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與淋巴管相關論是解剖學工作者多持的觀點,根據解剖學觀察認為,經絡與血管關係比較密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絡與淋巴管相關論
- 所屬學科:解剖學
有人用墨水顯示出沿肺經行走的淋巴管和在三陰交處吻合的三條淋巴管,進一步比較了經絡的走向和四肢急性淋巴管炎時發炎淋巴管的分布、軀體淺表淋巴管收集叢的分布,以及深部淋巴結的分布,發現十四經和帶脈、沖脈都與淋巴管系的淋巴收集叢或淋巴管淋巴結的分布基本一致。有一部分經脈如胃經、肺經、心經、牌經和下肢部分的膀胱經等與穴位下深淺淋巴管走向幾乎一致,因此可以認為古代提述的經絡在體表的分布可能是淋巴叢、淋巴結和淋巴管點線結合的結果。在古代文獻上,也有經絡與血管相關說的描述。如《靈樞·經脈》中“凡診絡脈,脈色青,則寒且痛,赤則有熱”,指的是皮膚小血管和微血管。從針灸臨床上看,刺絡放血就是刺破皮膚表淺小血管,“竇刺”,是刺頸動脈竇。上海中醫研究所龔啟華、曹及人認為經絡多以脈的形態為其特徵,其中脈也包含有淋巴管系在內。兩位學者利用電泳法來顯示穴位(電泳顯示點)並結合X線顯微照相術,根據穴位的低電阻特性,初步觀察到兔耳穴與小動脈會聚和毛細血管擴張以及小淋巴管聚集有關。並把“隱白”穴處感染所致的淋巴管炎的走向與牌經走向相比較,得出走行一致的結論。同樣少沖穴感染所致淋巴管炎走向與心經一致,少商穴感染所致的淋巴管炎走向與肺經一致。通過一列實驗研究發現,上肢的淋巴管系分布提供了與上肢三陰(三陽)經走向一致的可能性;下肢內、外側淋巴管系的分布提供了與下肢三陰(陽)經走向一致的可能性。另在針刺研究上,Kim認為針刺淋巴結屬第一信息交流,Edam在“淋巴系統與針刺”一文中,也強調了針刺中淋巴系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