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審定意見,
特徵特性
常規晚粳品種。2014年、2015年兩年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株高83.8厘米、穗長15.8厘米、畝有效穗20.95萬、每穗總粒數123.85粒、結實率90.5%、千粒重27.05克,抗低溫冷害性1級(空秕率9.5%)。全生育期為138.8天,與對照品種(M1148)熟期相當。抗性:經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抗性鑑定,2014年中抗稻瘟病(綜合抗指2.70),抗稻曲病(病指1.9),感紋枯病(病指47),抗白葉枯病(病指22);2015年中抗稻瘟病(綜合抗指5.00),抗稻曲病(病指3.2),感紋枯病(病指48),中抗白葉枯病(病指30)。品質分析:經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2014年米質達部標2級,2015年米質達部標3級。
產量表現
2014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3.0千克,較對照品種增產14.09%(極顯著);2015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49.8千克,較對照品種增產3.21%(不顯著)。2016年生產試驗畝產513.7千克,較對照品種增產11.32%。
栽培技術
要點:1.播期:6月15-20日,稀播勻播。2.栽插密度:行株距17×13厘米,每穴栽3-4粒種子苗。3.施肥:本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生育中後期視苗情輕施。4.灌水:栽後淺水活棵,層水促櫱,搭好苗架,夠苗(25萬/畝左右)曬田,以提高分櫱成穗率,增加穗粒數,後期採用乾濕交替灌溉方式。5.注意及時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
符合安徽省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安徽省雙季稻區作晚粳推廣種植,需要注意對紋枯病等病害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