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電子激發能共振轉移假說

經絡電子激發能共振轉移假說是由張維波提出的假說,該假說認為氣是生物大分子中某些電子處於激發態時所具有的激發能,氣的傳導是激發能按偶極一偶極相互作用機制在生物大分子之間進行的非輻射共振轉移的傳遞過程,經絡是一種能使電子激發能發生高效率共振轉移的組織結構體。

基於這一構想,推斷經絡的實質可能是以下3種中的1種或幾種:第一種,經線上產生激發能的蛋白質分子及螢光的量子產生額比經外多;第二種,經線上激發能供體分子的發光光譜和受體分子的吸收光譜的重疊度比非經線大;第三種,經線上激發能供體分子與受體分子之間的距離比經外小;經絡顯性感傳是由於井穴刺激產生的激發能在傳導中被沿經神經末梢膜上的鈉通道蛋白所吸收,引起分子構象改變,使鈉離子內流形成動作電位的結果。由於激發能的傳導是隨距離衰減的,因此傳導速度是激發能波不斷迭加達到閾值的結果。當只有隱性循經感傳時,井穴刺激產生的激發能只使神經末梢去極化,但未達到閾值,在迭加了局部刺激後,才達到閾值,引起隱性感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