1Visual FoxPro定義的類206
8.2.2自定義類208
8.2.3使用類庫209
8.2.4使用類瀏覽器211
8.2.5使用類設計器212
8.3在程式中使用類和對象213
8.3.1創建和定義類213
8.3.2創建對象214
8.3.3引用對象216
8.3.4設定界面對象屬性217
8.3.5調用界面對象的方法程式217
本章小結218
習題八218
第9章表單和控制項221
9.1表單221
9.1.1創建表單221
9.1.2定義數據環境227
9.1.3管理表單230
9.2控制項概述234
9.3登錄表單235
9.3.1標籤(Label)控制項236
9.3.2文本框(TextBox)控制項 237
9.3.3命令按鈕(CommandButton)控制項240
9.3.4“登錄”表單的實現241
9.4數據瀏覽表單242
9.4.1命令按鈕組(CommandGroup)控制項242
9.4.2線條和形狀控制項244
9.4.3“圖書信息瀏覽”表單的實現244
9.5添加記錄表單246
9.5.1編輯框(EditBox)控制項246
9.5.2複選框(CheckBox)控制項248
9.5.3選項按鈕組(OptionGroup)控制項 248
9.5.4“讀者註冊”表單的實現250
9.5.5微調(Spinner)控制項和“讀者註冊”表單的最佳化252
9.6數據維護表單254
9.6.1列表框(ListBox)控制項255
9.6.2組合框(ComboBox)控制項258
9.6.3“圖書信息維護”表單的實現258
9.7查詢統計功能表單260
9.7.1表格(Grid)控制項261
9.7.2頁框(PageFrame)控制項 264
9.7.3“圖書查詢”表單的實現264
9.7.4“讀者借閱情況統計”表單的實現266
9.8系統封面表單269
9.8.1計時器(Timer)控制項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