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維吾爾族的祖先回鶻人曾是遊牧民族,其生活習俗與其他遊牧民族是一樣的,有著久遠的製作和使用毛氈的歷史。
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細君公主遠嫁於烏孫汗王為妻,在伊犁草原生活了三年後留下了一首詩:“吾家嫁我今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隆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描繪出了遊牧民族的居住在氈房的情景。制氈是遊牧民族的一大發明,毛氈主要用於搭建氈房、鋪炕、制靴制帽和一些生產用品。
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以後,回鶻人西遷進入塔里木盆地周緣地區,改遊牧為農耕。但定居後的維吾爾人仍然大量飼養牛羊,大量製作和使用畜產品,而且維吾爾人傳統上睡實心大土炕,毛氈因其柔軟隔潮、保暖,成為最好的鋪炕材料,個別情況下也被作為裝飾品掛在牆上。按維吾爾人的風俗,對於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和物品都要進行精心的裝飾。使用最多的毛氈當然在必須裝飾之列,這就產生了製作花氈的技藝。
清代時維吾爾族人創製出的木模截印和木滾印花技藝最為獨特。
工藝特徵
花氈
維吾爾族花氈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非常高,使得維吾爾族制花氈的藝匠們研究花毯的製作技藝。根據製作技術的不同,花氈分為繡花氈、補花氈、擀花氈、印花氈、彩繪花氈等品種。
維吾爾族花氈的紋樣及印花布紋樣約有百餘種,其中既有受漢文化影響的“壽”字紋、回文、博古紋,也有阿拉伯風格的幾何和花卉紋樣及維吾爾族獨特的日常用品和生產工具紋樣,有窗欞壁龕城堞、飛禽走獸等變形紋樣組成,還有伊斯蘭教風格的淨壺、聖龕等紋樣,甚至還有古代西域流傳的一些紋樣。
印花布
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是維吾爾族典型的手工藝品。它的最大特色是把手工的獨創的印染技術和民族風格的圖案融為一體,具有裝飾趣味和濃重的鄉土氣息。
維吾爾民間印花布是維吾爾族典型的手工藝品。它最大的特色就是純手工的、獨創的印染技術和民族風格的圖案融為一體的風格。維吾爾民間印花布在工藝形式上分模戳多色印花和鏤版單色印花兩類。從製作到紋樣造型、布局、構圖,具有強烈的維吾爾民族風格。圖案多取材於現實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多種物象。人們長期使用彩印花布作為棉袍襯裡、腰巾罩單、窗簾、門帘、塵墊套壁掛、禮拜單、牆圍布和炕圍布。
兩種工藝中流傳最廣、使用最多、歷史最久的是木模截印技藝。鏤版藍印花布雖採用內地傳統的印花布方法,但多採用民族特點的紋樣。
工藝流程
花氈
新疆民間制氈方法如是:先將芨芨草簾鋪於地上,把洗淨的羊毛攤在上面,以柳條拍打使之均勻後漉以沸湯。再驅趕驢、馬拉著石滾在上面來回碾壓成氈;或煎燒沸湯,將羊毛投人其中搓洗,俟其粘合,以木板定物式,鋪絨其上,運軸趕成氈。所制之氈,白、黑為本色,其餘皆染色。
印花布
維吾爾民間印花布主要有模戳多色印花和鏤版單色印花兩種。模戳多色印花,是將紋樣覆畫於梨木或核桃木上,以木模立槎制紋,雕刻成凹凸分明的圖案,然後用此模戳蘸黑色染液(麵湯浸泡鐵鏽著液)印出黑色紋樣。一個模戳就是一個單獨紋樣。用一個單獨紋樣模戳可以拓印形式多樣的適合紋樣,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紋樣,形成一個組合的整體圖案。然後,再用不同的填色模戳和用毛筆、毛刷蘸上其他各種染液,按其紋樣所需加以拓塗而形成色澤絢麗的多色印花布。傳統的染料為植物質和礦物質染料,均用土法制染。而鏤版單色印花,是將紋樣覆畫於厚紙板或鐵皮上,鏤空花紋成為印版。印染時將鏤版置於白布之上,用灰漿(石膏粉配以麵粉和少量的雞蛋清)塗抹於鏤空花紋處,灰漿即黏著於布上。取去鏤版,待灰漿乾後,將布放人染液中浸染、晾乾,剝去灰粉,即現出色、白相間的印花來。兩種工藝中流傳最廣、使用最多、歷史最久的是木模截印技藝。鏤版藍印花布雖採用內地傳統的印花布方法,但多採用民族特點的紋樣。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維吾爾族花氈、印花布紋樣圖案豐富、色彩鮮艷,反映了維吾爾族人民的生活狀態及外來文化漢文化交流的悠久歷史,有著很高的人文和藝術價值。
維吾爾族花氈和印花布,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蘊含了維吾爾族人民基於歷史傳統和宗教信仰等多個方面的文化觀念,充分反映了維吾爾族人民獨特的審美情趣,是少數民族工藝美術的精華。
傳承現狀
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的居住條件逐步改善,生活方式也發生相應的改變,由此導致花氈逐漸消失,新疆城鄉居民大多已搬進新居,也不再需要牆圍布、炕圍布,彩印花布在維吾爾族生活中的用途正在減少,在市場上已乏人問津。在此情勢下,花氈和彩印花布藝人紛紛改行轉業,他們的子孫也不再繼承這一古老的技藝。在世的老藝人大多已到暮年,古老的手工技藝面臨著人亡藝絕的局面,急需搶救和保護。
傳承人物
牙生·阿不都熱合曼,男,維吾爾族,1957年生,新疆和田人。2006年5月20日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地區申報。
堯爾達西·阿洪,男,維吾爾族,1948年生,新疆洛浦人。2006年5月20日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地區申報。
木斯勒木江·恰爾甫汗,2014年07月16日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申報。
吾吉阿西木·吾舒爾,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英吉沙縣申報。
保護措施
2016年3月12日至4月1日,“花氈技藝傳承人群”首期培訓項目在新疆大學實施,參加“花氈技藝傳承人群”首期培訓班的有50名學員。
社會影響
社會榮譽
2010年1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福海縣哈薩克婦女熱依哈·托呼達爾製作的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花氈,獲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頒發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面積最大的哈薩克族刺繡花氈”認證證書。
重要展覽
2005年,在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牙生·阿不都熱合曼隨新疆展團展示了花氈製作技藝。
2010年9月,在第十九屆烏洽會上,維吾爾族氈、印花布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亮相會展。
2016年9月20日,在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文化年展中,維吾爾族花氈、印花布織染技藝在其中得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