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師堂,位於北侖柴橋前鄭,建於晚清,原有前、中、後三進和東西廂房,經百餘年風雨侵蝕,現僅存後進祖堂及東屋正房等,馬頭牆。祖堂曾貼有捷報,上有“中式第三三名舉人”、“以周賞賜內閣中書禮部選用”等字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師堂
- 地理位置:北侖柴橋前鄭
- 建築年代:晚清
概況,歷史沿革,
概況
從房子的外景看,建築風格樸素簡潔。
歷史沿革
“經師堂”最早的主人是黃式三,晚清重要學者。黃氏一門家學代傳,潛心於經學的研究,終結碩果。黃式三和兒子黃以周、孫子黃家岱被並稱為“三代經師”。
黃式三,原定海廳紫薇鄉(現為舟山市定海區雙橋鎮)人。1840年,英軍占領定海。一時間,舟山到寧波的海面上大小船隻不斷,民眾紛紛避亂。黃式三也攜家眷,遷至原鎮海縣海晏鄉黃家橋(今北侖區柴橋街道前鄭村)。前鄭村一帶的寧靜,讓黃氏家族安居下來。前鄭村原有鄭姓、翁姓,黃氏作為第三大姓,很快融入了當地。
黃式三,字薇香,號儆居,清道光十二年(1832)歲貢生,十四年赴鄉試,因母病逝歸,遂不再應試,終身治學。宗族子弟都稱他為“明經公”。他博覽經史諸子,著《論語後案》20卷,還有《詩從說》、《春秋釋》等。梁啓超評:“清一代經學,唯式三一人而已。”
黃式三的兒子黃以周(1828—1899),字元同,號儆季,幼承父教,以“傳經明道”為己任。同治九年(1870年)中舉,歷任遂昌、海鹽縣訓導,處州府學教授,欽賜內閣中書。在江陰南菁書院任主講長達十五年,江南許多才子都出自其門下。章太炎就是其中之一。黃以周著作頗豐,並盡三十年心血完成《禮書通故》,對中國古代的禮制、學制等條分縷析,詳加考稽。
黃以周的兒子黃家岱也從小研經。稍長,即顯才華,有著作《尚書講義》、《興義軒雜著》等。