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典生態文學系列:無界之地》為讀者展示了一個自由的、無拘無束的前工業化的世界,這無疑吸引了成千上萬渴望一種更為簡樸、也更為精神化的生活的人。作家在書中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即現代人應當逐漸放棄以人為中心的觀念,以平等的身份去接近自然,經歷自然,融於自然。
基本介紹
- 書名:綠色經典生態文學叢書:無界之地
- 作者:瑪麗•奧斯汀(Mary Austin)
-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 頁數:152頁
- 開本:32
- 定價:18.00
- 外文名:Lost Borders
- 譯者:馬永波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2052256
- 品牌:時代華文書局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綠色經典生態文學系列:無界之地》編輯推薦:一個人懂得,為什麼這芬芳的舊大陸曾經如此支配了我們的畫家和詩人的情感和想像力:因為它滲透了人類的品質,並因時間長久的貯藏而鬆軟肥沃,它是歲月留下的極其精煉的膏脂。
太陽普照大地,流動的雲低低地漂浮,擦著較高的山頂上的岩石。空氣里充滿了古怪的白霧,像被沖淡的牛奶。
海岸上的線條變化多端,巧妙地接續不斷,整體看來如此柔媚,優雅而飄逸,任何想用筆頭將此美景記錄下來的工作都是徒勞的。
柔和圓潤的紫色染滿天際,溶入到空氣里,使小島完全沉浸在這種色彩中,四周的海水看起來就像是紅色的葡萄酒一樣。
任何文字都無法恰當地描述這裡超凡脫俗的壯觀景色,高貴而又簡約的氣勢;山體上精緻優雅的刻痕;冰川協調勻稱的比例;裝飾其間的瀑布、花園和森林;山間寧靜溫和的海峽;藍白相間的冰牆,還有遠處白雪堆積的山巒。
當前的季節總是孕育著下一個季節,早在太陽失去它的威力前就開始了。自然在秋天關閉她的房子前,就在為春天開放做準備了。
太陽普照大地,流動的雲低低地漂浮,擦著較高的山頂上的岩石。空氣里充滿了古怪的白霧,像被沖淡的牛奶。
海岸上的線條變化多端,巧妙地接續不斷,整體看來如此柔媚,優雅而飄逸,任何想用筆頭將此美景記錄下來的工作都是徒勞的。
柔和圓潤的紫色染滿天際,溶入到空氣里,使小島完全沉浸在這種色彩中,四周的海水看起來就像是紅色的葡萄酒一樣。
任何文字都無法恰當地描述這裡超凡脫俗的壯觀景色,高貴而又簡約的氣勢;山體上精緻優雅的刻痕;冰川協調勻稱的比例;裝飾其間的瀑布、花園和森林;山間寧靜溫和的海峽;藍白相間的冰牆,還有遠處白雪堆積的山巒。
當前的季節總是孕育著下一個季節,早在太陽失去它的威力前就開始了。自然在秋天關閉她的房子前,就在為春天開放做準備了。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瑪麗·奧斯汀(Mary Austin)
瑪麗·奧斯汀(Mary Austin,1868-1934),美國女作家,一生中寫了32部書,200多篇散文和3個劇本。在她所有的著作中,那些描述天人親和的書是她最佳的文學成就。《羊群》《無界之地》《旅行盡頭的土地》等是以作者的成名作,從不同的側面,向人們展示了奧斯汀生活了12年之久的沙漠的魅力,這些令人敬慕的生態文學經典,改變了人們對沙漠的認識。
瑪麗·奧斯汀(Mary Austin,1868-1934),美國女作家,一生中寫了32部書,200多篇散文和3個劇本。在她所有的著作中,那些描述天人親和的書是她最佳的文學成就。《羊群》《無界之地》《旅行盡頭的土地》等是以作者的成名作,從不同的側面,向人們展示了奧斯汀生活了12年之久的沙漠的魅力,這些令人敬慕的生態文學經典,改變了人們對沙漠的認識。
圖書目錄
米涅塔的不祥之物
威爾斯先生的回歸
最後的羚羊
阿瓜迪奧斯
十八裡屋的女人
女人的辛酸
開墾地
苦行者
良心問題
土地
犯罪的妓院
徒步旅行的女人
重新適應
威爾斯先生的回歸
最後的羚羊
阿瓜迪奧斯
十八裡屋的女人
女人的辛酸
開墾地
苦行者
良心問題
土地
犯罪的妓院
徒步旅行的女人
重新適應
文摘
當他告訴瑪格麗塔·迪普雷他不能愛她的時候,路易斯·沙博特正坐在特雷斯皮諾斯她父親花園裡的無花果樹下。這種事經常落在路易斯頭上,他能處理得非常好,而且還相當享受,因為在他這樣的人面前,女人們會本能地心花怒放,打扮自己,瑪格麗塔非常愛他,不僅路易斯知道,整個特雷斯皮諾斯都知道。
那是明亮的下午三點左右,迪普雷家的花園裡靜悄悄的,只有成熟無花果墜落的聲音,卡斯蒂利亞玫瑰下面水龍頭的滴水聲。鎮外一里處,沙博特的羊群正站著打盹,腦袋藏在彼此的肚腹下面,他的牧人們在地上假寐,腦袋藏在濃密糾結的鼠尾草下面。老迪普雷坐在前院裡,臉上蓋著一張手帕,睡得正酣。沙博特喝乾了最後一滴紅酒——是非常好的紅酒,迪普雷釀的——把平底玻璃杯倒置過來,坐回他的椅子裡,向瑪格麗塔一條一條地解釋他為什麼不愛她。
瑪格麗塔肥胖的胳膊斜撐在桌子上,裹著她藍色的長圍巾;圍巾是淡藍色,她的皮膚太黑了,不太相稱,但那藍色確實漂亮;她向前傾著身子,堅定而平靜地注視著路易斯,因為她是這么害怕,如果她垂下眼帘,淚水就會流出來,如果她微笑,嘴唇就會顫抖。瑪格麗塔覺得這事不是她惹的,她也不知道如何避免。
她願意用盡所有一切,當面告訴路易斯,他無需為她而如此擔憂,因為她對他一點興趣都沒有;為這個目的,她調動起她全部的驕傲,但一點效果都沒有。
她是個好姑娘,路易斯告訴她,如果她讓他高興,他會很樂意結婚。她是個非常好的姑娘,她懂得放羊。很好!老迪普雷教過她;但是在涉及到愛情的地方,她缺點什麼——一點微妙之處,這個小法國人解釋說。因為,儘管他只是“無界之地”的一個牧羊人,但即便他是個花花公子,他也不能比法國人更法國人,比無賴更無賴。他斜靠在椅子裡,帶著十分解脫的神態。
“薩爾蒂·比爾愛我。” 瑪格麗塔冒險地說。
“喔,比爾!”路易斯顯得受了傷害;因為,雖然他經常用這種隨便的方式對待女人,他也不想讓她們這么快地恢復過來。他的表情讓瑪格麗塔覺得自己犯了叛逆罪,她趕忙向他保證,她一點都不在乎薩爾蒂·比爾。這是個錯誤的舉動,她馬上就意識到了,但是她無法忍受讓路易斯那樣看她,瑪格麗塔一生中也從來沒有學會偽裝。沙博特給自己又倒了一杯紅酒,然後回到他的話題上。
他解釋說,有一個叫蘇珊·莫尼埃的。蘇珊有著怎樣的一雙眼睛!那裡面有為你放射的火花!還有腳踝!有多少情人是靠腳踝贏來的。瑪格麗塔,在桌子的遮掩下,把她的腳縮攏在裙子下面。她的腳踝很粗,而且沒有任何裝飾物。
“那么你愛的是蘇珊了?”
“呃,”牧羊人說,“那有可能。我愛過許多女人。”然後,也許是因為他在乎的是所謂的女人味,而不是特定的女人,也許是因為看到她被這件事壓倒而自己卻無能為力,他用眼角瞄了她一下,這樣的微笑能抽走她心裡所有的血,他俯過身,用他的嘴唇刷刷她的頭髮,以告別一般的戀戀不捨的溫存,以至儘管他剛剛告訴過她她不可愛,這可憐的姑娘還是確定不了他是不是會愛她。很多女人都從路易斯·沙博特那裡遭遇到這樣的事情,每一個都完全相信自己是惟一的,也許還和 瑪格麗塔一樣,發現為此受苦是值得的,如果這事能做得如此巧妙。
瑪格麗塔僅僅是半個法國人,老迪普雷娶了她的母親塞諾麗塔·卡拉斯庫,她只是半個西班牙人,因此,事實上,特雷斯皮諾斯的大部分人都或者法國血統多一點,或是西班牙血統多一點,他們在取名字時是沒有選擇的。迪普雷是從牧羊人熬到羊群主人的地位的,他飽受沙漠的折磨。其自然結果就是,他老了的時候,不是回到法國,而是和瑪格麗塔的母親結婚了,並定居在特雷斯皮諾斯,靠利息過日子。
事實上,他的女兒心裡有著蘇珊的顧盼中所預示的全部的火焰和溫柔;但是這對路易斯·沙博特有什麼用呢?如果她的靈魂溫暖而熾熱,卻沒有光芒布滿她的臉頰,眼中也沒有吸引他的火花!她面色黝黑、沉重;她沒有身材,那意味著她的體格太大了,而且她的上唇還有一個手指印一樣的淡淡陰影。可是這個姑娘並不是沒有自己的優點。她擅長烹飪——那是她父親遺傳給她的法國人的品質;她能跳舞——那是來自母親的卡斯蒂利亞傳統;而且薩爾蒂·比爾想要她。比爾為硼砂廠工作,有一個十八頭騾子的運輸隊,比沙博特強七倍,但是她對他的感情多不過路易斯對她的感情。她繼續堅持禱告,向蒂亞·朱娜傾訴,她責備她錯過了一個好婚姻,但是她依然相信聖人們會給她的心充滿渴望,因此蒂亞·朱娜很是同情她。
每年春天剪羊毛的時候,沙博特把羊群趕到貝克斯菲爾德,在特雷斯皮諾斯繞上三圈,這樣,每三個月他就能到小鎮一次,補充一下供給;每一次沒有可供他關注的新目標的惟一原因,就是那裡的女孩不夠多,因為沙博特的口味需要她們年輕、漂亮,有高難的手段讓人渴望得到她們。因此,他有時間讓瑪格麗塔心存希望,用他諂媚的閃爍目光,用他奉承的舌頭,這在他是非常普通的技巧了,他自己都不太知道他用得多么靈活。在老迪普雷死後,他的女兒繼承了他的房子和他儲蓄的利息,她成了特雷斯皮諾斯一個值得關注的人物,即便她的上唇有一個印,即便她沒有什麼戀愛手段,只有誠實。她和老蒂亞·朱娜為伴,住在無花果樹下的房子裡,很受人尊重;據說她的衣服比任何人的都多,儘管這些衣服變不成她。
瑪格麗塔在聖者畫像前面常年燃著一根蠟燭,在心裡則為漂亮的小牧羊人燃著一根蠟燭,三年來,他繼續和女人們調情,被她們愛慕著。然後聖者插手了他的事情,當然,路易斯不這么看。
這一年的春天,他和他的羊群在黑山露營。牧主離開了兩天,去特雷斯皮諾斯做懺悔,好好地喝點紅酒。在黑山某處褐色的熔岩洞中,住著一頭熊和兩隻熊崽子,老熊對它們說,當然說的是熊話:“今晚和我一起去羊群,我要給你們表演怎么捕獵。那裡會有狗,還有人,但不要害怕;我會小心,不讓他們傷害到你們。”
大約在獵戶座的彎刀斜向西方的時候,沙博特聽到它們的咕噥聲和羊群亂轉的喧鬧聲,沙博特不是個懦夫,也許因為他知道總體上熊是怎么回事;他爬起來,用牧羊杖狠揍它們。如果他知道那些是熊崽子,他可能就不會那么做了;他在黑暗中踩到了一頭小熊的腳掌,母熊聽到了號叫聲。她在朦朧的夜色中笨拙地奔過來,用爪子抓住了沙博特。
第二天下午接近四點的時候,牧主回來了,心裡還洋溢著快樂和愜意,他在水泉旁發現了一個正在流血的殘缺不全的東西,它在呻吟著,嘟囔著。它的一隻前膊從胳膊肘處不見了,臉被劃開了,身體兩側有長長的紅色口子,一直延伸到一條大腿上。過了一會兒,當他把這個東西身上的血和塵土洗掉,他發現那是沙博特。牧主儘可能輕地把他放在小驢上,把他送回了特雷斯皮諾斯。如果由瑪格麗塔·迪普雷來照料沙博特都不合適的話,那就沒有人願意代替她了,而且瑪格麗塔非常謹慎。蒂亞·朱娜負責病房,瑪格麗塔把全副身心放在做飯上。
當沙博特開始在好胳膊下面撐著拐杖一瘸一拐走路,把一支袖子用針別起來的時候,這以後發生的任何問題,他都用和她結婚將其解決掉了。人們認為在這件事情上他做得很好,既然他自己再也幹不了什麼了;既然瑪格麗塔要他,那就是一個很好的補償她的方式,但在那之前,要先解決一件事情。當沙博特開始撕下繃帶的時候,蒂亞·朱娜一直小心地不讓周圍有一片鏡子,也許他自己也沒有勇氣照鏡子;當然,看到他的變化,瑪格麗特的臉上一點變化都沒有。他知道自己變成什麼樣子的那天,他向她求婚了。他第一次溜到街上,厭倦了這兩個女人的懇求,他碰見孩子們在露天玩遊戲。他們看見他就像小鵪鶉一樣四散奔逃;他猛地坐在地上,因為他沒有他想的那么強壯,試圖弄清這可能意味著什麼。
那是明亮的下午三點左右,迪普雷家的花園裡靜悄悄的,只有成熟無花果墜落的聲音,卡斯蒂利亞玫瑰下面水龍頭的滴水聲。鎮外一里處,沙博特的羊群正站著打盹,腦袋藏在彼此的肚腹下面,他的牧人們在地上假寐,腦袋藏在濃密糾結的鼠尾草下面。老迪普雷坐在前院裡,臉上蓋著一張手帕,睡得正酣。沙博特喝乾了最後一滴紅酒——是非常好的紅酒,迪普雷釀的——把平底玻璃杯倒置過來,坐回他的椅子裡,向瑪格麗塔一條一條地解釋他為什麼不愛她。
瑪格麗塔肥胖的胳膊斜撐在桌子上,裹著她藍色的長圍巾;圍巾是淡藍色,她的皮膚太黑了,不太相稱,但那藍色確實漂亮;她向前傾著身子,堅定而平靜地注視著路易斯,因為她是這么害怕,如果她垂下眼帘,淚水就會流出來,如果她微笑,嘴唇就會顫抖。瑪格麗塔覺得這事不是她惹的,她也不知道如何避免。
她願意用盡所有一切,當面告訴路易斯,他無需為她而如此擔憂,因為她對他一點興趣都沒有;為這個目的,她調動起她全部的驕傲,但一點效果都沒有。
她是個好姑娘,路易斯告訴她,如果她讓他高興,他會很樂意結婚。她是個非常好的姑娘,她懂得放羊。很好!老迪普雷教過她;但是在涉及到愛情的地方,她缺點什麼——一點微妙之處,這個小法國人解釋說。因為,儘管他只是“無界之地”的一個牧羊人,但即便他是個花花公子,他也不能比法國人更法國人,比無賴更無賴。他斜靠在椅子裡,帶著十分解脫的神態。
“薩爾蒂·比爾愛我。” 瑪格麗塔冒險地說。
“喔,比爾!”路易斯顯得受了傷害;因為,雖然他經常用這種隨便的方式對待女人,他也不想讓她們這么快地恢復過來。他的表情讓瑪格麗塔覺得自己犯了叛逆罪,她趕忙向他保證,她一點都不在乎薩爾蒂·比爾。這是個錯誤的舉動,她馬上就意識到了,但是她無法忍受讓路易斯那樣看她,瑪格麗塔一生中也從來沒有學會偽裝。沙博特給自己又倒了一杯紅酒,然後回到他的話題上。
他解釋說,有一個叫蘇珊·莫尼埃的。蘇珊有著怎樣的一雙眼睛!那裡面有為你放射的火花!還有腳踝!有多少情人是靠腳踝贏來的。瑪格麗塔,在桌子的遮掩下,把她的腳縮攏在裙子下面。她的腳踝很粗,而且沒有任何裝飾物。
“那么你愛的是蘇珊了?”
“呃,”牧羊人說,“那有可能。我愛過許多女人。”然後,也許是因為他在乎的是所謂的女人味,而不是特定的女人,也許是因為看到她被這件事壓倒而自己卻無能為力,他用眼角瞄了她一下,這樣的微笑能抽走她心裡所有的血,他俯過身,用他的嘴唇刷刷她的頭髮,以告別一般的戀戀不捨的溫存,以至儘管他剛剛告訴過她她不可愛,這可憐的姑娘還是確定不了他是不是會愛她。很多女人都從路易斯·沙博特那裡遭遇到這樣的事情,每一個都完全相信自己是惟一的,也許還和 瑪格麗塔一樣,發現為此受苦是值得的,如果這事能做得如此巧妙。
瑪格麗塔僅僅是半個法國人,老迪普雷娶了她的母親塞諾麗塔·卡拉斯庫,她只是半個西班牙人,因此,事實上,特雷斯皮諾斯的大部分人都或者法國血統多一點,或是西班牙血統多一點,他們在取名字時是沒有選擇的。迪普雷是從牧羊人熬到羊群主人的地位的,他飽受沙漠的折磨。其自然結果就是,他老了的時候,不是回到法國,而是和瑪格麗塔的母親結婚了,並定居在特雷斯皮諾斯,靠利息過日子。
事實上,他的女兒心裡有著蘇珊的顧盼中所預示的全部的火焰和溫柔;但是這對路易斯·沙博特有什麼用呢?如果她的靈魂溫暖而熾熱,卻沒有光芒布滿她的臉頰,眼中也沒有吸引他的火花!她面色黝黑、沉重;她沒有身材,那意味著她的體格太大了,而且她的上唇還有一個手指印一樣的淡淡陰影。可是這個姑娘並不是沒有自己的優點。她擅長烹飪——那是她父親遺傳給她的法國人的品質;她能跳舞——那是來自母親的卡斯蒂利亞傳統;而且薩爾蒂·比爾想要她。比爾為硼砂廠工作,有一個十八頭騾子的運輸隊,比沙博特強七倍,但是她對他的感情多不過路易斯對她的感情。她繼續堅持禱告,向蒂亞·朱娜傾訴,她責備她錯過了一個好婚姻,但是她依然相信聖人們會給她的心充滿渴望,因此蒂亞·朱娜很是同情她。
每年春天剪羊毛的時候,沙博特把羊群趕到貝克斯菲爾德,在特雷斯皮諾斯繞上三圈,這樣,每三個月他就能到小鎮一次,補充一下供給;每一次沒有可供他關注的新目標的惟一原因,就是那裡的女孩不夠多,因為沙博特的口味需要她們年輕、漂亮,有高難的手段讓人渴望得到她們。因此,他有時間讓瑪格麗塔心存希望,用他諂媚的閃爍目光,用他奉承的舌頭,這在他是非常普通的技巧了,他自己都不太知道他用得多么靈活。在老迪普雷死後,他的女兒繼承了他的房子和他儲蓄的利息,她成了特雷斯皮諾斯一個值得關注的人物,即便她的上唇有一個印,即便她沒有什麼戀愛手段,只有誠實。她和老蒂亞·朱娜為伴,住在無花果樹下的房子裡,很受人尊重;據說她的衣服比任何人的都多,儘管這些衣服變不成她。
瑪格麗塔在聖者畫像前面常年燃著一根蠟燭,在心裡則為漂亮的小牧羊人燃著一根蠟燭,三年來,他繼續和女人們調情,被她們愛慕著。然後聖者插手了他的事情,當然,路易斯不這么看。
這一年的春天,他和他的羊群在黑山露營。牧主離開了兩天,去特雷斯皮諾斯做懺悔,好好地喝點紅酒。在黑山某處褐色的熔岩洞中,住著一頭熊和兩隻熊崽子,老熊對它們說,當然說的是熊話:“今晚和我一起去羊群,我要給你們表演怎么捕獵。那裡會有狗,還有人,但不要害怕;我會小心,不讓他們傷害到你們。”
大約在獵戶座的彎刀斜向西方的時候,沙博特聽到它們的咕噥聲和羊群亂轉的喧鬧聲,沙博特不是個懦夫,也許因為他知道總體上熊是怎么回事;他爬起來,用牧羊杖狠揍它們。如果他知道那些是熊崽子,他可能就不會那么做了;他在黑暗中踩到了一頭小熊的腳掌,母熊聽到了號叫聲。她在朦朧的夜色中笨拙地奔過來,用爪子抓住了沙博特。
第二天下午接近四點的時候,牧主回來了,心裡還洋溢著快樂和愜意,他在水泉旁發現了一個正在流血的殘缺不全的東西,它在呻吟著,嘟囔著。它的一隻前膊從胳膊肘處不見了,臉被劃開了,身體兩側有長長的紅色口子,一直延伸到一條大腿上。過了一會兒,當他把這個東西身上的血和塵土洗掉,他發現那是沙博特。牧主儘可能輕地把他放在小驢上,把他送回了特雷斯皮諾斯。如果由瑪格麗塔·迪普雷來照料沙博特都不合適的話,那就沒有人願意代替她了,而且瑪格麗塔非常謹慎。蒂亞·朱娜負責病房,瑪格麗塔把全副身心放在做飯上。
當沙博特開始在好胳膊下面撐著拐杖一瘸一拐走路,把一支袖子用針別起來的時候,這以後發生的任何問題,他都用和她結婚將其解決掉了。人們認為在這件事情上他做得很好,既然他自己再也幹不了什麼了;既然瑪格麗塔要他,那就是一個很好的補償她的方式,但在那之前,要先解決一件事情。當沙博特開始撕下繃帶的時候,蒂亞·朱娜一直小心地不讓周圍有一片鏡子,也許他自己也沒有勇氣照鏡子;當然,看到他的變化,瑪格麗特的臉上一點變化都沒有。他知道自己變成什麼樣子的那天,他向她求婚了。他第一次溜到街上,厭倦了這兩個女人的懇求,他碰見孩子們在露天玩遊戲。他們看見他就像小鵪鶉一樣四散奔逃;他猛地坐在地上,因為他沒有他想的那么強壯,試圖弄清這可能意味著什麼。
序言
二十世紀下半葉,尤其是後二十年來,美國文壇上興起了一種新的文學流派——生態文學,它以描寫自然為主題,以探索人與自然的關係為內容,展現出一道亮麗的自然與心靈的風景,有美國文學史上的“新文藝復興”之稱。它已經成為美國文學的主要流派,堪稱美國文學中最令人激動的領域。
現代社會對自然造成的人為破壞,已經成為舉世關注的問題,人類所面臨的是核戰爭的威脅、慢性輻射的毒害、化學或生物戰爭、世界人口的可怕增長、全球變暖、臭氧層的破壞、酸雨加劇、熱帶雨林的過度砍伐、表層土壤和地表水的急劇喪失、過度捕撈和海洋污染、垃圾泛濫、植物和動物不斷增快的滅絕速度……
在此背景下,“生態”已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核心話題。在現代文明世界裡,與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相伴的則是信仰缺失、欲望泛濫、自我原子化、生存意義平面化等人類精神方面的危機。自然生態的危機和人的精神生態的危機密不可分,人怎么對待自然,就怎么對待社會和他人。僅僅通過生態科學發展提高環保技術、完善環保政策還不足以從根本上解決人和自然的矛盾,關鍵是要通過思維方式和文化意識的變革來培育一種新的生活世界觀和生態文化。因此,對自然的歌頌與描寫、對保持我們腳下一片淨土的嚮往與追求,已經跨越了國界,具有一種普遍意義。
首先,生態文學注重的是生態系統的整體觀,自然不再僅僅是人類展示自身的舞台背景,而是直接成為寫作的主要對象。以這種生態整體觀作為指導去考察人與自然的關係,勢必決定了人類所有與自然有關的思想、態度和行為的判斷標準不再是從人類中心主義出發、以人類利益為價值判斷的終極尺度。它關注的是有利於生態系統的整體和諧、穩定和持續性的自然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將自然生態的整體利益作為根本前提和最高價值,才有可能真正認識到生態破壞與危機對人類造成的災難性後果。只有確保了整個自然的再生性存在,才能確保人類健康安全的持續生存。
其次,在考察自然在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對人的影響,人類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人對自然的讚美,人與自然重建和諧關係等方面時,生態文學重視的是人對自然的責任與義務,熱切地呼籲保護自然萬物和維護生態平衡,熱情地讚美為生態整體利益而遏制人類不斷膨脹的自我欲望,尤其是要反思和批判人對自然的征服、控制、改造、掠奪和摧殘等等工具化對待自然的態度。生態文學探尋的是導致生態災難的社會原因,文化是如何決定人對待自然的態度與方式,社會文化因素的合力是如何影響地球生態的。這就要求從傳統的人類中心主義向生物中心主義過渡,承認萬物有其不依賴於人的標準的“內在價值”。人類與其它生命一樣,只是地球生命團體中的成員。所有物種都是互相依賴的系統的一部分。所有生物都以自己的方式追尋自身生命的完善。人類並非天生就高於其它生命。
在全球性生態危機之中,探索自然與人的關係,喚醒人的生態意識,已成為文學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主要功能。生態文學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文學的定義,作家必須以全新的位置意識和生存方式呈現人與世界,與此同時,文學所要呈現的對象,則從人類社會延伸向整個世界與宇宙,文學關注的將不僅僅是人類的利益,而是整個生態圈的利益,並從是否對這個生態整體的利益有所貢獻來確立文學品質的標準。文學在升華為守護家園的事業以後,文學家的使命也必然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他不應再像主體性文學時代的文學家那樣簡單地謳歌人的力量、描述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表現人對世界的征服,而應超越人類中心主義的狹隘視野,反映和推動人們守護家園的事業。
作為一個文學流派,生態文學的源頭是英國博物學家和作家吉爾伯特·懷特的《塞爾朋自然史》。美國作家亨利·梭羅、約翰·巴勒斯、約翰·繆爾、瑪麗·奧斯汀、阿爾多·利奧波德、雷切爾·卡森等繼承了這一傳統,使之延伸到了美國。生態文學之引人注目,不單是因為萬物關聯的深刻思想,對當下人類困境的觸及與揭示,更在於它形式上的新穎和獨特,它主要以散文、日記等形式出現。其最典型的表達方式是以第一人稱為主,以寫實的方式來描述作者由鋼筋水泥的文明世界走進荒野冰川的自然環境時那種身心雙重的朝聖與歷險,是將個人體驗與對自然的觀察融合無間的結果。
生態文學也有其自身的發展歷史,它從開始時偏重科學考察的純粹自然史,逐漸過渡到將文學的詩意與科學的精確結合起來;由早期的以探索自然與個人的思想行為關係為主的自然散記,發展到當代主張人類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態文學。
生態文學促使人們去理解文化對自然的影響,把人與自然的生態關聯視為社會和文化問題的深層內涵和動因,並從自然生態尋求走出生存困境的深刻智慧。因此,閱讀生態文學作品,我們不應將它們看做遊山玩水的休閒讀物,而應看做人類為擺脫生存困境、尋求精神健康的朝聖記錄。
本叢書選譯的三位作家均為美國生態文學名家,他們的著作已經成為世界文學中的經典,收錄的他們的作品多為國內首譯,具有填補空白的重大意義。
主編馬永波
二0一二年三月
現代社會對自然造成的人為破壞,已經成為舉世關注的問題,人類所面臨的是核戰爭的威脅、慢性輻射的毒害、化學或生物戰爭、世界人口的可怕增長、全球變暖、臭氧層的破壞、酸雨加劇、熱帶雨林的過度砍伐、表層土壤和地表水的急劇喪失、過度捕撈和海洋污染、垃圾泛濫、植物和動物不斷增快的滅絕速度……
在此背景下,“生態”已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核心話題。在現代文明世界裡,與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相伴的則是信仰缺失、欲望泛濫、自我原子化、生存意義平面化等人類精神方面的危機。自然生態的危機和人的精神生態的危機密不可分,人怎么對待自然,就怎么對待社會和他人。僅僅通過生態科學發展提高環保技術、完善環保政策還不足以從根本上解決人和自然的矛盾,關鍵是要通過思維方式和文化意識的變革來培育一種新的生活世界觀和生態文化。因此,對自然的歌頌與描寫、對保持我們腳下一片淨土的嚮往與追求,已經跨越了國界,具有一種普遍意義。
首先,生態文學注重的是生態系統的整體觀,自然不再僅僅是人類展示自身的舞台背景,而是直接成為寫作的主要對象。以這種生態整體觀作為指導去考察人與自然的關係,勢必決定了人類所有與自然有關的思想、態度和行為的判斷標準不再是從人類中心主義出發、以人類利益為價值判斷的終極尺度。它關注的是有利於生態系統的整體和諧、穩定和持續性的自然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將自然生態的整體利益作為根本前提和最高價值,才有可能真正認識到生態破壞與危機對人類造成的災難性後果。只有確保了整個自然的再生性存在,才能確保人類健康安全的持續生存。
其次,在考察自然在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對人的影響,人類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人對自然的讚美,人與自然重建和諧關係等方面時,生態文學重視的是人對自然的責任與義務,熱切地呼籲保護自然萬物和維護生態平衡,熱情地讚美為生態整體利益而遏制人類不斷膨脹的自我欲望,尤其是要反思和批判人對自然的征服、控制、改造、掠奪和摧殘等等工具化對待自然的態度。生態文學探尋的是導致生態災難的社會原因,文化是如何決定人對待自然的態度與方式,社會文化因素的合力是如何影響地球生態的。這就要求從傳統的人類中心主義向生物中心主義過渡,承認萬物有其不依賴於人的標準的“內在價值”。人類與其它生命一樣,只是地球生命團體中的成員。所有物種都是互相依賴的系統的一部分。所有生物都以自己的方式追尋自身生命的完善。人類並非天生就高於其它生命。
在全球性生態危機之中,探索自然與人的關係,喚醒人的生態意識,已成為文學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主要功能。生態文學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文學的定義,作家必須以全新的位置意識和生存方式呈現人與世界,與此同時,文學所要呈現的對象,則從人類社會延伸向整個世界與宇宙,文學關注的將不僅僅是人類的利益,而是整個生態圈的利益,並從是否對這個生態整體的利益有所貢獻來確立文學品質的標準。文學在升華為守護家園的事業以後,文學家的使命也必然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他不應再像主體性文學時代的文學家那樣簡單地謳歌人的力量、描述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表現人對世界的征服,而應超越人類中心主義的狹隘視野,反映和推動人們守護家園的事業。
作為一個文學流派,生態文學的源頭是英國博物學家和作家吉爾伯特·懷特的《塞爾朋自然史》。美國作家亨利·梭羅、約翰·巴勒斯、約翰·繆爾、瑪麗·奧斯汀、阿爾多·利奧波德、雷切爾·卡森等繼承了這一傳統,使之延伸到了美國。生態文學之引人注目,不單是因為萬物關聯的深刻思想,對當下人類困境的觸及與揭示,更在於它形式上的新穎和獨特,它主要以散文、日記等形式出現。其最典型的表達方式是以第一人稱為主,以寫實的方式來描述作者由鋼筋水泥的文明世界走進荒野冰川的自然環境時那種身心雙重的朝聖與歷險,是將個人體驗與對自然的觀察融合無間的結果。
生態文學也有其自身的發展歷史,它從開始時偏重科學考察的純粹自然史,逐漸過渡到將文學的詩意與科學的精確結合起來;由早期的以探索自然與個人的思想行為關係為主的自然散記,發展到當代主張人類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態文學。
生態文學促使人們去理解文化對自然的影響,把人與自然的生態關聯視為社會和文化問題的深層內涵和動因,並從自然生態尋求走出生存困境的深刻智慧。因此,閱讀生態文學作品,我們不應將它們看做遊山玩水的休閒讀物,而應看做人類為擺脫生存困境、尋求精神健康的朝聖記錄。
本叢書選譯的三位作家均為美國生態文學名家,他們的著作已經成為世界文學中的經典,收錄的他們的作品多為國內首譯,具有填補空白的重大意義。
主編馬永波
二0一二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